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生前是壹個非常節儉的皇帝。據史料記載,他生前常穿打補丁的褲子赴朝,衣服大多洗了三遍才換上。
就是這樣壹個節儉的皇帝,他的陵墓也很有匠心。那麽他陵墓的匠心體現在哪裏呢?節儉的皇帝死後是如何修建陵墓的?最重要的是他是怎麽死的?
道光生前非常節儉。他的衣服總是洗了又洗,穿了又穿。他的衣服經常破破爛爛,打著補丁,他還在繼續穿。可以說他是壹個勤政持家的好皇帝。而且他死後為自己修建的陵墓也確實很特別。他的陵墓叫清穆陵,建在清西陵邊界的龍泉谷。
陵墓雖然建在西陵,但當初並沒有選在這裏。但幾經周折,陵墓的位置改了三次,才選在龍泉谷。
第壹陵選址:嘉慶元年,道光還是太子的時候,娶了筆記大壹歲的牛苦祿夫人,牛苦祿夫人成了未來皇帝的第壹任妻子。
但是牛苦祿沒有活多久,嘉慶十三年就去世了。他死的時候才28歲,當時的道光也才27歲。
他對牛庫盧氏的思念之情溢於言表,他的父親也看在眼裏,於是請京畿附近王佐村的副將牛庫盧氏修建陵墓,紀念雲寧的第壹位妻子。嘉慶十六年十壹月十七日,牛苦祿夫人以太子夫人的身份和禮儀安葬在王佐村。
轉眼十年過去了。雲寧繼位後,為了表達對牛庫魯的思念和愛戴,被追封為孝皇後。而且還要在王佐村建造自己的陵墓,但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將面臨破壞祖先制度的問題。
因為乾隆年間決定父子分葬,父親葬在東陵,兒子葬在西陵。這在當時的清朝也是不能違反的規定。王佐村的位置既不在西陵也不在東陵。如果在這裏建陵,就違背了乾隆皇帝的旨意。
得知這個消息後,滿清的文武都城紛紛奏響,勸阻道光另擇吉地。因為如果葬在王佐村,這不僅會破壞祖先制度。
此外,墳墓將建得非常大,這也將影響王佐村的人民和王佐村民的利益,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道光聽取了朝中大臣的建議,認為在這裏建陵有點欠考慮,於是下令大臣們按照祖制趙穆的制度,在東陵重新找壹塊永恒的吉祥之地。而王佐村陵墓建設計劃放棄。
第二次陵墓選址:道光在東陵發出建陵旨意後,於道光元年開始陵墓的選址和籌建計劃。關於陵墓的建造和選址問題,道光曾告訴負責此事的大臣,陵墓的位置必須非常好,陵墓小壹點也沒關系。
所以最終陵墓的地址選在了東陵邊界的繞鬥谷,地址確定後繞鬥谷改名為包華谷。壹切決定後,陵墓的建設正式開始。
經過六年的努力,陵墓修復工程終於完工了。道光非常高興,於是他獎勵了負責這件事的大臣們。道光元年九月二十二日,小木的靈柩被移葬於新陵。
然而,在小木的棺材被放入地宮過新年後,上帝和每個人開了壹個大玩笑。道光八年,鎮守東陵的大臣為道光奏事,包華玉陵地宮滲水非常嚴重。地下宮殿中最深的水有半米高,甚至小木皇後的墳墓也被淹沒了兩英寸。
道光得知此事後非常氣憤,立即處罰了當時負責修建陵墓的大臣。雖然沒有被處死,但也被解除官職、罰款、流放。
然後他命令人們選擇壹個新的地方,廢除包華玉的墳墓。
於是,使用多年的寶華殿被廢棄了,葬在地宮裏的小木皇後被第二次“重新發現”。
陵墓定案:在放棄了包華玉的陵墓後,朝中大臣還建議道光在清陵的地界內尋找建陵之地,因為這是祖制,不能破壞。
然而,道光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他不想在東陵建陵墓。並且還指派了無數的風水師出去尋找建陵寂地。在此期間,道光還受到了朝鮮許多大臣的稱贊。
內容無非是想讓道光三思而後行,想辦法在東陵找到壹個永遠幸福的地方。但道光已下定決心不在東陵建陵,最終選擇西陵龍泉谷作為自己多年的安葬之地。
陵墓最終地址確定後,於道光十壹年十壹月初八開始在龍泉谷修建陵墓。修建工程直到道光十五年才結束,建了四年。
這期間直接和間接花費的白銀達240多萬兩,陵墓名稱最終確定為“穆棱”。陵墓建成後,小木皇後被移走並安葬。小木的靈柩已經移動了三次,這在過去的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道光二十九年,即1850年10月23日,道光的母親去世,享年74歲。據史料《清宣宗實錄》中詳細記載,慈禧太後去世後,道光傷心欲絕,哭得死去活來,壹連幾天不說話,不吃飯,連壹口水也不喝。
