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羅盤 - 蘇軾的壹切=詩歌+生活+軼事+以前的話

蘇軾的壹切=詩歌+生活+軼事+以前的話

蘇軾年譜

北宋仁宗天盛元年——嘉祐八年(1023 ~ 1064)

1036蘇軾生於遊靜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1054嫁給王福

1057年中進士,喪母(1057.4 ~ 1059.6)

1061年,蘇軾參加中學制度考試,考進第三名。

1059壹家人去了京都。

1061年擔任鳳翔府法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 ~ 1068)

1064在歷史博物館工作

1065妻子的葬禮

1066父親去世;孝順(1066.4 ~ 1068.7)

宗申熙寧元年——元豐八年(1068 ~ 1086)

1068嫁給了王閏之(王福的表妹)

1069返京;辦公室歷史博物館

1071年監管;在杭州擔任普通法官

1074任密州太守。

1076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被關進監獄

1080年,被貶黃州,任黃州應永副使。

1084到常州

1085到鄧州;任登州太守;到京都;任中書·舍人

哲宗(1086 ~ 1100)在元佑太後統治時期(1085 ~ 1093)執政。

1086年,在翰林學士知情的情況下制作聖旨。

1089年任杭州太守兼浙西軍區司令員。

1091年任正部級;到京都;任潁州太守

1092任揚州太守;戰爭歷史部;禮部大臣

1093妻子的葬禮;太後死了;調整郡守太守;河北省軍區司令員

1094被貶惠州;流放惠州

1097到海南;流亡海南儋州

惠宗(1101 ~ 1126)皇太後在位(1100)。

1101年,回歸北方;去常州;建中靖國源於7月28日逝世,享年66歲。

1127,北宋滅亡。

蘇軾,字子瞻,字何忠,名曰“東坡居士”,世人稱他為“蘇東坡”。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畫家、詩人,豪放派詩人的代表。漢族,梅州(今四川眉山,北宋眉山市)欒城人。據史料記載,蘇軾身長八尺三寸多(186cm)。他是壹個思想開明的人。他在宋高宗工作了六年,給了壹個老師。蘇軾是蘇洵的長子。嘉祐二年(1057),加入弟弟蘇轍為秀才。授大理為判官,簽書鳳翔府。熙寧二年(1069),父喪制期滿返朝,狀告朝廷為法官。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實施新法,自謀職業,為杭州將軍判刑。遷密州(今山東諸城),遷徐州。元豐二年(1079),卷入烏臺詩案,負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使輔,置此州。他不被允許在書和官方文件上簽名。皇太後哲李宗來朝,復為郎峰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後,他轉任禮部大夫;上任不到十天,他除了日常生活之外,還搬到中書舍人,還搬到翰林學士知止專利(二級)知道禮部的貢品。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後改知潁州、揚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被貶至惠州(今廣東惠陽),後入彰化軍(今海南儋州)。惠宗即位,被赦免後返回北方。鐘健袁(1101)卒於常州(今江蘇),葬於虞城縣(今河南郟縣),享年66歲。何、其父蘇洵(1009-1066)、其弟蘇轍(1039-1165438)都以文學聞名於世,並稱“三蘇”。與漢末“曹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相同。“三蘇”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是唐宋八大家散文代表作家的統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分為兩個唐家和六個宋家)。作為壹位傑出的詩人,他開創了豪放的詞風,與傑出的詩人辛棄疾並稱為“蘇辛”。在詩歌上,他與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蘇軾的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赤壁賦前後》等。政治上屬於以司馬光為領袖的舊黨。他在書法上造詣很深,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詩歌中難免有壹些政治思想。

他的父親蘇洵,就是27歲時在《聖紫晶》中被提到的“蘇”。蘇洵很晚才發火,但他很努力。晚年的蘇軾回憶起童年隨父求學的經歷,覺得自己深受父親的影響。當然,沒有蘇洵的刻苦學習,蘇軾也不可能在童年時期就得到壹個好的導師,更不要說“學習壹般經典的歷史,那是屬於每天幾千字的”,更不可能在日後取得文學上的成就。

嘉祐元年(1056),二十壹歲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次年參加禮部考試,以壹篇《以刑賞忠論》贏得了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誤中了高中狀元第二。

