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盜墓壹般是壹個人或者兩個人,不會太多。通常,時間是在晚上,他們有自己的特殊工具(挖掘設備)和特殊的連體衣服(覆蓋著各種“設備”的老鼠衣服)。
壹方面,盜掘古墓要靠人的技術和經驗;壹方面是靠工具操作。在舊社會,偷獵的工具是鏟、鎬、鍬、斧、火把和蠟燭。明朝以前,盜墓賊沒有專門的檢測工具。到了明朝,他們開始使用鐵錐。它的出現讓盜墓者永遠只針對地面有明顯標誌(如土封、墓碑)的墓葬。盜墓者使用壹種特殊的鐵錐來探索地面上沒有標記的地下。他們壹旦找到古墓,就可以根據圓錐體帶起的金屬氣味,選擇方位,直接挖洞盜竊。明代王士行在《廣誌義》中說:“洛陽水土資源豐富,葬人不如泉。”“然而,盡管埋了,小偷還是能嗅出來,如果有金銀銅鐵,他們就會制造(挖)。”
解放前的挖掘設備是用犁鏵鋒利刀片的壹部分作為“挖掘器”,“三件套”很像螺旋槳,後部緊密連接著壹個螺旋狀的“排土”裝置。這樣既能把土挖出來排出去,又能把墓磚穿透(螺旋原理,只是加大水平力度,不用使勁壓)。
從鐵錐到洛陽鏟,是北方盜墓賊使用地下探測工具的壹次飛躍。
河南省洛陽市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歷史上是十三朝古都,壹直是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心。如今洛陽的“洛陽三寶”是龍門石窟、白馬寺和洛陽鏟。前兩個口碑極好,第三個好像不光彩,因為是盜墓工具。洛陽城真的流行盜墓,主要源於洛陽自古以來的厚葬風。從古至今,洛陽達官貴人都講究厚葬,他們往往非常重視墓葬的修建,以至於洛陽的墓葬如此之多。唐代詩人王建曾形容洛陽墓葬密集:
北芒山頂幾乎沒有閑土。
裏面全是洛陽人的老墳。
有許多人被埋在古老的墳墓裏,
沒有地方買黃金。
也正因為如此,洛陽自古盜墓之風盛行,歷代盜墓者也是人才輩出。關於洛陽鏟的來歷,洛陽流傳著壹個故事:在洛陽邙山馬坡村,有壹個叫李亞子的農民,從小就以盜墓為生。民國十二年(1923)的壹天,他到了十幾裏外的孟津縣。偃師縣馬溝村的壹個熟人正在搭棚子賣油炸饅頭。雙方見面打招呼時,他看到那人正忙著用壹把瓦形的短柄鐵鍬在地上挖壹個垂直的小圓坑,以便插入棚柱。這個人用這把鐵鍬往地下戳,壹擡就帶出很多土,頓時引發了他的“靈感”:這家夥挖盜洞比鐵鍬輕巧,特別是用原土,有利於判斷地下不同地層的情況。於是他找來壹張紙,用鐵鏟夾畫了壹個很大的原始圖案,回家後馬上找了壹個鐵匠按圖打造。真的是得心應手,效果不錯。後來其他盜墓賊也紛紛效仿,於是廣為“推廣”。
洛陽鏟是用來挖坑取土的,工作原理和現在石油勘探,地質取樣差不多。所以鏟體不是扁平的而是半圓柱形,類似瓦管,很像七八十年代常見的武器——管塞。
洛陽鏟的鏟夾只有2寸寬,寬度呈U型半圓。雖然鏟子上部有長柄的洛陽鏟看起來像個半圓,但它的形狀實際上既不圓也不平。最重要的是在成型的時候要打造弧度,這需要小心的敲打。壹不小心,打出來的鏟子就不帶土了。而且洛陽鏟的制造工藝更復雜。通常制作壹把小鏟子要經過制坯、煆燒、熱處理、成型、打磨等近20道工序,所以只能手工制作。如果壹把好的洛陽鏟打完了,那麽可以打入地下十幾米,甚至幾十米,鏟起來之後,鏟頭的內表面會帶出壹管土。就這樣,盜墓者繼續往地下深處鉆,分析不同土層的土壤結構、顏色、密度以及各種包裹體。如果是被後人動過的熟土,地下可能有古墓或古建築。如果在包裹體中發現了陶瓷、鐵、銅、金和木材,就可以推斷出地下藏品的性質和布局。有經驗的盜墓賊可以通過洛陽鏟敲擊地面發出的不同聲音和手上的感覺來判斷地下的情況。例如,壓實的墻壁自然與空心墓和墓有很大的不同。
同樣,挖不同的墓,用不同的工具盜墓。發掘漢墓用洛陽鏟演變而來的重鏟,挖唐墓用平鏟(類似魯的月牙鏟),進漢墓用滾叉和撇刀夯土(漢墓多為坑塌)。
現代盜墓工具比以前先進多了。淘汰了壹般的洛陽鏟,使用的鏟是在洛陽鏟的基礎上改裝的,分為重鏟和舉鏟(也叫泥鏟)。因為洛陽鏟頭後面接的木桿太長,靶子太大,就廢棄了,改用螺管,上下半米,可以層層嵌套,隨意延伸。平時看地形的時候都是拆開來放在單肩包裏帶著。
盜墓者的盜墓技巧
舊時長沙盜墓的四字公式
與北方的洛陽、關中不同,南方很多地方土壤薄,水位高,洛陽鏟沒用。當地盜墓賊“因地制宜”,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總結,形成了壹套尋找和認識寶藏的方法和技巧。湖南劉洪福在解放前學習了長沙周邊盜墓者的方法和技術,可以概括為“望”、“聞”、“問”、“切”。
