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所在的長三角和太湖水網,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形成了以水運為主的交通體系。居民的生產和生活依賴於水。這種自然環境和功能需求,塑造了極具魅力的江南水鄉民居的風格和特色。
江南水鄉,民居多為木質壹層二層廳堂式。為了適應江南的氣候特點,民居的布局多為廳堂、天井、庭院。結構為瓦頂、鬥墻、觀音鬥脊或馬頭墻,形成高低錯落、白墻深院的建築群風格。水鄉的多河環境中出現了水巷、小橋、護岸、踏板、碼頭、石板路、水墻門、街巷建築等富有水鄉特色的建築小品,形成了壹整套水鄉生活環境。
由於江南水鄉壹直是全國最發達的地區之壹,人才濟濟,水鄉居民多傳世詩文書籍。由於物產豐富,工商業繁榮,這些城鎮壹直是官員退隱、富豪別墅、光棍星羅棋布的地方。當然,有文化的人精心蓋房子;而有些富紳富商附庸風雅,他們租了壹個飽學之地來規劃,所以在很多水鄉留下了很多漂亮的院落。其次,這些水鄉民居大多建於封建社會,封建禮教、儒家傳統、風水習俗都直接影響了這些民居的管理布局和房屋布置。如主次堂,前後順序,主客之分,主仆之分,男女之別等。,都有獨特的設計手法,是江南水鄉人文因素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
根據民居的規模,可分為大屋、中屋、小屋三類:
豪宅多為富商、官僚的豪宅,縱向稱重,橫向稱重。豪宅多為九進,最少四進,最多七進,最少壹進。比如周莊的神亭就是七個入口。有些豪宅與園林巧妙結合,既創造了住宅建築的產品——私家園林,又增加了住宅本身的吸引力。比如同裏鎮的靜修園,就是壹個非常精致的園林。
在豪宅的平面布局中,通常有壹條嚴格的軸線,正門朝南或朝東,房屋方正有序。
大宅的正門壹般有五個入口,依次由廳堂(有的沿街有商店或樓房)、轎子廳(供停放轎子)、正廳(接待主要客人和舉行婚喪儀式)、內堂(會見親友和家事)和女廳(也稱樓房,常用作居住用房)組成。主樓四周有廂房或院墻,形成庭院。壹般不獨立開門,壹般由壹個花房組成(會見熟客,舉辦宴會等。)、壹間自習室(讀書)、壹個花園、壹間裏屋(居住)和壹間廚房(沿後巷開門,不受幹擾,但沒有家庭專用的浴室或廁所)。房子的入口臨街或臨河,方便人員進出和貨物運輸。兩層之間往往有壹條後巷,既分隔了主仆的交通路線,又大大增強了裏屋的私密性,有利於隔音、防火、防盜。
中華大宅在形式上與大宅相似,不同的是中華大宅的條目數較少,壹般少於四個,壹般無止境。內部空間的組合沒有大宅裏那麽優雅,但相比之下更加靈活。中等收入家庭大多屬於這種房子。
小房子,也就是老百姓的房子,規模不大,大多只有壹兩個入口,有的沿街,有的沿河,平面布局比較隨意,是水鄉特有的弄堂、水巷景觀。
普通小房子占地面積小,沒有嚴格的軸線。壹般來說,他們有兩個入口,寬度為壹至三個房間。它們形式自由,因地制宜,空間利用合理但私密性差。沿河的普通小房子往往具有商業性質,都是河流,都有通往水面的踩水口。當水鎮住宅在它們的大廳中組裝時,壹些有特色的部件被創造出來,這些部件不僅豐富了水鎮住宅的內容,而且具有強烈的特色。庭院是住宅建築中用於照明和通風的特征構件。壹般的四合院,其深度相當於其高度,寬度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正房寬度為三間,以開間寬度為準。或五開間較大,則以明開間和次開間的寬度為準。在豪宅中,天井多為長方形,兩個楔子的進深減少,或者用廊代替廂房。天井是橫長方形,東西長,通風好,夏天可以減少太陽的曝曬。永久性前後天井用於通風,後天深度壹般較小,並種植落葉喬木遮陽。
前後腰門上做磚雕門樓,純屬裝飾性特征。明代的門樓比較簡單,清代的雕刻比較復雜。這些門樓刻有匾額。
有圍墻的水鄉民居建築以木結構為主,因此墻體具有重要的防火功能。壹般來說,山墻比屋頂高,做成階梯狀或平頭的高墻,稱為“壘墻”或“女兒墻”。墻體可分為實心磚和空鬥兩種,或實心磚和空底混合式。墻基經常用石頭和石灰粉刷。當它作為裝飾墻時,面對的是清水磨磚,簡約,彰顯主人的富貴。
四合院裏的空地(如天井)是用石板條、石塊、有裂縫的石頭或鵝卵石鋪成的,也有用磚鋪成的。室內地面都是磚砌的。江南多雨,地下水位淺,室內容易淋濕。壹般要先用石灰夯實,上面鋪沙子防潮,房間裏用木地板。
軒是室內天花,實際上是在屋頂加了壹層空氣保溫層。大屋和中屋的壹些亭子,裝飾精美,木雕精良,還有天篷亭、鶴頂亭、花籃亭等各種做法。
屋頂和山墻屋頂鋪青瓦,整個坡屋頂是略呈弧形的屋頂,有利於屋頂排水。屋脊的做法有很多。普通小戶型的房子只用瓷磚豎著建,兩端簡單裝修。大中型房屋的正廳屋脊上裝飾著龍和雞。普通山墻為硬山式,大廳等重要建築的山墻采用帶屋頂的影壁。隨著房屋的深淺,壹山、三山、五山的影壁也有區別。
江南水鄉的總體特征是:錯落有致的平房和各種山墻,形成了那種弄堂、水巷駁岸上起伏錯落的景觀。建築造型清淡簡潔,寫實典雅,色彩淡雅,因地制宜,臨河貼水,空間輪廓柔和優美。因此,常被稱為“粉黛瓦”、“流水小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