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轉自知乎專欄,僅供參考~
上了大學以後,每當別人問我專業的時候,我都覺得很內疚,因為我報考古的時候,90%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說說盜墓的事吧。壹開始我會鄭重的告訴他們,考古學是通過研究古人類的遺骸來研究人類歷史的學科,和盜墓有本質的區別。我們只是實驗對象。但是,經過無數次的“官方盜墓賊”和“政府派來的盜墓賊”,我已經學會點頭壹笑置之,以免友誼的小船翻了。但有時候,看到壹些只通過盜墓小說或新聞報道了解考古的朋友對考古工作進行無端的汙名指責,我會感到憤怒和難過。所以,我想告訴妳,作為壹個考古專業的學生,這四年來我所看到的真正的考古工作是什麽樣的。
首先,考古遺址的發掘。前陣子帶朋友去首都博物館參觀人氣很高的“海中後國考古成果展”。很多朋友質疑,為什麽總是等到盜墓發生後才搶著挖掘,遠沒有“風水師”“摸金隊長”來得迅速。?
事實是,考古學家並不是沒有能力探索和挖掘遺址。現代科技考古借助信息技術、生物工程等相關學科,解決了許多傳統考古學無法解決的問題。考古學這門課沒有妳想象的那麽枯燥。本科期間,我們系統學習了地圖學,操控無人機,搭建文物三維模型等。,都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真正的原因是現在的考古堅持搶救性發掘的原則,比如水電工程導致的長江三峽的巨大搶救性發掘。
(圖片來自張巍?《中國水下考古的起源與創造》)
其次,很多朋友在參觀有考古發掘遺址的遺址博物館時,總會感嘆,那就是盜墓不過是個坑,妳在把墓鏟平!但妳看到的夷平的墓葬,其實是經過嚴格設計和規劃的“勘探手段”。他們可以保存這片土地留下的所有信息,以及每壹個地層時代發生過的故事。同時,考古人員在烈日下壹點壹點地鏟,甚至有些墓葬需要冒著坍塌的危險才能完成,這是盜墓賊的炸藥無法比擬的。
(圖片來自齊魯晚報記者邢振宇)
另外,壹部不得不提前上映的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引發了考古學家的壹個疑問,那就是文物真的去了國家嗎?“考古不藏古”,這是每壹代考古學家恪守的原則,也是他們秉持的理念。更何況大多數人對“鑒寶計劃”著迷太深。實際考古遺址多為日常器皿遺留的陶片,文物市場上流通的高價文物多為代代相傳,少之又少。在考古學家眼裏,物品只有種類和樣式,沒有價格標簽。
最後,我最想說的是考古學的意義。大學四年,每個假期,朋友去各個公司實習的時候,我都在實地完成自己的項目。我和同學坐了幾個小時的車,探索山西高平農村僅存的“二葬”葬俗;在北京最熱的天氣,徒步10公裏勘察金都遺跡;我在人多或人少的博物館發了壹個月的問卷,也得到了無數白眼。
學經濟學的朋友告訴我,妳的勞動既不能給妳帶來報酬,也不能創造GDP。最糟糕的是妳在研究壹些沒人關心的問題。為什麽要做呢?我常常想,這個世界上真正關心壹件物品的年代或用途,壹個地區的人的原始食物或衣服的人可能不多,但即使對於壹個未來可能想了解真實過去的人,我們也應該嚴格客觀地記錄下所有遺存提供的信息。
(圖為“陳莊遺址”清理古墓,新華社記者範攝)
考古不是壹個高尚、神聖、無可指責的職業。它有它的缺點和遺憾。但是,每壹個正直的從業者,都希望大眾能夠對自己的專業領域保持基本的尊重。當人們自然而然地接收到無處不在的歷史信息和知識,欣賞到博物館裏精美的文物時,我相信工地上的每壹個考古學家都是滿足和欣慰的,即使他們可能壹年只和家人見幾次面,即使他們得到的報酬與他們的身心付出不成正比,即使壹些技術考古學家需要透支他們年輕的身體。
這是壹個考古學生的喃喃自語,希望讓看到它的人走近真正的考古,也表達對所有低調考古學家的壹種尊重和感謝。
原始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