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佛塔在東漢時期隨佛教傳入中國,然後迅速與中國的亭臺樓閣結合,形成了中國的亭臺樓閣。後來因為木結構易腐易燒,又根據亭塔的形式,演變出密檐塔。在漫長的歷史中,先後被翻譯為“佛塔(梵文)”、“佛祖(梵文)”、“修羅(巴利語)”等,也有被翻譯為“方墳”、“圓墳”等。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直到隋唐時期,翻譯家們才創造了“塔”字作為統壹的譯名,沿用至今。在中國化的過程中,後世的塔也被道家所用。另壹方面逐漸脫離宗教,走向世俗,產生了瞭望塔、水風塔、文昌塔等各種不同功能和用途的塔。
三國之際,丹陽人民合並“壹幅大浮圖,上有金盤,下有重樓”,這是中國最早的建塔記錄,建的塔應該是亭子。三國時期的吳國於建業(今江蘇南京)開始建塔,開創了江南第壹塔。這兩個時期的無塔建築都保存至今,塔上還有壹些漢代畫像石圖像的痕跡,有“堵坡”之狀。另外,在新疆喀什附近的哈諾依市有壹座土塔,已經風化嚴重,但可能是漢末遺跡。
1.3南北朝塔
佛教在南北朝時期有了很大發展。這壹時期建造了許多石窟和寺廟塔,在雲岡和敦煌石窟中可以看到該時期塔的形狀。現存寶塔最早的實物是北魏天安元年(466年)的小石塔,原在山西省朔縣崇福寺,在抗日戰爭中被日軍盜至日本。此外,雲岡石窟還有許多亭式塔。河南嵩山宋嶽寺塔是迄今為止保存最早的磚塔。這壹時期主要發展亭臺樓閣和密檐塔,建築材料以磚、木、石為主。
1.4隋唐塔
隋朝雖然短暫,但佛教盛行。隋文帝,隋文帝,為其母祝壽,三年建塔100余座。專家研究表明,所有建造的寶塔都是木制寶塔,都已被大火燒毀。現存隋塔只有山東歷城的四門塔。
唐代的佛塔發展很大,保存下來的佛塔有100多座,集中在中原、關中、山西、北京等地。由於早期塔的仿木結構,唐塔多為平面方形,內部中空,多為亭閣密檐形式。與後來的塔不同,唐塔沒有基座,不在塔身上做大規模的雕刻和繪畫。南詔統領西南疆域時,佛教興盛,寺廟、塔寺風行壹時。此後寺廟被毀千余年,只剩下昆明和大理的壹些城樓。南詔時代的塔與中原文化緊密結合,與唐塔的造型非常接近。同時,渤海的佛塔也具有中原和關中地區唐佛塔的特點。
唐以後的五代時期,戰亂不斷,廟塔數量不多。這壹時期,塔的形狀從方形到六邊形再到八邊形,塔的內部也逐漸從空圓柱體變成回廊,折疊在墻內。
1.5遼宋寶塔
宋遼金時期,南北建築各有特色,城樓也不例外。
宋朝時期,中國南方經濟發達,宗教興盛,修建了許多佛塔。宋寶塔多為亭臺樓閣,或外有密檐的亭臺樓閣;此外,約20%的塔是雕像,寶塔,無縫塔和其他塔。宋塔平面多為八邊形或六邊形,偶有四邊形,與唐塔凝重的四邊形形成鮮明對比。
宋塔每層都建有懸廊、腰檐、平座、欄桿、懸檐等建築構件。所以即使是杭州六和塔這樣高大威嚴的人,也不失輕盈靈動之感。
在塔院平面布局上,宋塔與唐塔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唐代,塔是寺廟的核心部分,大多建在寺廟的前院。到了宋代,寺廟的核心地位被正殿取代,塔大多位於後院或正殿兩側。
遼塔多為實心塔,檐密,建築材料多為堅固耐用的磚石材料。在建築上,用磚石模仿木結構,但門窗不是用唐塔、宋塔的方形結構設計,而是用力學上更合理的拱券設計,這也是遼塔建築上的壹大突破。除了密檐塔,遼塔內還有少數仿唐塔造型的亭式塔。遼塔的平面多為八角形,復雜的基座是遼塔的獨特之處。基座的所有正面都像木頭壹樣處理,模仿木制宮殿建築的內部。門窗完整,表面刻有經典或雕刻的佛教造像。常見的雕塑題材有佛、金剛、力士、菩薩、珠寶、塔、城、亭等等,非常漂亮。壹些著名的遼代寶塔,如北京的天寧寺寶塔,不僅塔基上遍布精美的雕像,而且寶塔的屋檐和木拱門也制作精美。然而,在遼塔中,有更多簡單的塔。只有第壹層或第二層的屋檐上有鬥拱,上面的其他樓層都有重疊的屋檐。造型簡單樸素。與同時代的宋塔相比,遼塔的側面大多比較凝重,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遼代是我國建塔史上的重要時期,這壹時期不僅建塔數量眾多,而且結構合理,造型美觀,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建塔風格。
金代皇帝信佛程度不亞於遼,但金塔多仿唐塔而建,如河南洛陽白馬寺雲起塔,或仿遼塔,並未突破唐、遼以來的建塔規定,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壹時期雖然出現了壹些奇形怪狀的寶塔,但大多不能形成體系,制作也不精美,所以值得炫耀的人並不多。其中,河北正定的大廣會寺塔特別值得壹提,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金剛寶座塔。
1.6元代塔
元朝大多數皇帝都信奉佛教。元朝時,流行於印度的帶坡寶塔又傳入中國,稱為蓋碗寶塔。此外,隨著密宗佛教在元朝上層的流行,金剛寶座塔從印度傳入,並大規模興建。除了壹些蓋碗塔,元代建造的名塔並不多,元塔對後世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1.7明清塔
明清以來,逐漸出現了文峰塔這種獨特的類型,即在各州縣特定地點修建的塔,以改善當地風水,目的是為了震懾邪氣或補充風水,或作為這壹地區的標誌性建築。文峰塔的出現導致了明清時期的壹個建塔高潮,很多塔都是以文峰塔的形式出現的。
明清佛塔基本沿襲了遼、宋佛塔的形制,佛塔種類繁多,既有亭臺、密檐、蓋碗、金剛寶座等常見形式,也有無縫、寶印等奇特形式,以亭塔為主流。明清佛塔多為高大磚木結構,石塔少見。明清兩代磚塔對木結構的仿制非常精致,不僅有拱、椽、檐、額飽滿,還有雁翅、吊蓮柱等結構。塔的建築平面多為八角形、六角形、正方形;明清寶塔繼承了遼代寶塔建造基座的做法。隨著明清時期佛塔從宗教世界走向世俗社會,塔座上浮雕的主題也隨之發生變化,既有佛像、金剛、力士、護佛王等宗教主題,也有八仙渡海、喜鵲訪梅、二十四孝、鬥星等民間傳統主題。明清時期,宋代或遼代仿佛塔。建築數量雖多,但在建築藝術和技術上沒有大的突破,成就遠不如遼宋時期。
如前所述,除了規規矩矩的佛塔,明清時期還修建了大量的文峰塔。文峰塔的建築多種多樣,有筆,有樓,也有矮墩。這些異形寶塔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寶塔的建築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