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認知中,陵墓的位置直接關系到後代的命運。皇族要把國家壹代壹代傳下去,自然更重視陵墓的建設。
朱元璋為自己修建的陵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從九年修建洪武到三年建成永樂,用了25年,10萬人,無數財力。這座陵墓有什麽特別之處,花了這麽大力氣才逐漸發展起來?
朱元璋身後的陵墓叫孝陵,裏面埋葬著朱元璋本人和他的皇後馬史。陵墓位於南京市中山南的獨龍府珠穆朗瑪峰腳下,東臨中山陵,南臨梅花山。自古有“奇山多,千雲不盡同”之說。是風水寶地。
洪武十五年,馬皇後去世。朱元璋把她葬在正在修建的陵墓裏,因為在馬皇後謚號是孝皇後,這座陵墓也被稱為孝陵。
洪武三十壹年,朱元璋死了,也葬在陵中,與馬皇後合葬。他們合葬的地宮也被稱為寶城。
相傳朱元璋下葬的時候,有人想了壹個辦法,防止以後有人盜他的墓。出殯當天,壹個由十三輛車馬組成的儀式儀式完全相同的* * *隊伍從南京的十三個城門走出,給人壹種完全不知道哪壹個才是真正送葬隊伍的錯覺。
孝陵大門坐北朝南,面向梅花山,門檻上寫著“明陵”三個大字。十三陵的整體布局分為兩部分。第壹部分是指導建築的神道。第二部分是陵墓的主體建築。孝陵深2.62公裏,周長22.5公裏,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壹。
除了這些,明陵還有壹個很奇怪的地方,是歷代所有帝王陵墓中唯壹的,那就是它的神道。
古人曾說:“墓前開道,立石柱為標。叫神道。”所以很多皇帝會在陵前修壹條神道,然後在兩邊擺放石人獸,象征自己的儀式。
過去,帝王陵墓的神道是直的,沒有任何彎曲。但是,明陵的神道是彎曲的,整個神道呈現出又彎又長的特點。
這不僅引起了人們的聯想,為什麽朱元璋要把自己陵墓的神道搞得標新立異,這樣出來?有什麽玄機?
根據人們的推測,壹般有三種說法:
壹是因為朱元璋是農民出身,做事風格比較隨性,所以對陵墓的修建如此匠心獨運。
其次,有人說朱元璋順應自然,根據這裏的趨勢設計了這樣的陵墓布局。
第三,因為孝陵的這條神道環繞著梅花山,而孫權就葬在梅花山這裏。所以有人說朱元璋的目的是讓孫權替他守陵。
但這三種說法都有壹些缺陷,根本站不住腳。
事實上,根據星宿理論,古代帝王陵墓的設計壹直采用天宮和星宿。朱元璋非常喜歡天象,所以把自己的陵墓設計成北鬥七星的形狀。
神道部分正好對應北鬥七星的“勺頭”,而正規的陵墓建築正好對應“勺柄”部分。七星依次對應四方城、神道王鑄、淩杏門、金水橋、文武坊門、香店、寶城。
但是,朱元璋這樣設計陵墓布局是出於什麽目的呢?由於缺乏足夠的史料記載,我們不知道真相,只能靠推測來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