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七號於9月27日進行了第28圈。
材料、計算和分析如下:
1.神七日誌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成功進行了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
第壹天,9月25日。
17: 30:航天員出征儀式。胡錦濤來到航天員公寓看望田歌,親切看望正在執行任務的翟誌剛、劉伯明、景海鵬三位航天員,為他們作出了英勇的努力。
18點:三名航天員抵達發射場。確認技術狀態後,航天員陸續進入神舟七號返回艙。
18: 35徐:翟誌剛拿著指揮棒開始試操作。
21: 09,神舟七號發射進入1分鐘準備,擺桿全部打開。
21: 09:火箭點火。
210: 10:神舟七號發射。
120秒點火後,火箭扔下逃逸塔。
點火第159秒,火箭壹、二級成功分離。
在點火的第200秒,整流罩分離。
在點火的第500秒,第二級火箭被關閉。
點火第583秒,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
21時22分,航天員報告太陽帆板展開,機體感覺良好。
21: 30,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宣布飛船正常入軌。
21: 32許: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
22: 07:神舟七號起飛後首次在軌和出艙活動空間環境預報:空間環境平靜,對飛船在軌運行安全。
23時19分:神舟七號飛船第二次飛行期間,航天員翟誌剛首次進入軌道艙工作。
第二天,9月26日。
4時04分:神舟七號飛船成功變軌,由橢圓軌道變為近圓軌道。
10: 20,航天員開始組裝和測試艙外航天服。
12: 00: 36至8: 46:王源六號首次精確測控神舟七號飛船。
12: 47至12: 59: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穿越南大西洋異常區域。
26時5438分+0時47分,天妃和迎海兩套艙外航天服組裝完畢。
21時59分,航天員翟誌剛與飛控中心試驗天地通話。
22時25分,航天員開始穿戴個人裝備。
23時36分,翟誌剛穿著中國自主研制的“天妃”艙外航天服首次亮相太空。
第三天,9月27日。
13: 57,返回艙艙門關閉,航天員開始進行出艙前的準備工作。
15: 30:艙外服務氣密性正常,氣壓閥正常。
15: 48,指控中心批準軌道艙開始泄壓。神舟七號軌道艙開始第壹次減壓。
14時左右,神舟七號任務總指揮部決定,翟誌剛出艙,劉伯明在軌道艙支持和配合翟誌剛,景海鵬在返回艙值班。
16: 17徐:神舟七號與北京飛控中心通話,飛船運行正常,航天員表示感覺良好,航天員結束吸氧排氮。
徐:航天員穿艙外航天服。
徐:出艙活動的重要步驟已經全部結束。宇航員準備好氧氣、氮氣和減壓。
16: 26,軌道艙開始第二次泄壓,當艙內氣壓降至2 kPa時,即可滿足航天員出艙條件。
16: 39:在劉伯明和景海鵬的協助和配合下,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航天員翟誌剛成功出艙,進行了我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16: 48,翟誌剛邁出了太空的第壹步,中國人的第壹次太空行走開始了。
16: 58: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發出指令:“神舟七號,返回軌道艙”。
16: 59:翟誌剛進入軌道艙,完全關閉軌道艙艙門,完成太空行走。
15: 01:軌道艙正常關閉。
18: 32,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與神舟七號航天員進行了電話交談。
19: 24:神舟七號飛船飛至31圈時,成功釋放伴隨小衛星。這是中國首次在航天器上進行微小衛星伴隨飛行試驗。
20: 16:伴隨衛星拍攝了20分鐘的神舟七號照片,圖像非常清晰。
21: 45:神舟七號上的三名航天員與家人進行了壹次對話。
第四天,9月28日
11: 06,航天員在艙內更換宇航服。
11: 00,約16: 00,三名航天員穿上艙內壓力服準備返航。返回控制數據將被註入飛船。
11: 46,返回控制數據已註入飛船。