這讓滿清的文官們非常擔心,因為道光當時已經老了,這樣的悲痛過度,身體很可能會出事。於是朝中大臣向道光下跪,懇求他不要為皇太後之死過於悲傷,而要以大局為重,保重身體。
那時,道光已經半歲多了。他每天為慈禧太後的喪事忙碌,晚上在慈禧太後的靈堂前守喪。當時是北方嚴冬,天氣很冷。道光守靈時,只在地上鋪了壹張草席,睡在地板上。
他68歲了。身體完全受不了寒冷,滿清文臣又懇求他回宮,但道光不聽。經過許多天的辛苦工作和幾天的不良飲食,他終於生病了。
時間來到了12月21日,道光決定將慈禧太後的遺體送往圓明園存放。遺體運走的那壹天,道光拖著疲憊受傷的身體出門為慈禧太後送行,然後騎著快馬趕往圓明園,提前到達圓明園,跪在門口迎接慈禧太後的遺體入園。
幾天後,道光像以前壹樣睡在圓明園的地板上,悼念慈禧太後。
在道光的壹系列哀悼行為之後,他迎來了生命的最後壹年。當時他已經執政30年,年齡已經到了69歲。正月初五,在朝中大臣的集體懇求下,道光放棄了親自運送皇太後遺體的計劃。
但當時道光身體不好,病情很嚴重,連自己站起來都很困難。正月十壹,道光在處理完生前最後壹件國事後,於正月十四去世。因為他身體之前有小病,折騰了幾天病情加重,變成了肺病。
當時道光已經老了,身體各方面的抵抗力變得比以前差了很多,所以他的死基本上是意料之中的。
在道光死前的六個小時裏,他變得啞口無言,但他的頭腦仍然很清醒,所以他宣布了下壹任皇帝候選人。皇帝的遺詔是五年前寫好保存的,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打開存放遺詔的盒子。
在神德殿,滿清的文武百官,皇族和國家的親戚都在大廳裏,準備迎接新壹代的皇帝。盒子打開後,裏面有兩條秘密信息。當時內政大臣宣讀了遺詔的內容。遺詔的內容很簡單,只寫了皇帝的繼位和其他王子的人選。
遺詔的內容大概是,皇帝的第六個兒子易信被立為太子,第四個兒子被立為皇太子。宜信被任命為下壹任皇帝,他跪下痛哭。這時候,大殿內外的滿族文官也跪下來,向新國王跪拜。
為自己修建的陵墓堪稱壹場盛大的木雕盛會,而這場盛會中最引人註目的是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南木雕龍。
穆棱的三座楠木殿沒有壹座是用油畫的,整個楠木殿都是用熔化的蠟畫的。而且穆棱三大殿中有壹個用1318木雕龍裝飾,龍恩殿用1096裝飾。
龍恩堂的天花板上,雕龍的都是木頭。由於特殊的鏤空雕法,龍的整體姿態似乎在俯視眾生。
穆棱的建築大多很實用,沒有太多裝飾,因為他生前要求他的陵墓必須風水好,陵墓規模可以縮小。
因此,陵墓的主要建築只有墓碑、神道橋、龍恩殿、戴宇河、十五公和每座陵墓必不可少的紀念碑。與其他清朝皇帝的陵墓相比,沒有明樓和方城。
慎到橋位於墓碑鎮的北部。穆棱的慎到橋不是三孔三路的石橋,而是拱橋,拱橋左右各有壹座平橋。
橋的北面有兩個法院,有壹個前廊和三個寬闊的房間。在兩個相對的房間的北面有壹個教室。接下來是陵墓中的主要建築,龍恩殿。
龍恩殿建在石制須彌座上,臺面鋪金磚,寬五間,而屋頂是黃琉璃瓦鋪成的單檐歇山頂,中間開了三扇門,但原本放在門內的爐頭已經不見了。龍恩殿周圍分布的東西向大殿都比較小。
龍恩殿的主體結構與歷代皇帝所建略有不同。穆棱的龍恩殿把以前五間寬的先例改為三間,把雙檐屋頂改為單檐屋頂。大殿周圍還設置了回廊,平臺和大殿周圍的欄桿和雕花龍頭也被拆除。平臺上放著兩個青銅爐。
平臺上東西兩角各有兩個石通和兩個賈梁。龍恩殿和兩個附殿所有可見的木結構都是金絲楠木,所以龍恩殿和兩個附殿花錢最多,建造時間最長。
沒有在金色楠木上描繪壹些彩畫,而是按照傳統在天花板、群板等重要建築上沒有描繪壹些金蓮花水稿,而是用壹些浮雕的手法描繪了壹些栩栩如生的遊龍。三堂裝飾的木刻龍加起來1318,龍恩堂占1096。
道光認為寶華峪墓之所以滲水是因為龍的裝飾。這壹次在修建穆棱時,他特意命人將木刻遊龍布置在屋頂上,使地宮不滲水。
在龍恩寺的後面,有壹條河叫戴宇河,有三座白色大理石的平橋橫跨在戴宇河上。三座石橋中,只有中橋的欄桿比其他兩座多。
在戴宇河的北部,壹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的三室四柱三層樓的石牌坊取代了傳統建築中的三門。石牌坊的兩邊貼在墻上。牌坊兩側兩扇門的額頭上刻有龍鳳圖案,中間為遊龍,左右兩邊為裹龍的鳳凰。