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參加了通常稱為“三年京檢”的語文中專考試,考進了三等,授予鳳翔府判官“百年第壹”。後來,父親在汴京去世,丁回到了家鄉。熙寧二年(1069),任滿後回朝,仍賜職。他入朝為官之時,正是北宋政治危機開始顯現之時,繁華背後隱藏著危機。這時,宗申即位,任命王安石支持變法。蘇軾的很多師友,包括當初很欣賞他的歐陽修,都因為不同意新宰相王安石推行新法而被迫離京。朝野的舊雨褪去,蘇軾眼中看到的不再是二十歲時看到的“太平盛世”。

蘇軾在回京途中,看到新法對普通百姓的傷害,他不同意王安石參政的做法。他認為新法律不能方便人民,所以他寫了壹封信反對它。這樣做的壹個結果是,和他被迫離開北京的老師朋友壹樣,不允許他們留在朝廷。於是蘇軾要求釋放,被調到杭州服將軍刑。

蘇軾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期結束後,他被調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周知。成績突出,深得人心。

這樣持續了十年左右,蘇軾遇到了人生中的第壹次災難。當時有人(丁力等人)故意歪曲他的詩,大做文章。元豐二年(1079),蘇軾到湖州不到三個月,就因寫詩諷刺新法,“謗君”被捕入獄,史稱烏臺詩案。

蘇軾被囚禁103天,幾次瀕臨斬首。多虧了北宋毛時期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躲過壹劫。

出獄後,蘇軾被貶為黃州團永璉(相當於現代民間自衛隊副隊長)。這個職位相當卑微,沒有實權。此時的蘇軾經過此役已經心灰意冷。閑暇時,他帶領家人在城東開墾壹片坡地,種田以幫助維持生計。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得到了“東坡居士”的綽號。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蘇軾離開黃州,赴任汝州。由於路途遙遠,旅途勞累,蘇軾的子女不幸去世。汝州很遠,路費都用完了。再加上喪子之痛,蘇軾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要去汝州,先在常州居住,後被批準。當他準備返回常州時,宗申去世了。

哲宗即位,高太後聽政,新黨勢力倒臺,司馬光被重新啟用為丞相。於是蘇軾在1998年被禮部召回朝鮮當醫生。前朝舍人先生升,三個月後,在中書升舍人先生,不久又升國子監(為皇帝起草聖旨的秘書)。

俗話說“北京官不好當。”蘇軾看到新興勢力拼命打壓王安石集團的人物,廢除新法,認為他們不過是與所謂“王黨”壹丘之貉,再次向皇帝建言獻策。

到目前為止,蘇軾既不能容忍新黨,也不能原諒舊黨,於是再次要求外調。作為龍圖閣的學士,他再次前往闊別16年的杭州,擔任太守。蘇軾在杭州興建重大水利工程,疏浚西湖,用疏浚的淤泥在西湖旁築起堤壩,就是著名的“蘇堤”。

蘇軾在杭州過得很幸福,把自己比作唐朝的白居易。但在元佑第六年(1091),他被召回朝鮮。但很快,由於政見不合,瀛洲被釋放。元佑八年(1093),新黨再次上臺,被貶至惠陽(今廣東惠州市)。然後,蘇軾被流放到更遠的儋州(今海南)。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只是比抄別人輕壹點的懲罰。惠宗即位後,調至連州安置,調至周樹安置應永,調至永州安置。第三年(1101),傅園被大赦,恢復為晁。回北途中死於常州文中,謚號。他六十五歲(因為出生於65438+19年2月,所以比實際大兩歲。

蘇軾的文學觀與歐陽修壹脈相承,但他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所為有所不為”,崇尚自然,擺脫束縛,“法度創新,外放妙理”。他認為作文應該“像流水壹樣,壹開始沒有確定的質量,但總是做妳應該做的,總是停在妳停不下來的地方。”“自然文理,體態豐盈”的藝術境界(《謝謝老師的書》)。蘇軾散文作品豐富,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並稱。文章風格簡潔流暢,奔放不羈。施德宏《後記東坡(左遊(xρn)遊雲)池記》說:“其散文潦如水,其浪自然寫。”蘇軾與歐陽修並稱為“甌塑”,是“唐宋八大家”之壹。蘇軾是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他在當時的作家中享有很大的聲譽,有壹段時間很多人和他交朋友或者接受他的指導。北宋的黃庭堅、秦觀、晁和,都是他培養、獎勵和推薦的。故稱蘇門四學士。

