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壹講給大家介紹道光帝的慕陵。道光帝,名愛新覺羅·旻寧。嘉慶帝第二子,母親是孝淑睿皇後喜塔臘氏。
壹、言行不壹的皇帝道光帝在位30年,大家對他的認識,可能會和“節儉”這兩個字緊密相連。因為文藝作品也好,史料也好,對道光帝的節儉都有壹定的記載或演繹。
道光帝即位之初,道光元年正月初八日,就向天下頒布了《聲色貨利論》,闡述了自己的治國理念,其中,對自己的節儉觀點做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詮釋。道光帝在這篇施政綱領中,從聲色、貨利兩個方面,引經據典,論證了其中的害處,大力提倡節儉。強調要吝惜民脂民膏,對那些“多方獻諛取巧,逢迎主意”者,要大加撻伐。《聲色貨利論》可以說是道光帝上臺後的壹份政治宣言,以此向天下宣布了自己的執政綱領,並且聲稱要永遠遵守,不會拋棄這個執政理念。
道光帝為了加大執行力度,首先從皇家開始進行治理。《道光朝東華續錄》記載,他力戒宮廷浮華,規定:“嗣後,皇子皇孫壹經指婚,其福晉父家置備妝奩,不得以奢華相向,壹概務從節儉。”民間還傳出了道光帝很多關於節儉的趣事。如道光帝穿補丁褲子,皇後生日只給準備了豬肉打鹵面等等。
可是,我們研究道光帝建陵歷史的時候,卻對道光帝的這個宣言產生了懷疑——他是說壹套,做壹套,充滿了自我矛盾。
壹般來講,壹個皇帝只建壹座陵寢。因為建築陵寢有兩大難題:壹是風水難題。皇帝建陵必然要選擇至善至美的風水寶地,這是沒有疑問的。只要有條件,他們都會選擇在風水絕佳的地方建陵。二是費用難題。建陵對封建國家來說,那是天字第壹號工程。妳想,能有什麽工程比這個更重要呢?清朝皇帝奉行“事死如事生”的理念,對待陵寢大事從不含糊,不惜花費銀兩。所以,皇帝每建壹座陵寢,都會花費朝廷大量銀兩,有時甚至會感覺力不從心,不得不停工,等待時機,再行建設。
可是,我們查閱檔案的時候卻發現,這個以節儉著稱的道光帝,竟然三次為自己建陵,耗銀似水,絲毫沒有節儉的意思。難道道光帝忘記自己的執政理念了嗎?還是另有隱情?
二、曇花壹現王佐村王佐村在北京西南,是壹處風景優美的寶地。這座陵寢的修建年代,並不是在道光繼位之後,而是嘉慶年間。因為王佐村陵寢的墓主人是道光帝的嫡福晉、後來被追封為孝穆成皇後的鈕祜祿氏。鈕祜祿氏,嘉慶元年被指婚,與只有十五歲的還是皇子的道光結婚。本來,道光是嫡子,皇後所生,將來很有希望繼承皇位,鈕祜祿氏很幸福地等待這壹天的早日到來。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嘉慶十三年正月,鈕祜祿氏突然病逝,這讓人們大感意外。最關鍵的是,鈕祜祿氏盡管處在道光嫡妃的身份上,卻沒有生育出壹兒半女。嘉慶帝會怎麽想呢?丈夫道光會怎麽想呢?
讓人大感意外的是,當時嘉慶帝並沒有冷落這個兒媳婦,而是為她做了兩件大事:壹是破例給這個女人使用了金黃色。我們知道,在那個年代,黃色是不準任意使用的。《清列朝後妃傳稿》記載,嘉慶帝卻特別下達旨意,“座罩用金黃色,等威區別,垂為令典”。嘉慶帝的這個諭旨,大出人們意料之外。這似乎在預示著什麽。二是破例為鈕祜祿氏建園寢。這真是奇怪了,壹般像這種事情,都是先暫安在某壹地方,等皇子病逝,再賜地修建園寢。而鈕祜祿氏這個兒媳婦何德何能,既沒有生兒育女,也沒有顯著的成就,嘉慶帝卻為她精心選擇風水寶地,並精心設計了陵寢的規制。
但嘉慶帝絕不會無緣無故這麽做的。我們分析壹下,最重要的原因是早在嘉慶四年,嘉慶帝已經秘密立儲,立道光為儲君。這樣的話,壹旦天子駕崩,道光繼位,這個鈕祜祿氏那就是中宮皇後了。所以,嘉慶帝想到這裏,便難掩心中的情緒,為這個兒媳婦修建了王佐村陵寢。但是,我們知道,嘉慶帝不愧是壹個“賦性魯鈍”之人—妳又是給她用黃色,又是給她建陵,別人不會懷疑妳的初衷嗎?那樣的話,人們就會猜測出妳秘密冊立的儲君是誰,那秘密立儲還有什麽意義呢?
