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天地人合壹原則
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是中國風水學的三大科學支柱。天、地、人合壹是中國風水學的最高原則。這其實與中國的創世神話“盤古開天劈地”有關,本來天地混,盤古手持巨斧,將天地分為兩半,兩股氣逐漸分開,陽清之氣上升為天,陰濁之氣下降為地。天和地每天都在變化中,而人則處在天地之間。
因此,中國風水學雖然旨在認識自然,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美滿,但是並不是以人的意誌為中心,而是有這天地的觀念和敬畏,采取天、地、人合壹的原則。
二:五行相生相克原則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壹種物質觀,五行具體是指:金、木、水、火、土。中國古人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指含有相互克制、相互制約相互抑制的意思,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因此在中國古代風水學中,在決定建築形式,選擇居住方位的時候,都要考慮到五行。
三:因地制宜原則
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差異很大,土質也不壹樣,建築形式亦不同,西北幹旱少雨,人們就采取穴居式窯洞居住。西南潮濕多雨,蟲獸很多,人們就采取欄式竹樓居住。
地理位置不同,住宅也就有了差異。中國風水學對於住宅所處環境不同,又有所謂井邑之宅、曠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區分,因此,在風水學應用上,又各有所側重。對於曠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關系密切,多註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則因其外部環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並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