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地理:萊陽靠近丁字灣,但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內陸縣。
對於萊陽,很多外地朋友有這樣壹個誤解,萊陽是內陸縣。我們之前也介紹過幾次萊陽海鮮,當時有讀者很驚訝的說“萊陽也產海鮮?”“其實萊陽確實靠海,也產海鮮,萊陽南部瀕臨黃海丁字灣。那為什麽臨海的萊陽容易被當成內陸縣呢?本文以歷史記載為依據,簡要介紹了其原因。原因壹:海岸線太短。據《萊陽市誌》記載,該市三面陸地接壤,只有東南角靠近黃海丁字灣。海岸線曲折,長約15公裏。”(萊陽海岸線示意圖)膠東半島三面環海,很多縣市的海岸線長度都在100公裏以上,榮成的海岸線長度甚至超過500公裏。所以萊陽海岸線長度為15公裏,自然容易被忽略。膠東臨海的縣市中(不含地區),只有招遠的海岸線比萊陽長。前者海岸線長約13.5km,分布在新莊鎮。從地圖上看,萊陽15km海岸線起於東與海洋星村接壤的陽君鎮,止於與即墨金* * * *接壤的薛坊鎮,中間區域主要是五龍河口向海的延伸。原因二:與烏龍江界限難分。除了海岸線短,與烏龍江的界限難以區分,這也是萊陽的海容易被忽略的原因。烏龍江是膠東的壹條大河,由北向南蜿蜒,在丁字灣入海。看地圖不難發現,萊陽的海其實是武隆河口的延伸。它是壹條河還是壹片海?關鍵看水的鹽度。都說河水是淡水,海水是鹹水,兩者的分界線可以看作是海界。然而,隨著季節和潮汐周期的不同,這壹界限經常發生變化,很難確定。由於河口周圍的水域有時鹹有時淡,當地人通常稱之為“兩個活水”,字裏行間的意思似乎並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大海。值得壹提的是,這種鹹淡的水環境非常適合文蛤的生長。烏龍河口產的蛤蜊也是萊陽的著名特產。原因三:市區離海邊遠。壹般來說,外國友人對壹個地區的印象和了解,大多來自當地的市區。萊陽市遠離海邊,這也是萊陽容易被誤認為“內陸縣”的原因。萊陽市位於萊陽市中部,略偏北,南距陽軍洞廣場40多公裏。雖然這個距離在現在的交通條件下不算遠,但在古代很可能是壹天的路程。所以古代生活在萊陽城的人,很少有興趣去南方看海。明清時期,萊陽文人輩出,但描寫大海的詩歌卻相當少見。可見大海在萊陽市的存在感很低。在這方面,穆平、黃縣、葉縣和萊陽的比較是明顯的。在古代,上述三地的縣城雖然不臨海,但相對來說離海較近,互動性更強。原因四:缺少港口,活動局限於近海山區,有仙有名;海不大,但有壹個港口。壹個大港口將大大提高其海岸線和區域知名度。可惜由於丁字灣的地理環境,這壹帶沒有大港口。萊陽的洋縣在歷史上曾經非常接近成為壹個大港口。民國版《萊陽縣誌》記載,200年前,(丁字灣)港灣很深,可以容納巨輪。曾在陽軍集開商場,南通六合,北臨營口,東臨仁川,西南接海州,貿易便利。(陽君集市現場)但由於海灣較深,烏龍江攜帶的泥沙常年沖積,丁字灣逐漸淤塞,陽君海邊逐漸成為灘塗。後來港口壹度轉到了即墨金口,但是繁榮了壹段時間之後,金口也犯了和陽君壹樣的錯誤。丁字灣港口功能退化後,捕魚成為當地人用海的主要形式,但其範圍主要局限於近海。據史料記載,老壹代萊陽海邊居民中,“男的提著籃子去取螃蟹、蛤蜊,女的提著鍋去用石頭打牡蠣。“大部分人都在從事這種傳統的捕海活動,但是漁民比較少,尤其是出海的漁民。歷史上說“他們比海洋弱,無法與其他沿海漁民競爭”。據史料記載,當地居民雖然以海洋捕魚為職業,但活動範圍有限,就像農民耕種大海壹樣,本質上是內陸農耕文化的延伸。也就是說,海洋文化在萊陽的影響力遠遠小於內陸文化,這可能是萊陽容易被誤認為內陸縣的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