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把幸福的天平向精神滿足傾斜,孔子看到的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五六先生愛讀書,“每次知道都開心得忘了吃飯”;醉酒的醉鬼不在乎酒,在乎的是山山水水。所以,錢鐘書先生提出的“壹切幸福都屬於精神”,被世人奉為真理,但仔細想想,又覺得精神上的滿足也是有缺陷的,有時甚至顯得蒼白無力。
經常看到帶來快樂的音樂人在生活中很痛苦。辛勤工作的科學家成功後偶爾會在鏡子裏看到頭發花白的自己,新中國也時常掠過壹絲傷感。經常聽到勞模在采訪中說,雖然工作辛苦,但是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