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泉州清源山的詩是1。描寫泉州風景的詩詞有哪些?
陳祖籍金門,祖籍泉州。他是書香門第。
他的祖父和父親陳都是晚清舉人。其曾祖父徐祖純是泉州光祿慶徐邦光之子,曾任刑部尚書。應金門的陸詩怡邀請,他做了壹次“吳江書院”的講座。他寫了壹首好詩,20歲就被譽為天才。
1987年,當他收復原來的故鄉金門時,他寫了三首詩,鄉愁,1。我的家人最初住在梧州,而伊勢更多的是從事農業和漁業。住在縣市的人不知道,在陋巷背詩背書。
2.我的父親和我的祖先在鹿鳴舉行宴會,香豌豆是最重要的。秋風送客過江,愁憶當年。
3.道士之聲自古撼金門,講學講禮義。清水巖:位於安溪縣蓬萊鎮蓬萊山腳下,始建於北宋元豐六年(公元1083年),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重修。
禹巖依山而建,三層樓閣式,有“春石無雙,蓬萊第壹峰”的美譽。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都說儒生開絳帳,絲藤長兒孫。曹安摩尼教遺址類別:名山大川地理位置:晉江余店蘇乃村19公裏距全州南門有壹座萬峰山,又名石灣山、華表山,是中國唯壹完整的摩尼教遺址。
因為在古代房子是用草建造的,所以被稱為草廟。摩尼教,又稱祆教,是公元三世紀波斯人摩尼創立的,摩尼(公元216-276)出生於巴比倫南部的壹個皇室家庭。他以祆教為基礎,吸收了基督教、佛教和巴比倫的宗教思想,創立了摩尼教。
其教在唐代傳入泉州,稱為明教,崇拜光明,崇尚純潔,反對黑暗和壓迫。現代遺址是壹座元代建築。根據考古發現,摩尼教在宋代就已經在這裏活動了。
明代被禁,這裏的村民依然崇佛,保存完好。摩尼教寺廟靠近華表山腳下,裏面有僧尼。廟前曾有壹座佛堂,近年廢棄重建。
花木相映,景色非常美麗幹凈,是壹道獨特的風景。曹安寺依山而建,建築形式為單檐歇山頂石結構。它有四根椽子,三開間寬,兩開間寬1.67米,深3.04米。屋檐下,單排梁拱支撐屋頂,古樸典雅。
其中,最珍貴的是尼姑庵內懸崖上雕刻的壹尊摩尼光佛。摩尼石像坐為壹圈淺龕,直徑1.68米,坐像長1.52米,寬0.83米,頭特別。顏色為輝綠巖(綠鬥石),0.32x0.25m長方形臉,背面毫光花紋,花崗巖石,披巾,坐於蓮花壇上,臉型圓潤,眉微擡,唇薄嘴角深,形成圓潤的下額,安詳舒適。身穿寬袖僧衣,胸前打結,無鈕扣,結用圓形飾物打成蝴蝶形,垂於腳向兩側,雙手平折,掌心向上放在膝蓋上,表情莊重慈善,褶襇簡潔流暢,紋飾對稱,表現時代風貌。
這是世界上僅存的摩尼教石佛造像,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佛龕的左上角,有壹段文字,刻著“謝殿城忠臣陳震澤建廟,喜舍恩師聖像,為早先生佛者祈福。”
致遠五年月亮日記。“五行楷書,34字,直徑2.5x2.5cm。
右上角還有壹個粗糙的碑文“興華路羅山姚興祖,石室畢。”我為第三十三次宴會的第壹先生姚如堅,(女比)郭的妻子、繼母、弟弟姚及四位學者禱告。"
這些文字價值很高,是世界上唯壹可以借鑒的摩尼光佛雕像和壹座寺廟的建築年代的書證。它們非常珍貴,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第壹手史料。在這個曹安遺址前方二十米處,出土了壹個完整的元代黑釉碗和六十多件殘瓷。
這件完整的黑釉碗,直徑18.5厘米,高6.5厘米。燒制時,碗底刻有“明教”二字,字徑約6.5厘米。其他瓷片上還刻有“明”、“交”、“會”等字樣,是當時泉州明教活動的重要發現。這種黑釉碗燒制於宋魏元初,晉江多有磁竈,泉州城郊區也有類似發現,說明羅山曹安摩尼教遺址的文字記載與黑釉“祆教”瓷碗壹致。
泉州的摩尼教在元代是比較開放的。說明泉州的祆教是以佛為崇的。
據說泉州有十八位學者住在曹安,勤奮學習。他們經常在這裏展示佛陀的形象,說這是文殊菩薩的發展。所以摩尼光佛坐像兩側有弘毅大師手書的木刻對聯,“石壁據說是佛的發展”,“歷史記載在這裏的都是名家”。明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奪取政權,采用明教的“明”名來確定自己的國家,但又擔心明教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即懷疑自己的教派武力立國,背叛弟子,毀宮。
因此,明初明教鼎盛,轉為秘密活動,與民間的道教、佛教信仰相融合。但摩尼教(稱“四體”)的信條在明朝正統年間仍被鐫刻在巖壁上:勸人清凈光明,要有智慧。
無上真,摩尼廣佛。9月13日,正統乙醜,壹弟子住山,明屬立。
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573-1620),泉州還有另外兩位著名詩人曾遊覽曹安,並在此作詩:黃(公元1524-1590,,惠安人,武人,擅長詩文書法,著有《我野詩》等。).坐在峰勢天的西邊,衣服陰沈沈的,太陽半斜。