王佐村園寢的修建,從嘉慶十五年到嘉慶十六年,歷時兩年的時間,修建得可謂得體,都有碑亭這樣的建築了,可謂應有盡有。建成陵寢後,鈕祜祿氏得以入土為安。這本來是嘉慶帝的權宜之計,這壹點兒嘉慶帝自己是清楚的。因為,將來道光繼位,成為真正的天子,就壹定會廢掉王佐村陵寢。可是,道光帝卻認真了,他不認為這是什麽權宜之計,認為這是父皇賜給自己的風水寶地。於是,道光帝繼位後,派出了戴均元、英和等朝廷重臣,前往王佐村勘察。道光帝要做什麽呢?他給這些人壹個任務,就是把王佐村園寢變成自己的陵寢。戴均元等人來到王佐村,馬上開展了辛苦的工作。他們勘察、測繪,又查閱史料,查閱典籍,最終得出了壹個結論,認為這個地方不能成為皇上的陵寢。但是,光說不行、不算數,得向皇上稟報原因,到底什麽地方不行,必須說清楚。要知道,這種事情必須謹慎,如果說錯了,搞不好要掉腦袋的。戴均元等人可不敢掉以輕心,他們經過仔細思索,最終找到了兩點最關鍵的理由,說明為什麽王佐村不能成為皇上的陵寢:
壹是工程艱難。戴均元等指出,要將王佐村園寢改建為皇上的陵寢,需要大量拆遷。我們今天搞工程建設,最難的就是拆遷,那個時候的難點也是拆遷。當時修建園寢的時候,規模不大,不可能像皇帝陵那樣氣勢恢宏。所以要拆遷大量的民間建築,包括村莊、墳塋、廟宇等等。有些建築要是拆除的話,還犯忌諱,比如拆除廟宇。他們統計了壹下,需要拆除的村莊就達到20多處,墳墓有40多座,這是多麽犯忌諱而又艱難的事情啊。
二是嚴重違背祖制。關於陵寢的修建,早在乾隆年間,乾隆帝就已經立下了規矩。據《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帝告誡他的兒孫們:以後的皇帝選擇陵墓風水,只可以在遵化和易州兩處選擇,不可以到別處去。這壹祖制,不僅戴均元清楚,道光帝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戴均元整理了壹下思路,給道光帝上了折子,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又把乾隆帝早年的聖諭搬出來,勸道光帝改變初衷,不要在王佐村修建陵寢。道光帝接到戴均元的奏章,叫苦不叠,非常猶疑,心裏說這要是別人還好說,妳戴均元拿出了皇爺爺乾隆帝早年的諭旨,自己實在不敢違背。要知道,乾隆帝對於道光帝來說,那就是老祖宗中的老祖宗,因為乾隆帝對道光有知遇之恩。還在道光十歲的時候,乾隆帝就帶著他到避暑山莊打獵,還大加贊賞他的射箭技術,這對旻寧以後被秘密立為皇太子,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道光帝壹看戴均元拿出了乾隆帝的聖諭,便叫苦不叠。《清宣宗實錄》記載,就在這種情況下,道光帝不得不很沮喪地下達命令:“朕自應恪遵成憲,於東陵界內選擇萬年吉地。”同時,下達了停止王佐村工程的命令。這個工程就這樣曇花壹現,實際上並未實施。
三、勞民傷財寶華峪寶華峪在東陵界內,道光帝在這裏建陵,那實在是為難他了。依著道光帝的心思,他開始想在王佐村就地擴建,把它改建為皇帝陵。怎奈有祖制在,目的沒有實現。怎麽辦呢?道光帝沒有絲毫的辦法,很不情願地來到東陵。
來到東陵後,道光帝命令戴均元等帶領風水術士,在東陵界內選擇好風水。據《道光朝東華續錄》記載,道光帝在這些人臨行前,囑咐了番,說了壹句非常經典的話,作為選擇風水寶地的標準:說如果沒有好風水,寧可不去建陵。戴均元等人聽了這話,壓力實在是太大了。於是,這幫人非常賣力氣,踏遍了東陵界內的山山水水,最終找到了壹處風水寶地——繞鬥峪,報給了道光帝。
道光帝看到奏折,也沒什麽表情。他正不情願呢,看到繞鬥峪這個名字,就更感別扭了。心想,這個名字,壹聽就沒檔次,沒文化。道光帝大筆壹揮,改“繞鬥峪”為“寶華峪”。看看,這寶華峪多有文化、有檔次!
