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位於吉林省白山市東南部,“長白”二字寓意著長相守,對愛情美滿的向往。早在4000多年前的書籍中就有對長白山的記載。在清朝時期,順治皇帝下令封鎖長白山,不允許外人進入山脈,這究竟是為什麽呢?其實長白山是滿族的發祥地和文化聖山,當時清軍剛入關,他們認為自己的龍脈就在長白山,所以為了防止有人破壞龍脈,就幹脆下令徹底將長白山給鎖死。
眾所周知,白山黑水的長白山地區,歷史上是滿族的故鄉和發祥地,被視作大清帝國的“龍興之地”。清朝定都北京後,大量的關外軍民“從龍入關”,掀起了壹輪大規模的移民浪潮。據不完全統計,在順治元年,就大約有近90萬人進入了關內,造成了東北“荒城廢堡,敗瓦頹垣,沃野千裏,有土無人,全無可恃”的境況。
為了鞏固滿清根據地,改善東北地區地廣人稀、萬木參天的原始狀況,重振當地經濟,增加朝廷收入,以應付關內連綿不斷的戰事。清廷在順治8年,頒布了《遼東招民開墾例》,允許農民入關開荒種地,采挖資源。由此,又有壹大批百姓來到了關外。但在康熙七年,清廷卻頒布命令:“遼東招民永著停止。”這就相當於“封禁”了。由此,也開啟了“封禁”包括長白山在內的東北地區200多年的歷史。
在滿清統治者看來,長白山地區是“祖宗肇跡興亡之所,是滿族龍興之重地”。滿族祖先肅慎、挹摟、勿吉人、渤海人等均視長白山為靈山之地,對長白山有著特殊而神秘的尊崇觀念。滿族人認為,長白山山脈自西向北發展到龍崗山後,分成了兩條山脈。北脈至盛京後,成了福陵所在地天柱山和昭陵所在地隆業山;西脈至興京門,成了永陵所在地開雲山。所以,長白山是和滿清的“龍脈”連接在壹起的,保護長白山,就是保護滿清的“龍脈”。
到了康熙年間,“崇祀長白山更甚,封長白山神,在烏拉小白山建‘望祭殿’,春稱兩祭,祀同五嶽”。1682年,康熙帝東巡至吉林時,為緬懷滿族先祖,率眾跪拜長白山,行三拜九叩大禮,舉行望祭儀式。在乾隆當政時,還曾在吉林境內,向長白山遙致祭禮,並留下了《駐蹕吉林境望叩長白山》壹文,從而將對長白山的尊崇推向巔峰。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廷在長白山封禁區內劃出了多個圍場,專門供八旗兵圍獵練武,提高戰鬥力,抵禦外辱。1687年,康熙第二次東巡時,親自到長白山圍場中狩獵,以此鼓勵八旗士卒重視圍獵練武, 加強備戰。
清廷在對長白山長達200多年的封禁過程中,保護了滿族的“龍興之地”,也保護了長白山的生態環境。不過,封禁長白山這壹措施,客觀上也極大地阻礙了整個東北的經濟發展,削弱了東北地區的軍事防衛,造成了清末時期沙俄和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整個國家也因此蒙受了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