現存蘇詩約四千首,內容廣泛,風格多樣,但以豪放為主,筆法多變,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謝朓《原詩》說:“蘇軾詩之境界,古今未有,天地萬物,皆得神來之筆。”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從昌黎到東坡益達,是壹代人的壯觀景象。.....尤其是夠不著的,天生壹支健筆,涼如悲梨,趕緊壹起剪。有壹個隱藏的意思是必須要達到的,表現出來也沒有什麽困難。所以李、杜之後,是大族,不如李、杜初。”他的詩歌清新剛健,善於運用誇張的比喻,藝術表現上獨具特色。幾首詩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控訴統治者的奢靡驕橫。文字豪放,對後世影響很大。《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水調歌頭·冰塵中秋》流傳甚廣。詩作有《東坡七章》等。

蘇軾寫的詩有340多首,突破了寫男女情愛、離別之情的狹隘主題,具有廣泛的社會內容。蘇軾在中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拓展到詞學領域,壹掃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駕齊驅的豪放詞派,拓展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突破了詩與詩的界限,為詞的創新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代表作有《念奴嬌》、《水調歌頭》,開創了豪放派詞壇的先河,與辛棄疾並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序》中說:“詞達東坡,光明磊落,似詩,似散文,似天地奇觀。”

蘇軾還擅長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他曾師從晉、唐、五代名家,並在王僧虔、李詠、徐浩、顏真卿、楊凝式等人的影響下有所創新。筆端跌宕起伏,天真爛漫。紫雲:“我不可能出了壹本書”;又有雲:“要創新,不練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筆力脫俗,不如老板自然”;又雲:“到了黃州,筆力甚大。”晚年受海外風浪影響。此外,他的學識、胸襟、學識處處出眾,壹生跌宕起伏。他的書法風格豐富而天真,妳可以通過看他的書法想象他是壹個人。人和書互相尊重。當時,他的兄弟、子侄、尤、麥、郭,以及他的朋友、趙靈之都曾師從他。後來清代李綱、韓世忠、陸遊、吳寬、張之洞等歷史名人也向他取經,可見影響之大。黃庭堅在《山谷集》中說:“本朝善書者,以(蘇)為先。”

蘇軾在畫中畫墨畫竹,借鑒的是同壹種文風(即寫而能之),比寫字更簡練,有舞之勢。米芾說他“作墨竹,從地到頂。我問:為什麽不分段分呢?說:竹生時,為何壹根壹根生?”也擅長制作奇石。米芾也說:“作為枯枝,彎曲是不合理的;石頭是硬的,而且奇怪不合理,比如他胸前的凹陷。”可見他的畫很奇怪,想送很遠。他的書畫理論思想突出,畫論影響深遠。比如,重視神似,認為“畫形似,能見兒鄰”,主張畫外有情,畫中有寄托,反對雷同和程序束縛,主張“詩畫統壹,巧妙清新”,明確提出“文人畫”的概念,高度評價“詩中有畫,詩中有畫”的藝術造詣。為“文人畫”的後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現存的書籍有《黃州寒食詩》、《赤壁賦》、《謝謝老師的論文》、《祭奠黃隨筆若幹篇》、《千赤壁賦》等。幸存的畫作有《古木怪石》、《竹石圖》;近幾年發現的《瀟湘竹石圖集》也是他的作品。

宋代蘇軾在詩歌、散文、詞、書法、繪畫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文藝天才。

宋神宗宰熙寧年間(1068 ~ 1077),王安石積極參與改革。變法失敗後,在元豐年間(1078 ~ 1085)從事變法。在變法到改制的轉折點上,發生了蘇軾的烏臺詩案。此案首先由監察禦史丁力報告,然後在禦史臺監獄審理。禦史臺自漢代起就有“烏臺”的謚號,故本案稱為“烏臺詩案”。

在北宋神宗時期,蘇軾因反對新法而表達了對新政的不滿。由於他是當時文壇的領袖,允許蘇軾的詩在社會上流傳,對新政的實施十分不利。於是,在宗申的默許下,蘇軾在五臺被抓了四個月,每天都要被迫交代他的詩詞出處和他詞中的典故。

由於宋代不殺士大夫的做法,蘇軾幸免於死,但被貶為黃州應永的副使。元豐二年(1079),蘇軾遷居湖州(浙江吳興縣)。七月,被禦史臺派來的皇甫尊等人逮捕入獄。他們指責蘇軾在詩中歪曲事實,誹謗朝廷。、何、舒淇等人,引用蘇軾的《杭州年譜》詩為證,說他“玩弄朝廷,嘲弄國事”,甚至從他的其他詩中翻出壹兩句,斷章取義地給他定罪,如:“讀萬卷書而不讀法,使妳對堯舜壹無所知”。原來蘇軾說自己對法律壹竅不通。再比如“東海若有清思路,應教其化鹵水為桑田”,說他在指責水利建設這壹措施是錯誤的。事實上,蘇軾本人就在杭州興修水利。他怎麽會認為那是錯的呢?又比如“聽邵說忘了明白味道,最近三月無鹽”,說他是在諷刺禁止百姓賣鹽。綜上,得出結論,他竟敢嘲諷皇帝和宰相,罪大惡極,應該處死。