然後,就是緊鑼密鼓地施工。寶華峪吉地工程持續了6年的時間, 到道光七年,工程結束。前面介紹過,為了建築自己的陵寢,還把父皇嘉慶帝大碑樓的工程給耽擱了。
要說這次建陵,開始的時候,真的很勉強、不情願。可是,道光帝很快調整了心態,既來之則安之吧。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出來,道光帝對寶華峪陵寢還是認真的:
壹是陵寢功能齊全。寶華峪陵寢設備非常齊全,有皇帝陵,有妃園寢。我們實地考察壹下寶華峪陵寢就會看出來,陵寢以金星山為前朝山,朝向、堂局都還不錯,風水可說是完美。陵寢的建築上從神道碑、石像生、大殿、明樓、地宮等主體建築看,規制壯麗。在陵寢的旁邊,還修建了妃園寢,留給他那些後宮的妃子們將來使用。建好陵寢,道光帝就把王佐村那裏已經葬入地宮多年的孝穆成皇後從地宮中起出來,運到東陵寶華峪,並親臨參加了這個遲到的葬禮。
二是獎賞了承修大臣。這雖然是慣例,但道光帝還是認真獎賞了操持寶華峪工程的那些王公大臣,包括莊親王綿課、承修大臣戴均元和英和等,無非是封官、賞銀子之類的事。
三是在東陵修建了公主園寢。端憫固倫公主園寢,是清東陵內唯的壹座公主園寢。園寢坐落在清東陵風水墻外、馬蘭峪以東三裏的許家峪村。這裏埋葬著道光帝的兩個皇女和兩個皇子***四人。端憫固倫公主為道光帝長女,其母為孝慎成皇後,活了七歲。皇二女,其母為祥妃,只活了半年。皇二子奕綱,其母孝靜成皇後,活了二歲。皇三子奕繼,其母孝靜成皇後,僅活了壹個多月。這姐弟四人,大的七歲,最小的只活了壹個多月,道光帝卻為他們選擇了壹塊很大的地方單獨修建園寢,讓他的子女到陰間也要高人壹等。
所以,道光帝開始時是認真的,妳想,把家屬都帶來了,還不認真嗎?他是真想自己將來埋葬在東陵的。可是,後來發生了壹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使道光帝找到了逃離東陵的借口。
這件事情,就是寶華峪陵寢地宮滲水事件。滲水事件是被壹個保潔員發現的。當時保潔員正在地宮裏面搞衛生,發現地宮中有潮氣,墻根有水痕,趕緊上報東陵守護大臣。守護大臣不敢耽擱,趕忙上報道光帝。道光帝壹聽大吃壹驚,立即下旨,開啟木門,到裏面看看。這個木門,是臨時封閉地宮的門,等將來道光帝去世,棺材葬入地宮,就要拆掉。所以,這裏是神秘的地宮,是孝穆成皇後棺材的葬所,沒有道光帝的諭旨,誰也不敢打開。大家最關心的事情,也是道光帝最想知道的事情,是地宮裏面有沒有水,是不是把棺材給淹了。於是,道光帝急忙派出了宗室敬征前往查看。敬征會同東陵守護大臣壹起,奉旨打開地宮內木門,大家壹看,真是大吃壹驚。發現地宮金券內居然滲進了水。敬征急忙把看到的情況上報道光帝,據《清宣宗實錄》記載:“門內地面有積水五分,逐層石券至地宮石券地面,俱有積水五六分不等。”
道光帝接到奏報,趕忙來到東陵。他太急追了,急於想知道地宮到底怎麽樣了。但他還得走程序,得先拜完東陵的各位祖先,才能來到地官辦自己的事情。道光帝忙完壹切,來到地宮壹看,兩個感覺:壹是驚訝。積水竟然深達壹尺半多,比敬征匯報得還厲害,把棺材都淹了:二是氣憤。這是什麽工程?如此糟糕,虧了是現在,如果我駕崩了,葬到地宮之中,那不就被水淹了嗎?
