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4年(元至二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攻打長沙,與陳友諒舊軍和元朝殘余勢力血戰四年,兵敗如山倒。最後在1368年(洪武元年)取得勝利,在長沙建立了明朝的統治。元末明初,這種接連不斷的戰爭災難,使得長沙農村荒蕪,百姓四散,蘆笙為市,很多地方荒蕪。於是,明朝將大量江西移民遷到長沙(湖北、湖南,當時兩省為壹省,稱為湖廣省),讓“種地”奏響了歷史上“江西填湖廣”的宏大史詩。明崇禎年間,由於張農民起義,德陽地區戰事頻繁。康熙十六年,清軍為了消滅叛軍,濫殺無辜,人口枯竭,荒無人煙。根據清廷的法令,江西、湖南和湖北的許多居民被迫搬遷。人們把這次大遷徙稱為“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幾個世紀過去了,在中國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江西人在五大遷徙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時空奏響的宏大交響曲中,江西的先民們像頑強的種子,落在大邑的大道上,散落在腹地,直到生根發芽。湖南人來自五湖四海,其中以江西人居多,而江西人遷居湖南後,多以耕種、耕作為主。為了避免長途跋涉,大部分贛南人遷居湘南,大部分贛北人遷居湘北。據譚啟祥先生介紹,早在五代、兩宋、元朝、明朝時期,就有大量移民進入湖南,但在元朝和明朝時期,移民數量相對較多,移民規模以元末明初最為空前。譚棲祥先生特別指出,南宋以前,突襲湖南的移民幾乎都是江西人。可見歷史上江西先民數次遷徙,現在湖南很多人都流著江西人的血。方言專家說,僅從湖南桂陽縣來看,劉、李、袁等幾大姓氏都是從江西遷徙過來的,只是遷入的時間有先有後,祖籍也有所不同。湖南桂陽縣人多為唐宋以後由外地遷入,其中10為江西人,9人為江西太和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