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偶然來到萬泉河邊的僑鄉,看到蔡四兄弟所建的椰林莊園和建築群,非常驚喜,這是南亞的異域,有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
有四個驚喜:
壹個是驚嘆和喜歡這個熱帶莊園。它的海邊椰風,它的南洋風情,它的熱帶情調,它的文化魅力,它的中國風,都讓人驚艷和愉悅。
二是驚嘆和喜歡這個建築群。它既是人文的,也是生態的;兼具歷史感和時尚感;既有異域風情,又有中國風情;它既結實又光滑。我特別喜歡它的整體布局,它的原始肌理,它的風水選址,它的相互和諧,它的天人合壹。
三是驚嘆和喜歡綜合體中每壹棟建築的風格、姿態和姿態。有範,有類,有神,有韻,有“派”,有“迷”。看它奔向藍天的氣勢,自由而拼命地舞動的敏捷,是不是讓妳充滿了驚喜和喜悅?
四是驚嘆和喜歡這個莊園建築群中的文化。如果妳看慣了竹木結構的農家樂和村屋,再看看這種老房子,妳會對蔡氏家族的名氣和地位感到驚訝嗎?也深深感受到了歷史的悠久和濃濃的鄉愁。
這座位於海南瓊海萬泉河附近、博鰲亞洲論壇會址的熱帶莊園建築群,是私人住宅,是堡壘,是寶箱。這種建築可以留住真精神,種下堅強的精神,滋生大氣。
村內的蔡家宅邸是在出使南洋的客人蔡的家鄉建造的。離開了南陽農村,人們走向了世界,視野更加開闊。回國蓋樓,人的靈魂安定了,心也更亮了。
劉珂村的蔡佳·楊南莊園生動地詮釋了劉珂村“劉珂”壹詞的含義。它代表了瓊海對海外遊子的深深呼喚,也代表了遠赴東南亞的遊子們對家鄉的思鄉之情。有人說:“世界上最長的路,是越走越近的歸途。世界上最深的感受就是日益增長的鄉愁。”所謂“現在,靠近我的村莊,遇見人們,我壹個問題也不敢問。”看了這莊園情結,又看了蔡的去古歸鄉史,想起了壹句詩,“人生長在南洋路,鄉愁濃。”
劉珂村蔡佳·楊南莊園之所以賞心悅目、賞心悅目、滋養精神、經久不衰,不僅在於它的景觀位置、園林風格、建築典雅,更在於它厚重的歷史文化交融和向上的精神。
蔡的莊園情結讓人覺得有教養。
在惠科廳的墻上,我們看到了壹副對聯,是蘇東坡的詩句:“滄海壹粟,白袍始終。”詩的意思是:奔湧入海,切不斷人氣的脈搏;學者丁白第壹次雄心勃勃。宋紹聖四年(1097),蘇東坡壹葉扁舟橫渡瓊州海峽,來到了荒涼之地儋州。此時蘇東坡第三次被流放。從京城到黃州,從黃州到徽州,最後從徽州到儋州。就像他自己說的,“心如已灰的樹,身如未拴的船。”問妳壹生成就,黃州徽州儋州”。
但蘇東坡畢竟是蘇東坡。他跨過鄱陽湖,越梅關玉嶺,瓊州海峽,來到海南這片苦寒濕熱的土地,寫下了“我是土生土長的貝兒,我寄生在西蜀州”。蘇東坡被貶海南,來到儋州。我被貶了職,受了苦,但我為海南人辦了實事,興修水利,修農技,辦了圖書館,辦了學校。他的壹個學生是海南人,叫蔣堂佐。蘇東坡在《劉子厚詩書後》中說:“傅園已九月,瓊詩江君來觀,日與禮融。它將於3月歸還陳賡。”“日與布施相隨”是指蔣堂佐來求學為師。
蔣堂佐在蘇東坡手下刻苦學習,進步很快。半年過去了,蔣堂佐因為母親的病要回家了。還有蘇東坡要回北方的信息。簡而言之,兩者是會分開的。臨行前,蘇東坡給蔣堂佐寫了兩句詩:“滄海破,白袍為先。”
妳不用說,事情就是這麽神奇。後來蔣堂佐真的考了舉人。據說他是海南第壹個舉人。從這兩首詩來看,蘇東坡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也不僅僅是私下傳授科舉秘笈,而是為蔣堂佐種下理想和抱負。
從“滄海壹粟,白袍始終”這句詩裏,我讀到了蘇東坡的豁達、無私和遠見,讀到了蔣堂佐的勤奮、聰明和抱負。同時,我也讀到了壹種歷史信息和文化密碼。壹個地方的繁榮發展在於社會的開放,人才的流動,文化的交流。無論是古代中原人蘇東坡來瓊州,還是近代海南人蔡,都是輸出和引進了文化,學習和帶來了價值觀。擴大開放,加強交流,是成長、發展、繁榮之路。
蔡兄弟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他們發展起來後,在印尼普及中國文化,傳播中國價值觀。他們捐資在愛麗島開辦中國中小學,在印尼蔡墓園墓碑上刻下“壹個世界居民,海南瓊州”的字樣。
在這座蔡氏莊園的老宅裏,蔡氏家族成員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傳承,以及用中華文化教育家人的意識,也隨處可見。
蔡家塢前院,正殿上書“忠孝傳家”,兩側大門氣勢恢宏:“胸中雲夢闊,海洋闊”,既有儒家傳統文化底蘊,又融入了海洋創業的大無畏精神。
蔡家寨還專門在老房子裏開了壹個私塾“檳榔書房”,中間掛著孔子的畫像,兩邊貼著“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仕”。
劉珂村的蔡氏莊園建築群凝聚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蔡氏子孫。如今,蔡氏家族雖然散居各地,從事不同行業,但每到清明節都會回老家祭祖,三年壹小聚,五年壹大聚。全家還成立了壹個基金來保護和修繕老房子。“黃帝子孫的故鄉觀念很重。無論走多遠,都要把樹葉留在身後。蔡氏老宅承載著六代後人對妳家鄉的思念,是壹個充滿夢想的家。”蔡氏後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