皇帝氣成那樣,那些承辦大臣可要倒黴了。但道光帝很有心計,在萬分氣憤的情緒之下,他居然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
首先,懲處承辦大臣留有余地。毫無疑問,承辦大臣先是被罵得狗血噴頭,什麽“喪盡天良”等等的話,都罵出來了。接著,王爺、大臣都遭到了降級、罰銀的處罰。以尋常人看來,道光帝會不會壹生氣要殺人啊。這可很難說,妳想,地宮都滲水了,誰能不生氣啊?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道光帝對負有重大責任的戴均元卻是網開壹面。據《清宣宗實錄》記載:“著免其死罪,並免發遣,即行逐回原籍,用施法外之仁。”既不殺,又不罰,只是輕描淡寫地處置了壹下。道光帝對戴均元的這種態度,真算是法外開恩了。這不是皇帝的風格啊,道光帝究竟在想什麽呢?讓人頭霧水。
其次,拒絕補救措施。按理,寶華峪地宮滲水,道光帝采取壹些補救措施不就完了。早年,乾隆帝的地宮也出現過滲水,就是采取的補救措施,這壹點,道光帝是非常清楚的,因為他就曾經參與過裕陵補救地宮滲水的措施。可現在,自己的地宮出現了滲水,他卻堅決拒絕了臣子們提出的補救措施,據《清宣宗實錄》記載,道光帝憤怒地說:“尚雲設法修理者,不知是何肺腑,可笑之至。”有什麽好笑的呢?再說也笑不出來啊。另外,當有人提出來,如果不想再使用寶華峪陵寢,那就在東陵其他地方再找,有的是風水寶地。可是,道光帝卻反應極為冷淡。大家都在猜,皇上究竟是怎麽想的呢?
原來,道光帝心中已經有了主意,他本來就不願意來到東陵,當時是礙於家法和祖制,才不得已在東陵修建了寶華峪陵寢。這次地宮滲水,正好成全了道光,他要以此為借口,盡快離開這個地方。所以,我們明白了,道光帝為什麽不重懲戴均元。接著,他做出了兩個驚人的決定:壹是拆除已經修建好的寶華峪陵寢,包括妃園寢。至於那些堆積如山的建築棄料,道光帝也做了安排:拆下的木料,準備再建陵的時候使用;石料和磚料先放在附近,等候處理。二是重新選擇風水寶地。道光帝派出了很多風水術士,到京畿周圍選擇。這些風水大師們,到過豐潤、薊縣、密雲房山、易州等很多地方,唯獨沒有到遵化,不在東陵範圍內選擇風水寶地。大家說,道光帝這不是成心的嗎?
就這樣,道光帝精心設計、花費巨資修建的寶華峪陵寢,頃刻間毀於且。
四、心滿意足建慕陵最終,道光帝在西陵之內修建了壹處陵寢。這座陵寢也是歷經周折,最終塵埃落定。這次,道光帝不會再有什麽說法了吧,事不過三嘛!那麽,這座陵寢是否會贏得道光帝的滿意呢?我們查閱了壹些史料發現,道光帝對這座陵寢還真是挺滿意的。因為至少有以下兩點,契合了他的心理。
壹是“慕陵”這個名字,反映了道光帝的主觀意誌。道光陵之所以稱之為“慕陵”,是道光帝自己默定的。慕陵石牌坊刻文記下了道光帝曾經說過的這樣壹段話:“敬瞻東北,水慕無窮,雲山密邇,鳴呼,其慕與慕也。”這段話,後來被鐫刻在慕陵的石牌坊北面。這是道光二十八年,道光帝親自說出來的,並命令奕亡即後來的鹹豐把這段諭旨藏到隆恩殿東暖閣內,所以石牌坊上面刻著“宣宗成皇帝朱筆”字樣。這段諭旨裏面,出現了三個“慕”字,是不是暗示了什麽呢?所以,鹹豐帝即位後,在給道光陵定名字的時候,禮臣絞盡腦汁在那裏苦想:到底叫什麽好呢?皇帝突然之間想起了這段話,便理解了父皇的初衷,就把這座陵寢命名為慕陵。這其實是道光帝生前自己定下的名字。
二是慕陵的規制體現了道光帝的思想。道光帝在營建這座陵寢的時候,明確指出:“壹切俱從簡約。”所以慕陵的建築,體現了道光帝節儉的思想。比如:裁掉了壹些建築。在寶頂建築周圍的方城、明樓、寶城等,裁掉了記載皇帝功德的大碑樓,以及二柱門、石像生等建築。縮小了建築規制。比如地宮由九券四門縮減為四券二門,整整縮短了壹半。此外,大殿由五間縮小為三間,由重檐減到單檐;東、西配殿由五間減少為三間;宮門前面的三座拱橋縮減為壹座;慕陵神道也不和泰陵主神道相連接等。不搞內裝修,不做彩畫。彩畫其實就是內裝修,要在木結構上面,披麻掛灰做地帳,然後在上面用各種顏料畫出圖案。陵寢壹般是旋子彩畫,顯得莊重而大方。三座大殿不做任何彩畫。
