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羅盤 - 誰知道戶縣趙王鎮的歷史和來歷

誰知道戶縣趙王鎮的歷史和來歷

趙王鎮位於戶縣老縣城東北旮旯方向的13公裏,與長安區東西中軸線最西部靈沼街辦海子村毗鄰。

據舊《戶縣誌》, 趙王鎮始集鎮於明代年間,興盛於乾隆年間,與戶縣同時單日逢集,根據歷史遺跡,南北街道,南至大皂角村以北,北至平等廟(老爺廟)以南,綿延壹公裏多,街旁商鋪林立,賈商雲集,尤以陜西關中糧、棉、油、雜、糧、集散地而著稱,因而賈商遍及三秦,寶雞眉縣壹位長年在趙王鎮拉糧車隊的老者說句饒有風趣的笑話,車頭都進了眉縣城,車尾還在趙王鎮呢。

渭水之隔的鹹陽、興平、乾縣、禮泉、經陽、三原、高陵、諸縣聚以鹹陽古渡,日夜船載車輛來往過河,鄰省山東、山西、河南、客商絡繹不絕。

清同治元年(1862年)回漢戰爭,回人久攻戶縣縣城不克,為保障戰爭供給,趙王鎮慘遭回漢戰爭的洗劫,正因為是陜西關中地區重要的糧、棉、油、雜糧、集散地,決定其成為回漢戰爭重災區的命運,商街在大火中化為灰燼,夷為平地,鎮中民眾死亡過半。

從最近東村發現的民國十二年功德碑記,《清毅皇初》載:“花門壹炬,市廛為墟,南北二裏余,皆為炧礫”。

印證了其南門在大皂角樹以北有高大漂亮的標誌性建築“花門”;佐證了商鋪集中而繁華的二裏長街在殺戮中成為廢墟,燒得只剩下瓦礫的史實。

六十年代,官道墩臺(烽火臺)以南古街,因生產隊常年大量起壕拉土,出土了大量瓦礫灰燼,未燃盡的木料,老人講起那段歷史,又相互印證了史實。

西村四組村民趙軍家現保存著幾代人留傳下的糧鋪量鬥,上刻“趙鎮南街”,至少可以證明“回亂”前除南北二裏多長主街道外,還有壹段不太長的交叉十字東西街為南街,同樣存在著糧食商鋪。

趙王鎮商街遭受了回亂最大的浩劫,聞名遐邇的大商號“元泰和”(西村楊亜振佬佬爺創,寬50公分,長2米多匾牌現保存)。

“大染坊”以及最有影響的南市和北市兩大當鋪,“南當”“北當”從此不復存在。

到了清末民初經過五、六十年的生息,該鎮才重新形成壹批有影響的新興商號“永義成”(文義村張子嘉創)、“天順通”(東村劉家創)、“積義合”(肖恒檢代)、“恒義生”(待昭村肖恒檢創)、“福善堂”(創始人不詳)、“同心堂”(西村楊玉堂創)、“同興公”(文義村七總鄉創)、“燒坊”、“油坊”、“四大中藥鋪”等。

劉家發家史,當時還有鎮上壹段傳說,在回人所燒得“北當鋪”地方,易為農田由劉家耕種。

壹個早晨,夥計犁地,在壹處地方連打了三個犁鏵,最後拿來鐝頭挖出了壹鑄鐵塊,夥計把它扔在地頭,劉老漢來到地頭壹看壹大早犁地太少,究其原因,夥計手指鑄鐵塊述說打鏵經過,劉老漢手拿鐵塊仔細看了半天,吩咐夥計把鐵塊帶回家,夥計說,我給咱把鐵賣了買鞭稍(趕牲口的鞭子稍部)。

劉老漢說,我給咱買壹把鞭稍,夠妳用的。

其實這塊被泥土包裹發黑的鐵塊,是“北當鋪”被燒遺下的金物件的镕塊,天助劉家“天順通”成為僅次於“恒義生”的商號。

關於趙王鎮歷史名來歷,趙王鎮因在周灃京地方和周文王廟相鄰,又地處周文王靈沼池(湖)畔,根據趙王鎮東村東城門匾額:“毓秀靈周”,北城門匾額:“望古岐遠”,都說明這塊古老的地方與至岐東遷的周人有著不解的淵源。