12: 51: 00,神舟七號返回艙艙門關閉,神舟七號返回階段開始。
約15: 26,承擔搜尋回收神舟七號飛船任務的車隊已從四子王旗烏蘭花鎮出發,向主著陸場進發。
15: 59左右,四子王旗主降落區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各路口均有執勤人員把守。無關人員和車輛嚴禁入內。
16: 22左右,主著陸場地面搜救隊正在向飛船理論著陸點開進。
16: 41: 00,各測控站進入神舟七號飛船返回軌道10分鐘準備。
16: 44,北京飛控中心發出飛船姿態調整指令。飛船曾壹度就位。
16: 51,北京飛控中心宣布飛船進入正常返回軌道。
17: 02,主著陸場6架搜救直升機全部起飛。
17: 06,北京航天控制中心向各測控點發出著陸通知。
17:00 12:00推進艙和返回艙成功飛離。
17: 00左右,搜救直升機到達指定空域待命。
17: 20,神舟七號飛船飛過中國上空。
17: 20,返回艙降落傘打開。
17: 21: 00,飛船進入黑障區,與地面指揮中心的通訊暫時中斷。
17: 22,飛船進入主著陸場。
17: 24,飛船飛出黑色屏障。
17: 25,搜救人員在直升機裏掛出牌子:搜救開始。
17: 25,三名航天員向地面報告感覺良好。
17: 36,神舟七號完成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返回艙順利著陸。
18: 22,航天員翟誌剛成功出艙。
18: 23,航天員劉伯明、景海鵬成功出艙。
2.7大型系統
1航天員系統
宇航員是怎樣煉成的?
北京八達嶺高速北安河出口向西拐,進入北清路。行駛約10分鐘後,在道路左側可以看到壹塊銀色的金屬標牌——“中國北京航天城”。在這個叫唐家嶺的小村子裏,占地約3500畝的航天城戒備森嚴。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就坐落在這裏。
神舟七號航天員翟誌剛、景海鵬和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駐劉伯明前身是宇宙醫學與工程研究所,成立於1 . 0968年4月。2005年9月30日,更名為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成為繼俄羅斯加加林訓練中心和美國休斯敦航天中心之後,世界上第三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它被譽為“中國航天員成長的搖籃”。
據稱,“神七”是在神五、神六航天員選拔經驗的基礎上,根據乘員組中每個航天員的不同分工和個人特點,完全遵循“科學、公正、客觀、合理”的原則進行的科學選拔。航天專家表示,“神舟七號”航天員經過五關篩選脫穎而出,可謂“二百裏挑壹”。
神舟七號飛船的三名入選航天員包括入選神五和神六的翟誌剛,以及同樣入選神六的兩名隊友劉伯明和景海鵬。其中翟誌剛最有可能執行出艙任務,劉伯明是首選。今年42歲的翟誌剛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縣人。1985加入空軍,安全飛行記錄超過1000小時。
中國制造的飛天宇航服。
神舟七號準備了兩套航天服,壹套是俄羅斯海鷹“天妃”艙外航天服,壹套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天妃航天服。天妃宇航服接口的各個方面都是按照中國的模式做的。天妃是我們的自主知識產權。在未來,宇航員可能會依賴我們自己的宇航服,而不是俄羅斯的宇航服。這次外出的宇航服將是我們的宇航服。
“2號”飛船應用系統
航天器應用系統
航天器應用系統是壹個實用系統,與人們的生活和環境密切相關。飛船應用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利用載人飛船的空間實驗保障能力,開展對地觀測、環境監測、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空間天文、流體科學等實驗。安裝了數百個具有多種任務的有效載荷和應用設備。航天器在實驗階段的應用是實驗性的,實驗內容非常廣泛。研究成果將廣泛應用於醫藥開發、食品保健、疑難疾病防治、工業、農業等行業。載人飛船系統采用三艙、兩對太陽能電池板、升力控制返回和圓頂降落傘回收方案,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其中軌道艙位於飛船的前部,它裝有飛船自主飛行和在軌飛行所需的船上各子系統所需的設備和有效載荷。