風亭無人浮,雲煙有浸苔。我在蘇州杭和駐紮的時候,關了閑房,轉了沙。
詩人黃鳳翔(1538-1614,安智義亭號。泉州市人、名人、官員)《秋訪曹安》龔琳* * *秋落,木落山林。
細草久延仙霞路,謝暉暫作佛壇燈。竹邊泉脈毗鄰丹竈,藤蔓順著李雲根生長。
搖搖欲墜的城墻之王莫問直挺挺地倒在沙發上。
2.泉州清源山老君巖設計標語。
泉州清源山老君巖標語:
1.“老子天下第壹”
2.泉州民間俗語“摸摸老先生的鼻子,活到120歲”
他好像什麽都知道,什麽都懂。
在泉州清源山腳下,有壹座老君巖雕像,曾經有這樣壹個神話:
老先生是個老頑童,生活的很幸福。他經常在天堂壹無所有的時候,偷偷溜出去欣賞人間的風景。玉帝知道後,就找借口蒙混過關。
壹日,老先生潛入人間遊覽泉州清源山。當他看著如畫的山景,聞著沁人心脾的花香,完全陶醉在這壹切之中,壹聲聲刺耳的尖叫和驚天動地的巨響混雜在壹起,擾亂了老先生的心情。老先生憤怒地飛到發出聲音的地方。他看到壹個大火球撲向驚慌失措的人們,壹時怒不可遏,他與火球搏鬥。因為兩人的武功相差不大,壹時難以分辨。老先生使出絕招,用力壹拳,把火球打回了原形。火的本質被嚴重破壞了。他知道自己打不過這位老先生,就隨口叫了壹聲:“師傅!妳終於來了!幫幫我!”老先生轉過頭想:什麽,哪裏有人?老先生轉頭的時候,火靈已經逃走了。為了不再用火靈騷擾百姓,他獻出生命化為雕像,守護在鎮上的清源山腳下。清源山的人們非常感激和欽佩這位老先生,所以他把這座雕像稱為老君巖,成為了壹個著名的景點!
這就是老君巖的傳說,壹個歷史悠久的童話!
3.詳細求泉州清源山相關資料。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壹,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組成,總面積62平方公裏。
方圓是清源山的壹個景點,位於李龍40度,主峰海拔498米。它與山城泉州相依相偎,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壹顆璀璨明珠,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吸引著眾多海外遊客。清源山歷史上也因泉眼多而稱“泉山”,城市因山得名“泉州”;山高入雲端,又名“雲起山”;位於城市北郊,又稱“北山”;因群峰高聳,故又稱“三臺山”。
據泉州府誌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到了唐代,儒、道、佛三家爭奪土地經營,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都有痕跡,逐漸發展成為各種宗教並存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有流泉、瀑布、怪石、溶洞,峰巒疊翠,樹木萬千。文化景觀,主要是宗教寺廟、石堡、君子堂、石刻等文物,在清源山幾乎隨處可見。有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刻9處,歷代方形摩崖石刻近500處,元明清花崗巖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
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18景點而聞名,特別是老君巖、千手巖、托米巖、碧霄仙子巖、瑞祥巖、虎奶泉、南臺巖、清源洞、慈恩巖。今天由於我們時間有限,不能充分領略清源山的魅力,只能留下壹些遺憾供我們回味,或者可以借鑒。老君巖的布局是這樣的:山門——林蔭石徑——老君像。
編輯該段地形氣候清源山屬於花崗巖地貌,地形起伏,巖石突兀。主景區最高海拔498米。地質構造是由多次構造運動和巖體侵入形成的。巖體外部呈深褐色,巖體節理不發育,成土因素多為坡積物,土壤濕潤。年平均氣溫17℃ -21.3℃ C,年平均降水量1202-1550 mm,年無霜期358天。清源山冬暖夏涼,氣候溫暖濕潤,壹年四季都適合觀光。
編輯老君巖山門入口在這壹段,上下兩層壹尺見方的平臺是陰和赤八卦的變體圖案。矗立在它面前的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進,紫氣東來”八個篆字,這個掛著交織窗簾的石門充滿了山野氣息,將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襯托得淋漓盡致,讓人有壹種進入外面仙境的快樂。清源山的大門沿著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兩旁隔著植物界的巨人——榕樹,氣派非凡。
那些又密又長的樹根就像老子的長髯,說明老子的思想是“亙古不變,生命力無窮”編輯此段,老君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壹無二的藝術瑰寶。
