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蘭州:蘭州榆中縣,蘇明之墓,號稱甘肅十三陵。
榆中縣是甘肅省蘭州市東郊的壹個小縣城。65,438+0,000多年前,北宋刺史周琴出使狄青時,在這裏建起了青城古鎮。1,226年前,攻克甘州、肅南後,年僅65歲的成吉思汗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送到興隆山休息。大王李自成留下了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然而,最值得壹提的是明朝的陵墓,那裏埋葬著蘇朝的國王。壹、明十三陵簡介明肅王墓是我國明代的肅王墓。位於蘭州市榆中縣來子堡鄉黃家莊村北側平峰南麓,距蘭州市區約15公裏。墓葬南北長約300米,東西長約3000米。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們把榆中縣來子保平峰下的明成祖蘇墓稱為“甘肅十三陵”,其實只有十壹個墓,葬有、康、朱露古、龔、龔琮、朱震宇、朱弼、趙王朱毛炯、懷王朱。這座蘇明國王的陵墓和明十三陵的樣式壹樣。它有三個房間和左右兩個耳房。不同的是,十三陵的地宮是漢白玉砌成的,石縫裏還粘著糯米汁。蘇王墓只是青磚圍框,整個體積和空間都比明十三陵小很多。根據墓區封土周圍散落的磚、瓦、柱等遺物分析,原墓地面上應該有建築物,但其規模和特征尚無定論。部分墓葬已被夷為平地,但除1、2、7號墓外,地下墓葬保存完好。整個墓群在山上,坐北朝南,面朝野外,排列有序,南北長約300米,東西長約3000米。可以說是“枕峰(平峰),足於玉帶(遠川),坐北朝南,居次。”雖然時隔多年,許多地貌早已帶著昔日陵園的氣勢面目全非,但在這裏,妳仍能感受到陵園獨特的地理位置,不得不感嘆古人非凡的造詣和選址的獨到之處。據當地老人的口耳相傳,王素墓群作為皇家墓地,自建立以來就是禁地,有駐軍把守。在方圓的幾英裏範圍內,普通人不允許進入,更不用說下葬了。1號墓位於墓區的中北部。它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它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封土底徑35米,高8米。墓室由兩個側室組成,即中室的前、中、後和左右兩側。設置了兩個石門和壹個木門。地面鋪石板,墓室為38× 18× 8cm青磚,總長26.325米..它的平面呈之字形。墓門呈拱形,為石質雙樞門。門高2.5米,寬2.2米,厚24厘米,門楣297×44×19厘米。石門外側與過梁尺寸相同的過梁層壓密封。石門和石門框由富平石制成,並塗有“土紅”。前室為水平屋頂,平面為6×6米見方,高度為10米。墓門右上方有壹個30×40 cm的盜洞。中間房間的門(第二門)是木頭做的,已經爛了。它高2.5米,寬2米。中間房間為垂直屋頂,平面為6.3×3.3矩形,高度為10米。在墓室的東、西墻中間開了壹條隧道,與側室相連。側室長6米,寬3米,高6米,結構和形狀與中室基本相同。後門(第三扇門)的形狀和大小與第壹扇門相同。後室為水平屋頂,長5.8米,寬6.7米,高12米。兩側墓壁正面及中下端各有壹個菱形小龕,高、寬、深均為1米。1966平田整地時開墓,出土文物大部分被毀。現僅存兩個長明燈缸、壹個陶馬和壹個青銅香燭,分別保存在榆中縣博物館和蘭州市博物館。墓誌銘也碎了。只有“公主”這個詞...在《永樂大典》的殘卷記載中。據《明史》等文獻記載,明代藩王壹般應與妃子同葬於壹穴,但王世貞《明藏山堂集》卷三十二《同姓王表》中也有“(汪壯)公主孫氏...永樂二十壹年六月十五日。只有朱死於永樂,所以推測此墓應為莊公主之墓,而非及其子孫之墓。二號墓西面距離1號墓約450米,完整的土堆高約7米,底徑約30米。1970因灌溉時農田塌陷,挖掘後不久回填,墓體結構不明。但據當時知情人士透露,該墓形制與1墓基本壹致,只是磚砌勾縫更為精細。7號墓是王及其妃子王的合葬墓。圍土高6米,底徑27米。於1977發掘。由於資金短缺,只清理了墓室和前廳就停止了,回填保護。該墓出土了懷素王和王皓的墓誌銘,墓誌銘上都綁有兩個鐵環(現藏於榆中縣博物館)。懷素國王的墓誌銘呈方形,長79厘米,寬79厘米,外圍刻有龍,上面刻有“皇家贈懷素·知望”字樣,下面是楷書墓誌銘。王妃王墓誌也是方形,長寬73厘米,厚10.5厘米,四周刻有鳳凰紋。在第壹塊上,用陰刻有“明代王妃王之墓”的銘文,在下壹塊上,用楷書寫有墓誌銘。明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至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4)開始修建王墓,時間跨度達226年。二、歷史上的王素時代據《明史》記載,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冶地位,於洪武二年(1369)決定“統治封建君王”,扮演“屏皇族”的角色。