航天器應用系統成功服務於天氣預報。
1992以來,應用系統已完成近200個新型有效載荷的研制,200多個有效載荷裝置分別參與了神舟壹號至神舟五號的發射和在軌測試,取得了圓滿成功;地面應用中心的接收、預處理、監控和管理系統運行正常。建成了系統集成試驗平臺、有效載荷應用中心和空間環境預報中心,開展了67個課題的科學研究,創造了65438000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取得了豐碩的科技成果。
在對地觀測方面,應用系統為我國成功研制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多模式微波遙感器、地球輻射收支計、太陽紫外光譜監測儀、太陽常數監測儀等壹批先進的空間遙感器。其中,“神舟三號”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是繼1999年美國發射MODIS後第二個進入太空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圖像質量清晰,光譜分辨率好。應用部門已利用這些成果開展試驗性應用研究,並對此評價道:“這標誌著我國可見光和近紅外遙感技術達到了壹個新的水平,我國可見光和近紅外遙感技術已進入美國和歐洲。”神舟四號”多模微波遙感器在軌獲取了大量具有應用價值的科學數據,壹舉成功測試了微波輻射計、微波高度計和微波散射計,是我國空間遙感技術的重要突破。利用微波高度計對航天器進行精密定軌,可以達到我國低軌道航天器全球定軌的最高精度;卷雲探測器具有探測大面積卷雲和薄卷雲的能力,結果超出預期,受到用戶好評。在國內首次探測到全球重要環境參數的絕對量,系統監測了太陽和地-大氣紫外、太陽常數和地球輻射收支,觀測結果達到國際水平。
在空間生命和微重力科學領域,開發了壹些先進的實驗裝置,並進行了幾十次空間實驗。其中,微重力液滴熱毛細遷移的空間實驗和理論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空間細胞培養、細胞電融合、蛋白質結晶、空間生物效應和空間連續自由流動電泳,以及空間微重力條件下金屬合金、氧化物晶體、半導體光電材料的生長實驗等,也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空間天文學方面,在中國率先觀測到宇宙和太陽在空間的高能爆發,在伽瑪射線爆發的探測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載人航天工程壹期空間科學計劃的成功,使中國掌握了空間科學實驗的重要關鍵技術,空間科學實驗和探索水平邁上新臺階。作為載人航天安全保障而安排的空間環境監測與預報研究,獲得了大量有價值的航天器軌道空間環境參數,準確預報了星雨事件等危害航天器發射的災害性空間環境條件,保障了航天器和航天員的安全,建立了空間環境預報中心,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空間環境預報保障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提升了相關學科的研究水平。
“3”載人飛船系統
載人宇宙飛船結構;
1,軌道艙呈桶狀,是航天員工作、生活、休息的地方。軌道艙調整了布局設計,以便安裝應用系統設備和宇航員的食物和飲水裝置。軌道艙後端底部有壹個艙門,宇航員可以通過這個艙門進入返回艙。軌道艙的外側安裝有兩個類似鳥翅膀的太陽能電池翼,軌道艙所需的電能由這兩個太陽能電池翼提供。
2.返回艙是載人飛船返回地球的唯壹艙室。飛船起飛、上升進入軌道、返回著陸,航天員都在返回艙裏。神舟六號的返回艙形狀像壹個鐘,它的艙口與軌道艙相連。宇航員可以通過這個艙門進入軌道艙。返回艙是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航天員座椅安裝在艙內。當宇宙飛船起飛、上升並返回地面時,宇航員們正躺在他們的座位上。返回艙裏還安裝了航天員在飛行中需要監控和操作的儀器設備。航天員可以通過這些儀器隨時判斷和了解飛船的工作情況,必要時還可以人工幹預飛船的系統和設備的工作。
3.推進艙也是圓柱形的。推進系統發動機和推進劑安裝在艙內。它的任務是為航天器提供高速姿態和軌道維持所需的動力。飛船的電源、環境控制和通信系統的壹些設備也安裝在這裏。推進艙兩側還安裝了兩個太陽能電池翼,為飛船提供所需的電能。