穆棱十五宮後面有壹個平臺,寬45.4米,平臺基座高1.92米,平臺基座前有三級臺階,每級為十二級臺階。
沒有像其他帝王陵墓壹樣建在臺基上的方城明樓和寶城。平臺底座上方有壹條禦道,禦道盡頭是壹個靠近廣場的平臺。平臺上須彌正中是壹個圓形寶頂,下方是清陵地宮,也是道光的葬身之地。
如果妳參觀過陵墓,妳可能會知道,陵墓裏並沒有像歷代皇帝那樣立碑贊頌生前功績。這是因為在鴉片戰爭中,中國戰敗,道光覺得愧對於大清王朝的人民和祖先,所以沒有在陵墓中修建神聖的石碑和具有代表性的石像。
悟空橋北面是陵中的龍鳳門。穆棱的龍鳳門與孝陵、泰陵的龍鳳門相同,只是規模較小。陵墓北面建有兩個下馬標誌,用來提醒騎馬前來祭拜的人,到了這裏就要下馬進入墓地,以示對道光的敬意。
神道附近的石碑上刻著玄宗的謚號,而石碑的背面則按照道光的要求刻著玄宗的生平事跡,其作用其實和聖德的石碑差不多。
關於道光陵墓為什麽取名為穆棱,有很多資料。按照先例,皇帝死後的陵墓名字應該是在墓主人死後才起的,但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道光的陵墓名字確實是他自己起的。這是怎麽回事?
相傳,道光決定將陵墓定在龍泉谷後,為了避免陵墓再次像包華玉那樣漏水,他選擇了地勢較高的地方。
而且,他活著的時候經常去陵墓參觀。在龍泉谷陵墓建造工程結束時,道光再次參觀了清陵。在此之前,他已經去過泰陵和長陵,當他來到他未來的埋葬地時,他非常高興,因為他覺得他的陵墓建造得非常牢固。
有壹次,道光參觀龍泉谷陵墓時,手拿筆站在正殿的平臺上,凝望著東方,突然感慨萬千,於是壹揮手寫下了“他渴望它,渴望它”的諭旨。而他的兩個18歲的王子伊古和伊伊,則號召他們去讀這些大字。
後來人們把剛剛寫好的筆收藏在龍恩殿的東暖閣。兩年後,道光去世,繼承皇位的鹹豐重讀了道光兩年前留下的遺詔。
看到遺詔上的“欲與欲”時,我恍然大悟,原來道光帝是想暗示他以後要用“欲”字來命名陵墓。
道光三十年二月九日,鹹豐帝頒布法令,正式將父親道光的陵墓命名為“穆棱”。至於陵墓的命名,只能說鹹豐帝天資聰穎。
我沒有忘記道光留下的諭旨,及時實現了道光帝的意圖。如果這個名字已經被取了,並且在明白了意圖的時候公之於眾,那麽墳墓下的道光就只能搖頭嘆息了。
為什麽用“墓”來命名他的陵墓?許多學者認為,道光當政時,清朝的政治形勢急劇惡化。
無論是國內的起義,還是西方國家的白眼。它給道光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道光也處於將清朝管理得壹塌糊塗的境地,並為此後悔不已。
壹想到自己的祖宗努爾哈赤馳騁沙場,南征創建的大清王朝,父母締造的大和平大繁榮,都要毀在自己的手裏,道光心裏就有壹種負罪感,認為自己已經沒有臉去面對墳墓下的祖宗和父親了。
其父嘉慶帝在位二十五年,延緩了愛新覺羅氏的衰落。然而,在他自己這壹代,清朝已經岌岌可危。想到這不得不讓他敬佩祖先,就用“穆”字給自己的墓命名,壹方面表達對祖先的敬仰,壹方面也表達壹種負罪感。
清朝滅亡的結果是必然的,重要原因不是道光帝。清朝初期,清朝的綜合實力還是比較強的。當時很多外商都想來清朝做生意。但是當時的清朝認為自己很強大,中國的資源應該屬於自己,所以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不與其他國家做生意,不進行各方面的技術交流,這也為清朝的衰落埋下了種子。因為閉關鎖國,清朝各方面的科技發展變得非常緩慢,同時外國也在全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不僅讓人民的生活變得更好,軍隊的實力也大大提高。
第二個原因是制度問題。清朝發展的鼎盛時期,囤積了大量的資源,國庫非常充實。在其他國家,清朝是壹塊肥肉,大家都想分壹杯羹,於是派了很多使節來中國洽談合作,但都被拒絕了。
但當時歐洲國家已經建立了全新的資本主義制度,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囤積了大量財富,也讓他們具備了侵略中國的基本實力。
清朝拒絕合作後,西方列強的炮火敲開了清朝鎖了很久的“大門”,大清逐漸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