“看”就是看風水。老盜墓賊經驗豐富,擅長風水,所以走到哪裏都要先看看地形,看看地面上被封毀的古墓在哪裏。只要是真正的風水寶地,壹般都是大墓,裏面有很多寶藏。利用風水來指導確定地面上沒有標記的墓地是非常成功的。相傳民國時期,長沙有壹位名叫蔡的盜墓大師,他的風水非常好。如果他出去選擇壹個地點,追隨者會聚集在周圍。有壹次他去寧鄉縣城探親,去了壹個景點。他指著壹片稻田對同事們說,這片田底下壹定有壹座大墓,墓裏的財寶壹定會讓妳我暴富。他的同行都不相信他,於是這個人和他們打了個賭:如果沒有墳墓,他就輸1000美元。相反,70%的寶藏都是在墳墓裏找到的。很多人狂賭,就偷偷找了幾十個村民晚上挖。半夜,他們挖出了壹個磚墓,上面繪有死者生前的生活照片。墓中有劍、寶鼎、玉器、漆器、金餅、硯臺、竹筒等物品。後來,他們把它們賣給美國傳教士,獲得了大量的美元,從而致富。
“聞”就是氣味的意思。擁有這種神奇技能的盜墓者,專門研究鼻子的嗅覺功能。挖掘前,他將墓穴的表土翻壹翻,取壹撮墓土放在鼻子下猛聞,從土的氣味中辨別墓穴是否被盜,根據土的顏色判斷年代。據說功夫用鼻子最能分辨出漢代墓土和唐代墓土的細微氣味差異,準確度驚人。
長沙剛解放時,壹個老盜墓賊被槍斃了。他把自己壹生偷的文物和國寶都賣給了外國人。這個人就是文嘉,漢唐以前專門盜墓的。只要聞到出土物的氣味,就能準確地確定年代。壹個盜墓賊帶來了壹些舊漆器,說是從壹個王子的墳墓裏拿來的。他倚在榻上,壹邊吸著鴉片,壹邊拿起壹件漆器,放在鼻下嗅了嗅,然後笑著說:“親愛的朋友,妳的漆器泡在尿坑裏,要七個月左右才能取出來。”此人大吃壹驚,連說:“得罪!進攻!”
“問”就是踩點。擅長這種方式的人,往往裝扮成風水先生或算命先生,周遊世界,特別註意風景優美的地方和去過的地方,以高官自居。他們壹般善於和老人交談,講述過去的故事。所到之處,我都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師的身份拜訪當地的老人,從交談中獲取古墓的信息和方位。這種人有些本事,口才也不錯,很容易取得對方的信任。我們壹查明古墓的確切位置,就立即召集了壹批盜賊進行夜間挖掘。
“切”的意思是摸脈搏。有三層含義:第壹層是指發現古墓後,如何找到挖坑的方向,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材。這種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還要有敏銳的觀察事物的感覺。擅長這種方式的人,往往會根據地形方向準確定位棺材,比如給人把脈,然後在墓中從斜坡到棺材頭尾打個洞,盜走隨葬品。幾年前曾國藩的墓就是用這種方法被盜的。第二層意思是開棺後觸摸逝者的珍寶。從頭部開始摸,經過口腔到肛門,最後到腳部。觸摸寶藏就像給病人把脈壹樣。妳要細心冷靜,註意冷靜準確,不能有疏漏。第三層意思是指用手觸摸出土文物。因為專家摸過的文物數不勝數,往往不用眼睛去看。只要慢慢觸摸這些物體,妳就會知道它們是什麽,它們值多少錢。他們經常用這種手法和別人賭輸贏,而且經常贏。
聽雷聲,告訴墓地。
《清關鈔61賊》有“焦思盜墓發財”壹句,道出了盜墓的技巧:“廣劇盜焦思,駐防戍邊,常在白雲山附近,以盜墓為業。有幾十個人,有聽雨聲、風聲、雷聲、草色、泥痕的本領,萬無壹失。
有壹天,出了北郊,正是中午,雷電交了。焦叫大家投四面八方去觀察,說盡管電閃雷鳴,狂風暴雨,我也要小心,聽了又聽。焦乃意站在山頂的雷雨中。過了壹會,雨下得很大,東邊壹個人回來了。那叫壹聲大雷的時候,我隱約覺得自己的腳在飄,好像聽到地下有聲音。焦Xi說:‘我明白了。……'。"
這焦四不愧是盜墓高手!他不僅掌握了普通盜墓賊能夠區分泥土和泥土顏色的能力,還善於利用壹些自然現象幫助他找到墳墓。比如《電閃雷鳴》,焦思在壹場雷雨中外出盜墓,他讓和他壹起盜墓的人站在四個不同的方向。雨後,東邊的人跑來說,剛才打雷的時候,聽到地下隱隱約約的聲音,他想回答哪個方向。焦四很高興,說:“我們找到了!”這裏面有壹定的科學道理。有墳塋的地下是空的,壹有重雷,就容易形成* * *聲,聽起來好像地下有什麽東西和雷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