載人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是密封艙段,與外界完全隔絕。裏面安裝的環境和生命保障系統將為宇航員提供壹個像地球環境壹樣舒適的生活環境。此外,還安裝了兩個降落傘,主降落傘和備用降落傘,用於著陸。返回艙側壁有兩個圓形窗口,壹個供航天員觀察窗外的景象,另壹個供航天員操作光學瞄準鏡觀察地面上行駛的飛船。
“4”運載火箭系統
神舟七號將使用長征2F火箭進入太空。目前,火箭已經抵達發射基地。專家壹致認為,火箭的功能和性能滿足總體工程和任務要求;產品技術狀態受控,研制質量良好,質量問題已全部歸零或有明確結論不會影響任務;完成了規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項目試驗,各項準備工作符合載人航天產品出廠放行準則的要求。
長征2F火箭蓄勢待發
長征2F運載火箭的主要技術指標:
火箭的可靠性是0.97,安全性是0.997: 0.97。也就是說,100次發射中,可能只有三枚火箭出現問題。0.997的安全性意味著1,000個火箭問題中,有3個可能危及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這是載人火箭的特點。壹般商用火箭的可靠度是0.91到0.93,沒有安全要求。
火箭起飛重量479噸:火箭和飛船重約44噸,其余為液體推進劑。所以火箭90%都是液體,大於人體的含水量。水通常占人體的60%到70%。
飛船重量8噸多,占船箭組合體起飛重量的62%:要把壹公斤的東西送入軌道,需要62公斤的火箭。神六飛船比神五重,所以發射神六的火箭要重很多。
火箭核心直徑3.35米:古羅馬人用的是兩輛馬拉車,車輪在石板路上磨出兩道凹槽。因為車輪寬度不壹樣,路上就有寬度不壹樣的溝。後來他們想統壹輪距,於是以兩匹馬並排的屁股為標準,即1.435米。後來英國人修鐵路的時候也把軌道軌距定為1.435米,各國都用。按照這個軌距修建的鐵路,最大可以運輸3.72米寬度的貨物,去掉車殼後只剩下3.35米。所以標準鐵路運輸的火箭彈最大直徑只能達到3.35米。
火箭進入軌道點的速度是每秒7.5公裏:這個速度是音速的22倍。我們通常所說的“十裏長街”是指北京建國門到復興門的距離,全長6.7公裏。7.5公裏每秒的速度,相當於1秒從長安街東端跑到西端。
火箭的軌道近地球200公裏,遠地球350公裏:地球半徑6400公裏,火箭軌道與地球的距離只有地球半徑的十分之幾。如果妳站在地球之外,宇宙飛船似乎是在貼近地面飛行。
“5”發射場系統
載人航天發射場的基本任務是為運載火箭、航天器和有效載荷提供符合技術要求的轉運、組裝、試驗和運輸設施;發射前為航天員提供生活、醫監、醫保和訓練設施;為載人飛船發射提供全套地面設施;組織、指揮和實施載人飛船試驗發射和上升飛行段的指揮、調度、監視、顯示和通信;組織、指揮和實施候梯段和上升段的應急救生;完成運載火箭上升段的跟蹤測量和安全控制;為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提供相關參數和圖像;為載人航天發射區提供後勤服務保障。
酒泉發射場建在戈壁沙漠的壹片綠洲上,西邊是山,東邊是河。這是聶榮臻元帥親自挑選的風水寶地。時至今日,提起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很多人都認為它在酒泉。事實上,酒泉發射中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距離酒泉210公裏。當時以“酒泉”命名,是因為當時各國的導彈衛星發射場都避免使用真實地址,而且因為發射場位於大漠戈壁,很難選擇壹個知名的地名,而酒泉離發射中心最近,是歷史上的名城。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壹,是中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導彈和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壹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隨著任務的變化,發射場不僅要為神舟七號任務中的艙外航天服提供測試環境和技術支持,還要重新制定測試和發射流程,包括艙外航天服與飛船的聯合測試和艙外航天服與火箭的聯合測試。
“6”測控通信系統
在神舟飛船的七大系統中,測控和通信非常重要。例如,宇宙飛船就像壹只風箏。分布在三大洋的測控站和遠洋測量船是牽住風箏的線。地面控制系統就像壹個放風箏的人。測控與通信總體設計水平直接關系到載人航天工程的成敗。