我們從上述慕陵裁掉或縮減的規制上看出,道光帝是想通過這些做法,縮減建築數量和體量,節省建陵的銀兩。
五、壹座矛盾重重的陵寢慕陵的修建,基本上實現了道光帝的思想,體現了道光帝的主觀意誌,確實節省了壹些銀兩。但我們細細研究就會發現,道光帝精心設計的慕陵裏面,其實充滿重重矛盾:
第壹,風水選擇,左顧右盼,首鼠兩端。
關於建陵風水,道光帝曾說過自己就想到西陵去,因為那裏有他的父皇母後,他要追隨他們。所以他曾在《慕陵石幢禦制詩》中這樣表示:“毋謂重勞宜改蔔,龍泉想是待於吾。”如果道光帝說的是真話的話,真的就想到西陵去,就應該直接去西陵選擇風水寶地好了,為什麽他還派出了強大的選擇風水隊伍四處選擇呢?這些人根本沒有方向,分別出現在豐潤、密雲、房山、薊縣、易州,用了壹年多的時間,選出了很多風水。最終,道光帝都沒有滿意,才選擇了西陵界內的龍泉峪。他曾經這樣說:“且咫尺昌陵,得遂依依素誌。”也就是說他到西陵,是去追隨父皇的。實際上,這句話是要大打折扣的,換句話說,這並不是道光帝的心裏話。
第二,既節儉又浪費。
慕陵的規制,確實按照道光帝的要求,縮小的縮小,裁撤的裁撤,應該說節省了部分銀子。可慕陵的最終結算卻達到了243萬兩白銀,不但比計劃的240萬兩多出了3萬兩,就是比盛世修建的乾隆帝裕陵和雍正帝泰陵所用銀兩都不少,這能說是節省嗎?大家可能奇怪了,為什麽道光帝縮減了規制,銀子卻沒少呢?我們實地考察慕陵,就發現了其中的真相。
首先是木料珍貴。壹般皇帝陵所用的木料,大件木料也就是松木柏木、杉木,這些木料采伐容易,生長期也短,並不是很昂貴。而慕陵的木料,三座大殿的主要木料,是壹水兒的金絲楠木。大家知道,金絲楠木的價格和松柏木相比,那簡直是不可同日而語了。
其次是多了壹架石牌坊。壹般帝陵的三座門,就是簡單的琉璃花門,而慕陵的三座門,卻是高大而又高貴的石牌坊。在石牌坊的南面,雕刻“慕陵”,滿、蒙、漢三種文字;而在其北面,則雕刻了道光帝的壹道渝旨。這架石牌坊采用木結構的建築形式,完全是用巨石構成的壹處三間四柱三樓的牌坊,牌坊上的瓦壟、吻獸、鬥拱、椽飛、梁枋等雖不是木制, 但雕刻技法與木雕無異。所以,這架以青白石料精心雕球而成的石牌坊,工藝高超,技法匠心獨運,花費遠非普通陵寢門可以比擬。
其三是建築工藝復雜。壹般皇帝陵的陵墻和三大殿的墻體,都是糙磚灰砌,而慕陵的陵墻和三大殿墻體,壹律是工藝復雜的澄漿磚幹擺。這種工藝比較復雜、費時,壘砌墻體的做法,是磚塊與磚塊之間看不見縫隙,墻體外面也不抹黃泥,這就要求工匠要細細磨磚,非常費時間。
況且,這還僅是慕陵的建築用銀,如果再加上東陵寶華峪的陵寢,恐怕在清朝,就數道光帝建陵花費最大、最浪費了。
第三,不建大碑樓,卻仍要樹碑立傳。
道光帝深知自己當政時期,發生了鴉片戰爭,割地賠款,已經丟盡了祖宗顏面,不好再建大碑樓,歌功頌德。於是,他給兒子鹹豐下旨:“陵寢斷不可建立大碑樓,遽稱聖德神功字樣。”(《慕陵神道碑文》)這本來是個很謙虛又很明智的舉動,可道光帝又不甘心,於是他又這樣叮囑鹹豐:“如有撰述,可於小碑樓碑陰鐫刻。”(《慕陵神道碑文》這不是矛盾嗎?結果,鹹豐帝不得不在神道碑上大做文章,正面刻上道光帝的廟號和謚號,背面那就得鐫刻父皇的“豐功偉績”了。這種做法,在明清帝陵中,僅此壹例。
所以,實際上道光帝的三次建陵,反復無常,東拆西建,浪費了大量國帑,使他節儉治國的方針大打折扣。同時,這種做法也在壹定程度上敗壞了社會風氣,使得官場更加腐敗不堪,把大清朝真正帶進了“道鹹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