蘇軾在禦史臺被嚴刑拷打,他承認自己難逃壹死。最終,我會挺過我的死亡。當年12月28日,蒙的禮物被判流放黃州(湖北黃岡縣)。蘇軾被拘留了近百天,後從禦史臺監獄釋放。後人把這壹案件的陳述和供詞編成了壹部《烏臺詩案》。五臺是玉石臺。《朱涵伯川史》:“當時武氏官邸壹百多處地區井水枯竭;此外,他家還有柏樹,上千只野生貓頭鷹經常棲息其上。早上,他們去黃昏,他們稱之為早晨和晚上。”後人以俞師傅為五福,俞石臺為五臺。由於本案的始作俑者均為禦史臺官員,包括禦史臺的程、、監督禦史臺的何等人(禦史臺見習史),故稱“烏臺詩案”。

除了上述“莫須有的罪名”,據說蘇軾還得罪了當時的宰相王安石。在當時的人們的筆記中有記載。王安石為丞相,東坡為門下。因“字論”得罪安史,被翰林學士貶為湖州刺史。三年後,我會回到北京看妳。去安史遊玩,恰逢出門不歸。東坡坐在書房裏,看見硯臺下寫著壹首詩。裏面有兩句話:“昨夜西風過園,滿地吹黃花金黃。”東坡看到這首詩笑了,心想:黃花指的是菊花,文人墨客都很看重它,因為陶金圓明喜愛菊花。深秋開花,挺壯的。它敢抗秋霜,最耐看。雖然它又老又幹,但它不會倒下。王安石的詩“遍地吹黃花,遍地吹黃金”,簡直是胡說八道。當時詩寫得熱火朝天,我繼續寫了兩句:“秋花不如春花,所以我說我要小心翼翼地和詩人壹起唱。”因為安石很久沒回,回到了自己的公寓。晚上王安石回來,看到了續詩,聽家裏人說是蘇東坡寫的。安史大怒,將東坡貶為黃州應永的副使,東坡只好忍氣吞聲,赴任。東坡作為應永的助手,日子過得相當清閑,與著名學者陳季常交朋友,終日遊山玩水,飲酒作詩。秋天來了,黃鞠鮮花盛開。壹季常來,東坡同季常去園賞菊。當我看到壹朵朵黃色的花紛紛落地,就像鋪金壹樣,真的很震撼。姬昌問其所以然,笑曰:“各地花木不同,黃州菊花因秋風落花。”東坡知道安史因東坡續詩而嘲笑他,特地把他貶到黃州給他看“黃花遍地吹。”

1079年7月,蘇軾上任湖州,因烏臺詩案被定罪入獄,次年1月被流放黃州。在詩案發生之前,蘇軾曾於1071年在杭州擔任法官,並有過突出的政績。他的詩歌作品總體上是大漠中的灑脫,而在內容上則多指向仕途生活以表達政治豪情。詩案之後,雖然也有為官翰林學士的時候,但作品中很少有豪放不羈的出洋相,反而越來越轉向對自然和人生的理解。至於晚年生活在惠州儋州,其淡泊曠達的心境更是展露無遺。他壹繼承黃州作品的風格,就收斂了壹生,我自由運物,達到壹種豁然寧靜的環境。

以烏臺詩案為界,蘇軾的詩歌作品在創作上既有繼承性,又有明顯的差異性。在貫穿始終的“回家”情結背後,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的筆觸逐漸轉向了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曠達——越來越老,越來越成熟,變得平淡。

首先,就題材而言,蘇軾早期作品主要體現的是他的“特定的政治憂患”,而後期作品則側重於他的“廣闊的人生憂患”,以惡為仇,壹談到惡,就會“吐為臺灣之蠅”。他行雲流水的作品引發了烏臺詩案。黃州的貶謫生活,使他“諷刺殘酷,文風犀利,緊張憤怒,這些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壹種燦爛、溫暖、善良、寬容、和諧的理解。很甜,很成熟,很透徹,很深入。”

其次,文化上,前期提倡儒家,後期提倡道家。

前期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感,對民間疾苦深為關切;後來特別是兩次被貶後,他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回歸佛教,企圖擺脫宗教。受佛教“平常心即道”的啟發,他在黃州、徽州、儋州等地過著真正的農民生活,並樂此不疲。