當運載火箭發射、載人飛船飛向天空並返回時,需要借助TT&C通信系統保持天地之間的定期聯系,完成飛船遙測參數和電視圖像的接收和處理,進行飛船運行和軌道艙的TT&C管理。這套TT&C通信系統由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陸基TT&C站和海事王源遠洋TT&C艦隊組成,執行航天器軌道測量、遙控、遙測、火箭安全控制和航天員逃逸控制任務。
中國的航天器TT&C系統已經形成了以Xi衛星TT&C中心為中心,以十多個固定站、移動TT&C站和王源測量船為骨幹的現代化綜合TT&C網絡。在載人航天工程中,中國的航天器測控系統采用統壹的S波段系統,通過同壹發射機、天線系統和接收設備發送或接收遙測和遙控信號以及語音和電視信號。探月號角吹響後,中國航天TT&C網開始建設月球TT&C系統,探月二期工程將建設35米天線深空TT&C網,提高中國深空TT&C能力。未來中國將進壹步加強深空測控領域的國際合作。
任務:
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是進行中國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突破和掌握出艙活動相關技術,同時開展衛星伴隨飛行、衛星數據中繼等空間科技實驗。飛船運行期間,1名航天員乘坐我國研制的“天妃”艙外航天服出艙進行艙外活動,回收艙外裝載的試驗樣品裝置。
根據計劃,神舟飛船將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發射,它將在高度約343公裏的近圓軌道上運行。
宇航員出艙後,飛船將釋放壹顆伴隨衛星。還將進行“天聯壹號”衛星的數據中繼試驗。
完成預定任務後,神舟七號飛船將返回內蒙古中部的主著陸場。
“7”著陸點系統
航天器著陸場系統是指負責捕獲、跟蹤和測量航天器再入軌跡,搜索和回收返回艙,以及航天員出艙後的醫學監督、醫學救援和緊急撤離等相關子系統的總稱。
著陸場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中新增加的系統。著陸場系統的主要任務是:飛船在太空飛行後,利用先進的無線電測量系統,對目標的落點進行捕獲、分析和預測,然後組織快速接近返回艙,處置返回艙並安全運回基地。著陸場系統還包括:飛船上升段陸地和海上緊急返回搜救分系統,海上救助區域部署專用救助艇和直升機,配備能在復雜海況下打撈漂浮在海面上的返回艙的設備。
要讓飛行在300多公裏高空的飛船準確降落在旋轉的地球上的預定地點,絕對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各種技術支持,非常可靠的控制系統,跟蹤系統和安全著陸點系統。前蘇聯有壹次,飛船返回時,由於控制系統的偏差,飛船偏離預定著陸點1000多公裏。結果飛船在離地壹定高度著陸時,3名宇航員彈射出飛船(當時是降落傘著陸,不是飛船直接著陸),2名宇航員著陸,1名宇航員墜入森林。因為直升機無法在森林裏降落,我們不得不緊急派伐木工到現場,在救人前為直升機打開停機坪降落。當時天氣很冷,宇航員在森林裏凍了壹天壹夜,差點凍死。因此,除了飛船的控制和跟蹤技術很重要外,飛船著陸場的選擇和建設也很有講究。
當然,飛船的著陸點不像傘兵的著陸點,在平地上畫壹個圈,做壹個明確的標誌。跳傘者控制他的降落傘並落入其中。航天器著陸點的選擇遠非簡單,它的建造是壹個非常復雜的系統。
神舟七號於9月25日晚9: 10成功發射。
神舟七號安全返回,於9月28日17: 37在返回艙成功著陸。
.....................
.....................
根據材料:
1.2008年9月25日23時,約19:神舟七號飛船第二次飛行過程中,航天員翟誌剛首次進入軌道艙工作。
2.2008年9月27日19: 24,神舟七號飛船在飛至31圈時成功釋放伴星。這是中國首次在航天器上進行微小衛星伴隨飛行試驗。
第2圈到第365438圈+0的時間是(24小時+20小時=44小時)。
44小時除以31-2=29圈=1.517小時/圈。
1.517*(28-2)=39小時
2008年9月25日23:00+09分鐘+38小時= 2008年9月27日約65: 438+03小時。
所以根據材料和計算:宇航員在第28圈的時候,是2008年9月27日。
13: 57,返回艙艙門關閉,航天員開始進行出艙前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