洪武三年(1370),夏四月下。幾年後,王慶和王素被任命。肅王先後封十二個寶座,直到明朝滅亡。關於妳們的國王,流傳下來的歷史記載並不多。更引人註目的是第壹代王素·朱碧。他是朱茂元璋的第十四子。生於1376,2歲被封漢王,1392年改王素,1393年入甘肅平涼。1395轉甘肅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朱元璋死後,於文健元年(1399)遷至蘭州。在位42年,1420死於44歲。他因在哈密毆打殺害侍衛,私自納貢馬匹,被朝廷處罰。蘇代第四代恭王朱恭之在位50年,活了80歲,這是壹個很長的時間,而懷王第六代恭王朱慎,在位僅2年就被卡死,享年16歲,這是壹個很短的時間。最悲慘的是,明朝末年農民起義前夕,蘇王朝最後壹個國王朱致書攻下皇位。李自成、張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在西北威震壹時,整天提心吊膽。他曾要求朝廷增加藩府護衛,加強蘭州城。崇禎十六年(1643),李自成定都Xi安,建立大順政權。將軍何進立即被派往西部遠征。起義軍攻入肅王府後,燕氏公主和趙石公主頭撞雲樓肅王石碑而死。最後壹個逃出皇宮的蘇王,被何進的手下抓住,帶到安處死(壹說是藏在軍營裏,被縣民檢舉後殺死)。或者在藍韻陷落後,朱世宏被逼得走投無路,然後投降,無處可去。他在位23年,時年39歲。每個人都會死。據史書記載,朱元璋第十四子朱元居住在張掖,於文健元年(1399)遷居蘭州。他們修建了周長6英裏200級臺階的內城,以今天的中心廣場為中心,修建了周長18英裏133級臺階的長廊。城內建有豪華宮殿,城內外建有金田道觀、白衣寺、白衣寺塔,小北街北端的榮光寺,原東關的戒音寺、銅戒音佛,白塔山的白塔寺,重慶寺,五泉山的寺,摩尼寺,文昌宮,武侯祠,大悲殿,地藏寺,臥佛殿,高。即使在今天,許多古建築和臥佛,如白塔山寺,金田道觀,白壹寺塔和五泉山,都是這些蘇王創造和留下的。明初,朱元璋將宋拓的《春華閣》壹冊贈給兒子,成為蘇的珍藏。萬歷四十三年(1615),蘇獻王朱命姑蘇人溫如玉、南康人張* * *,抄寫刻在富平石上。朱還沒說完就去世了,他的兒子朱繼承了王位,繼續完成這個合法的職位。此工程歷時7年,142石,天啟元年完工。朱之靜還為這個法帖寫了後記,稱贊它“老而新”。“陜西人費曾根據的書刻了壹本,放在庵碑林。江蘇省溧陽縣文化館也有壹件《春華閣》石刻的復制品,嵌在該縣時宇祠堂的墻上,供人觀賞。除此之外,南京還有壹份腐乳;甚至在日本出版《法貼大Xi》時,它的缺頁也是用蘇版的《春葛花帖》填補的。三。的價值王墓是我國西北地區等級最高的明代墓葬之壹。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對研究明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蘇墓是西北地區規模最大、時間跨度最長、墓葬最為集中的明代墓葬之壹,為研究明代喪葬制度的發展變化提供了完整的實物資料。其次,墓葬的結構和隨葬品的精美組合,為研究明代藩王的禮儀和加冕制度以及當時社會不同層面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證據;第三,明代藩王的飲食、俸祿不同,這與壹定的區域政治、經濟以及與皇室的密切關系密切相關。通過與已發掘的蜀世子、王、魯、王等明代諸侯王墓葬的比較研究,對揭示上述問題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蘇凡王陵群墓葬在墓區占據“吉祥之地”,中國傳統“堪輿”中“龍、沙、洞、水、名堂、近案、遠朝”的關系在蘇凡王陵區得到充分展現,為研究中國傳統風水理論和天人合壹的哲學思想提供了難得的依據。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王素墓壹直受到各級* *的高度重視和保護。1983年榆中縣* *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成立王素墓文物保護隊,聘請文保人員看管墓葬。1993甘肅* * *人民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榆中縣* * *人民劃定並公布了王素墓群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並對墓區的三級保護作出了具體規定。2006年5月25日,蘇王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數百年風雨,舊墳新墳雜亂地分布在蘇王長眠的群山之中,勾起了太多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