再次,在風格上,之前的作品氣勢磅礴,奔放如洪水決堤,瀉千裏;後期作品空靈雋永,簡單輕盈如深柳,白梨的花很遠。

就詞而言,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不多。據朱景華先生統計,類似作品約占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壹,且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當時創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量上不占優勢,但卻真實地反映了蘇軾在那個時期積極的為官態度。後期的壹些作品既有當地人情懷的風格,又有待客的韻味。如詠物抒情、緬懷風景、懷古情懷、送禮遠離、田園風光、談禪論理,幾乎包羅萬象,絢麗多彩。這部分約占蘇軾全詩的十之八九,其中《莊子》和《化蝶》非常喜歡忘我。至此,他驅逐了所有對現實和政治的不滿,歇斯底裏的咆哮,以及針砭時弊的批評。它的題材越來越廣,風格越來越平淡深遠。

蘇軾的三個妻子

蘇軾的已婚妻子王符,是四川梅州青神人,年輕貌美。她懂書,懂禮貌。她16歲嫁給蘇軾。她堪稱蘇軾的左膀右臂,有“聽幕後”的故事。蘇軾心胸寬廣,待人接物相對疏忽,王符就在屏風後聽著,把自己的建議告訴了蘇軾。王符和蘇軾活了十壹年就死了。蘇軾按照父親蘇洵的遺言,葬在妳母親的墳旁,並親自在葬王符的山上種了三萬棵松樹以示悼念。十年後,蘇軾寫下《江城子憶夢》,算是為王符的第壹首悼詞:十年生死茫茫。從不思考,從不忘記。千裏之外壹座孤墳,荒涼無處可談。即使相見不相識,也是滿臉塵土,鬢角如霜。夜晚來臨,夢突然回家。小軒窗,穿衣。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斷腸處年年月夜,短松岡。

蘇軾的第二任妻子王閏之是王符的表妹,在王符死後第三年嫁給了蘇軾。她比蘇軾小十壹歲。她從小就仰慕蘇軾,天性溫柔,壹直依賴蘇軾。王閏之陪伴蘇軾度過了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烏臺詩案、黃州貶謫後,在仕途的沈浮中與蘇軾同甘共苦。二十五年後,王閏之也先於蘇軾去世。蘇軾傷心欲絕,寫了壹篇悼詞:“我要回家了,我要回元秋。曾經有壹點,先拋棄了我。誰歡迎我們的門,餵養我們的田地?我們無能為力!眼淚流幹了。出國旅遊,我就不那麽感恩了。只是同壹點,還是重復這個說法。唉!”妻子去世壹百天後,他的朋友、大畫家李龍眠被要求畫十尊羅漢像。當和尚被要求為她念經超度,到極樂世界生活時,這十尊代代相傳的佛像就獻給了他妻子死去的靈魂。蘇軾死後,蘇轍將他與王閏之合葬,實現了紀念館“只共壹點”的心願。

蘇軾的妃子王朝雲,比蘇軾小二十六歲。當蘇軾最困難的時候,王朝雲總是陪伴著他。王朝雲是蘇軾的紅顏知己,蘇軾寫給王朝雲的詩最多,稱她為“維摩女神”。可惜,晁雲也先於蘇軾死在了徽州。晁雲死後,蘇軾壹直守寡,再未結婚。蘇軾遵照朝雲的遺願,將他安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齊禪寺大聖塔下的松林中,並在墓旁建有六亭以紀念他。寫的對聯是“過時了,只有朝雲能認識我;壹個人彈著老調,每次下雨都想妳。”這幅對聯中有壹個著名的典故:“東坡退朝壹日,吃。”古慢慢地走著,對仆人說:“妳們這壹代的道是什麽?”壹個女仆突然說‘都是文章’,坡不同意。另壹個人說,‘充滿知識’。坡特也沒想到會是什麽時候。當他到達雲端時,他說:“單身漢的肚子已經過時了。愛倫坡突然大笑起來。朝雲墓位於廣東惠州市惠州西湖風景區的孤山上,蘇東坡紀念館旁,是蘇東坡的妃子王朝雲之墓。惠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蘇軾的四個兒子王符生了長子蘇邁,王閏之生了次子蘇軾和三子蘇果。三個兒子都是由王閏之帶大的。1083年秋,朝雲生下第四子蘇盾,可惜不久就夭折了。

蘇軾排名:/view/2517.htm

蘇軾所有詩詞:/html/poemt/151 .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