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扶綏縣的變化
扶綏縣在春秋戰國以前是古洛越族的居住地。秦時開,屬桂林郡。漢代屬玉林、合浦縣。隋朝屬寧普縣宣化(今永寧)郡。唐初,在雷州村(今崇左市江州區駝路鎮)設西苑府。夏玲漯河、羅丹、谷林和黃城東縣。唐太宗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清平公李沖任我使,現駐新寧(原名茂東)鎮雞籠洲。他下轄六個地方縣,屬永州都護府管轄。唐開元年間,思中東鎮四通村同地州。同時,洛龍圖郡位於今天的東門鎮。大理六年,西苑府復置,屬安南都護府管轄。五代十國至宋末,江州區駝路鎮雷州村設五裏圖縣,長平鄉木敏村設華陽圖縣,新寧鎮沙水洞村,曲禮鎮五叢洞村,東門鎮老城設中州圖州。如今,中東鎮除了保留原來的四通土州和駝鈴土仙,還在今天的老縣城村設置了永康土仙,在今天的三哨村設置了洛陽土仙。元末明初改為華陽洞,五裏圖縣轄華陽洞、沙水洞、五叢洞。成化八年,永康土縣先改名為鄭桐縣,後歸太平政府管轄的永康縣。嘉靖年間,五裏縣歸南寧府管轄,改五裏、華陽、沙水、五從為四都。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汝河縣(今永寧縣蘇圩鎮)第壹、第二、第四地圖與五裏、華陽、沙水、五從合並,設新寧府,治州。同時,土中州原屬思明州管轄,劃歸新寧州管轄。萬歷年間,先後收復了原屬中州、江州的49個村落,並分為7都3圖。萬歷二十七年,四通府並入永康縣,永康縣升為永康府,州治中東鎮,原縣改為老縣村。康熙二十八年,駝鈴縣改為永康府。光緒二十九年,新寧周知、中州被壓;光緒三十二年,永康及土縣,羅陽。民國二年(公元1912年),中州改地流至忠縣,1916年改為綏魯縣。新寧州先改為新寧縣,後於1914改為阜南縣;永康府先改為永康縣,後於1914改為鄭桐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12先後解放了阜南、綏棱、鄭桐三縣。1951七月,阜南、綏魯、鄭桐並入扶綏縣,轄本縣。20世紀50年代,扶綏縣、崇左縣、寧明縣的劃分有所調整。扶綏縣、崇左縣於6月1959合並,4月1962恢復原建制。1984年取消人民公社制度,建立1區4鎮7鄉。中東區改為中東鎮,富南鄉撤銷後,扶綏縣現設8鎮3鄉,119個村委會,13個居委會(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