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叫“板梁古村”?據說村名的由來頗具傳奇色彩。據說明朝永樂年間的承辦人劉潤恭回鄉修建古殿,快要完工時發現沒有橫梁。這時,村民們發現村前的河裏漂浮著壹塊蝗蟲板。工匠撈上來,發現大小正好,就用蝗板代替了橫梁。後來,這個村子被命名為半梁。
走進古村,人們真的很難記住那壹排排壹閃而過的灰色古建築。灰色畢竟是普通的,經不起千篇壹律的灰色,更何況是這種飛檐散角的古建築的灰色。
走進半梁古村,探尋壹個家族繁衍生息的秘密,走過與雕梁畫棟、青石走道深深相連的房屋和天井,懷舊之情油然而生,仿佛回到了童年。
板梁古村雖小,但占地僅3平方公裏,360棟完整的明清歷史建築依山而建,布局緊湊,渾然壹體。從風水學的角度來說,我們稱之為“有靠山”,這是壹個很好的意思。板梁古村規模比較大,整個村子視野開闊,四周河流小溪環繞。三座古廟排列在村前,古驛道穿村而過。縱橫交錯的石板路連接著村裏的大街小巷,給人壹種前途光明的感覺。走在青石路上,誰不會想到戴望舒的《戴嵩望舒》?
除了古剎古塔,村裏還有古剎古塔、老私塾、古商業街、古錢莊,都在向妳講述這六百年來經歷的故事。村子裏最有趣的景點是王宓大樓。據說明清時期,半梁古村是商埠,男人們經常坐船出去做生意。老婆在家日夜擔心。早上,她去龍泉寺燒香祈禱。黃昏時,她去懸崖邊等待她的歸來,風雨無阻。當地商人集資在這裏建了壹座小樓,叫王宓樓,為等待返鄉的婦女遮風擋雨。樓前的對聯寫著“望相思,夢三千裏”,表現了村中婦女對丈夫的悲傷和深深的牽掛。拋開歷史,妳可以在這裏欣賞到半梁古村落的全貌。
從通往古村的唯壹道路“接龍橋”到古村,沿著青石板路,從“古民居”到“天然龜石”再到王宓樓,可以親身感受青石板上雕刻的漫長歲月。
半梁古村落,充滿了古老的韻味。我們雖然走馬觀花,卻未必能真正感受到她的“魅力”。因為文字說不出半梁古村的美,語言說不出刻在磚瓦上的歲月。妳只能領略到古村落難以言喻的魅力,值得去探索和體驗。#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