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又叫甘肅走廊,因為全境都在今天的甘肅省境內。黃河從青海流經甘肅後,整個甘肅省被分成兩部分。河西走廊起於甘肅黃河邊,止於甘肅最西部的玉門關,包括今天甘肅的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從地圖上看,大致是甘肅黃河西北的所有地區,因為這裏有山,有谷,有南北兩個方向。
相傳大禹治水時期,繪制了壹幅中國地圖,將全世界劃分為九州,其中永州指西部,包括河西走廊部分地區。在《尚書·愚公》中,說黑水、西河屬於永州,這裏的黑水位於甘肅省張掖市以西10公裏的黑河,屬於河西走廊,說明大禹時期的中國人就知道河西走廊,但當時中國的中心在中原。
商夏周時期,整個河西走廊都居住著遊牧民族,有羌人、戎人、月氏人。華夏雖然知道有河西走廊,但夏商周時期其勢力和核心並沒有向西發展。雖然周穆王西征昆侖,到達的是西王母國,應該是今天的新疆,但周穆王只是攻打西戎,打完仗就回中原了。
戰國後期至秦朝建立,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區屬於越人,少數地區居住著戎人和羌人。秦始皇統壹天下後,北方草原是匈奴的地盤。起初,匈奴人沒有越人強大。當時,匈奴單於頭曼把他多年的兒子送到越國當人質。
秦始皇統壹天下僅兩年,就發動了征服南方百越的戰爭。在秦始皇看來,百越是中國征服的優先對象,因為百越也是壹個農耕民族,和中國的風俗習慣差不多。秦始皇用了差不多九年的時間徹底征服百越。在此期間,秦始皇還發動了對北方匈奴的戰爭,派大將蒙恬進攻匈奴,收復了整個河套地區,並在河套地區設立了四郡。
秦始皇為什麽不向西發展,開辟河西走廊?
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壹,沒時間。
秦始皇壹定知道西邊有個河西走廊。但在秦始皇統壹天下的15年,百越是第壹優先征服,匈奴是第二優先進攻。打百越用了九年,打匈奴用了兩年。如果秦始皇能多活十年,他應該開始研究西方的任玥人。可惜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年,他沒有時間。
第二,沒有軍隊。
蒙恬征服匈奴後,開始在北部邊境修築長城,防備匈奴。秦朝沒有多余的軍隊發動大規模對外戰爭。要知道,征服百越花了50萬大軍,進攻匈奴花了30萬大軍,這些軍隊是不能繼續用來打仗的。要想對盤踞在西部河西走廊的越人發動戰爭,至少要動用30萬兵力,還得招兵買馬。
這需要時間。除此之外,秦朝內部各種工作都是裝上去的,修長城,修古墓,建阿房宮,修直道,都需要人。再加上秦始皇突然駕崩,所以沒有機會發動西征。位於甘肅鹹陽西部的禮縣、天水是秦國的發祥地,他們的祖先都生活在這裏。他們不可能不知道西方有壹個廣闊的世界,但秦始皇死了也沒時間去做。
漢朝建立後,“奉先黃老”之說壹直到漢武帝初期都是真的。到了漢武帝時期,由於匈奴的侵略性,西漢開始了對匈奴的戰爭。西漢前70年匈奴休養生息的時候,開始在北方草原逐漸強大起來。匈奴在冒頓的領導下統壹了蒙古草原,打敗了東胡、月氏,占領西域,迫使西域各國臣服於匈奴,河西走廊被匈奴控制。
漢武帝任命衛青和霍去病為將軍。經過河西之戰、漠南之戰、漠北之戰等壹系列戰爭,擊敗匈奴,使匈奴不敢在漠南、漠北漫遊。但是漢武帝在河西對匈奴的第壹次戰役,收復了河西走廊,河西之戰是兩次。兩次河西之戰,基本都是針對河西走廊沿線的匈奴發動的。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領壹萬多騎兵從隴西縣出發,先到達金城(今甘肅蘭州),然後渡過黃河,過靈駒(今甘肅永登),越過烏鞘嶺(今甘肅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沿著河西走廊壹路向西,到達雁棲山(今甘肅山丹縣與永昌縣交界處),深入匈奴。
第二次河西之戰,霍去病從北地縣出發,經寧夏寧武渡過黃河,然後向北翻越賀蘭山,穿過巴丹吉林沙漠,繞過居延海(今內蒙古西北部),再沿弱水入侵河西走廊南下,進攻祁連山與鶴立山之間的弱水上遊地區的渾渾邪王和休屠王。這壹次霍去病來了個大迂回,先北後南,攻匈奴的側翼。
漢朝首次控制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設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隸屬西漢涼州刺史。此後河西走廊壹直由漢朝統治,那麽河西走廊這個名字是怎麽來的呢?
所謂河西,是指黃河以西,因為整個河西走廊地區位於黃河以西,黃河從青海流入甘肅,把整個甘肅省壹分為二,而黃河以西的甘肅部分就是河西走廊,是甘肅的西北部,所以叫河西。
所謂走廊,是指從甘肅蘭州到玉門關的道路,地形與走廊相同,北高南低。河西走廊南部是海拔四五公裏的祁連山,南部是青藏高原,也是高海拔地區。河西走廊北部由平均海拔2500米左右的龍首山、鶴立山、馬宗山組成,北部為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
走廊的本意是壹條連接兩個地區的狹長走廊,而河西走廊的地形是南北群山環繞的山谷、丘陵和平原。最重要的是,河西走廊是當時唯壹連接西域和中原的走廊。當時的漢都長安,經過關中,到達隴西,然後渡過黃河,沿著河西走廊壹路向西,出了玉門關,也就是當時的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那是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