而且根據史學家考證,中國元代以前多以所處地取名,因而原名為“周王鎮”,由於“周”與“趙”在古方言的發音中幾乎不分,從現代方言我們仍然從讀發音中聽出三種寫法即“長王鎮”“周王鎮”“趙王鎮”。

西安附近、長安、戶縣、乃至三秦大地類似轉音訛傳的村名不勝枚舉。

從明代易名趙王鎮,但絕不是以“趙”姓“王”姓而得名,歷史上已知封了92位趙王,具體出處有待進壹步考證。

在戶縣的古鎮中,稱得上千年古鎮,當數趙王鎮、秦鎮、甘亭、龐光鎮四大古鎮。

我們不能因戶縣 *** 對趙王鎮的廢棄和拋棄而不尊重歷史,西安地區歷史名鎮大王鎮,據,《戶縣誌》,據吳樹仁老先生編著的 《戶縣北鄉民間傳奇》記載,明弘治十壹年(1498)至明崇禎十七年(1644),在此道設店鋪,開始在富村壹線形成集市貿易,後改道在大王形成商貿集散地。

清雍正十年(1732)年前改稱大王鎮。

據86年新編《戶縣誌》,戶縣秦渡鎮,明代宣德元年(1426)前後改為秦渡鎮。

解放後十幾年內,人們習慣稱大王鎮為大王店或大王街。

稱秦鎮為秦渡街,而稱趙王鎮為趙王鎮,可鑒趙王鎮稱鎮歷史更早。

不過在明代以前的鎮是壹種特設的行政軍事機構,其最早出現在唐代。

根據宋代,《事物紀原》卷七《州郡方域部?鎮》通典曰:“鎮將後周之通班也……宋朝之制,地要不成州而當津會者,則為軍俠;民居不成縣而有課稅者,則為鎮或以官監之”。

根據史料宋時就大量設鎮,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舊有的鎮增加了商業成分,到元代朝廷積極推行鼓勵寺院商業,加上四方通衢的交通從東過往灃河普濟橋;穿鎮而過的南北古官道通往高橋,鹹陽古渡,尤以相當規模的龍興寺,平等廟帶來的廟會集市是商貿集鎮的最初縐形。

當時關中大地由於戰亂、災荒村莊比現在稀少很多,在漢代大部分還是皇家上林苑,戶縣很多村莊是明代前後才移民發展起來的。

又根據崇禎五年(1632)重修平等廟碑,明洪武年就稱趙王鎮,由此證明新《戶縣誌》載清康熙年前設趙王鎮是錯誤的,晚了近300年。

碑文資料可追溯趙王鎮到宋代,趙王鎮東村以北古城墻及另星出土文物可追溯到周、秦、漢、唐各代駐軍痕跡,這是壹個歷史積澱厚重的古鎮。

趙王鎮以商街為壹獨立鎮,以鎮分界,東為東堡,西為西堡,是從清代的稱謂。

明代和以前稱東鎮,西鎮,其從碑文可證。

直到現在還有人稱東趙王鎮,西趙王鎮。

古會分別為7月21;7月22;8月15;9月23;9月25;9月28,期間每壹個會期連續唱秦腔大戲九天,又有城隍廟(2月8、4月8)平等廟,隆興寺(正月16),每年廟會慶典,大戲雜耍熱鬧非凡。

可以斷定,7月22街道商人過會日實際上是財神趙公明誕辰日的財神節。

趙王鎮歷史文化遺跡豐富,鎮東200米就是周豐京文王靈沼池,鎮中“隆興寺”“平等廟”“城隍廟”“居士堂”等,都是歷史悠久較有規模的廟宇寺院。

趙王鎮是壹個風水寶地,他本不該被歷史邊緣化,解放前曾有風水先生概述古鎮風水:“東依靈沼,(靈沼池)西靠蒼龍,(蒼龍河)青龍在左、白虎在右、盤豐踞周,屏瞻終南,文王靈氣,瑞蓮朝露,青龍南北,駕鎮中臥,肆澤八方,鐘靈毓秀。

” 說它是金旮旯,因為它地處長安戶縣交界地方,是方園十多裏群眾賴以進行商品、農產品、生產資料、經濟交流的重要集散地,它的多壹半是賺長安的錢給戶縣納稅,六零後出生是不了解這段歷史的,我們說它被歷史遺忘,確切說它是被戶縣拋棄的金旮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