它雕刻於宋代,歷經千年風風雨雨,依然栩栩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誌》記載:“石像天然,善人微雕。”
說明它是壹個老人形狀的天然巨巖,是民間工匠的巧奪天工。它被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道教創始人老子的坐像。老圖片漢代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描述“老子姓李,名爾,字伯陽。”
所以他是楚古縣曲仁裏人。老子的不朽著作《道德經》影響廣泛而深遠,正如我們常說的“福在不幸;禍兮,福之所依也。”
告誡人們,禍福總是相對的,不必患得患失。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觀點充滿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老君雕像原被壹座高大的道觀環繞,真君殿、北鬥殿等宏偉的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燒毀,老君巖矗立在露天,與大自然成了壹體。它的幸存,足以證明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的泉州古城,在宋代道教文化非常繁榮。
李老君騎青牛出函谷關,從楚遊蕩到福建。大概是他看中了“全南佛國”這塊土地。!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占地55平方米。因為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雕刻技藝最獨特的道教石雕,也被文史界人士譽為“老子天下第壹”。
生動逼真的造型,精致傳神的神韻,誇張寫意的線條,憨厚的內涵,天人合壹的意境,使這座老先生石像顯得格外親切可愛,充滿了引人入勝、取之不盡的魅力。看它坐在地板上,左手放在膝蓋上,右手放在背上,眼睛笑著,眉毛閃著光。真的可以用“風太快了,說明他會玩東西。”
他說,嚴格來說,老君的耳朵和膝蓋似乎不成比例,耳朵、肩膀和膝蓋都特別大,但這種誇張和位移恰恰讓人感受到了壹個紳士的靈活。最讓人喜愛和敬佩的是,石雕中的老先生舉止和藹可親,眼神深邃睿智,滿臉笑容,慷慨大方,平易近人,充滿了壹種溫暖的人情味,沒有任何道貌岸然,威嚴成仙的架勢。
豁達微笑的表情,讓人感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民間,這尊老子石像也是健康長壽的象征。
泉州有句方言:“摸摸鼻子,吃120;摸摸眼睛,吃160。”意思是誰摸了老先生的鼻子就能活120年,摸了眼睛就能活160年。
當然,只有小娃娃才會相信。事實上,清源山的空氣是新鮮的,它有山野的利益。常來這裏,身心受益,不摸鼻子不摸眼睛,延年益壽。
編輯這壹段:千手巖,又名觀音巖,因有觀音像而得名。千手巖位於清源山左峰,殿內紅墻。
4.清源山的由來
清源山因其所在的泉州在唐宋時改名清源軍而得名,所以泉山也改名清源山。
清源山更名過程:
清源山,又名泉山。在今天福建省泉州市八裏東北。《宇宙物語》卷102泉州:“泉山位於州北五裏,故名。”
《郁芳勝覽》卷12泉州:泉山,本縣的主山,又稱北山。它位於周舟以北5英裏,周桓周圍40英裏,跨度超過10英裏,高數千米。.....山裏有個石牛奶泉,幹凈又好喝。其源流分布於江中,名山名州春,清遠名縣,亦在此。”
《清藝通誌·全州府》:清源山“原名泉山,屬北山,名雲起山,山頂高,雲霧不斷。”唐宋時期,泉州改稱清遠軍,故名。
擴展數據:
清源山簡介及傳說;
壹.導言:
清源山又稱北山、三臺山。在福建省泉州市北郊。原名泉山,因山上的孔泉(又名虎奶泉)而得名。泉州地名來源於山脈。戴雲山的最高峰海拔498米。由花崗巖組成,經過長期的風化和侵蝕,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貌。
文物古跡豐富。左峰瑞祥巖、碧霄仙子巖、右峰老君巖、托米巖、千手巖等。均有宋元時期的巨型石崖造像,其中以老君巖和老君最為著名。山頂有清源洞、虎奶泉和明代著名抗日戰士於題寫的膽結石。清源山風景區被譽為“閩海蓬萊第壹山”,與靈山、九日山壹起,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二、神話傳說:
泉州清源山腳下有壹尊老君巖雕像。曾經有個神話,說老君是個老頑童,過得很幸福。他經常在天庭無事的時候偷偷溜出去欣賞人間風光,玉帝知道了,就找借口蒙混過關。
壹日,老先生潛入人間遊覽泉州清源山。當他看著如畫的山景,聞著沁人心脾的花香,完全陶醉在這壹切之中,壹聲聲刺耳的尖叫和驚天動地的巨響混雜在壹起,擾亂了老先生的心情。老先生憤怒地飛到發出聲音的地方。
他看到壹個大火球撲向驚慌失措的人們,壹時怒不可遏,他與火球搏鬥。因為兩人的武功相差不大,壹時難以分辨。老先生使出絕招,用力壹拳,把火球打回了原形。火的本質被嚴重破壞了。他知道自己打不過這位老先生,就隨口叫了壹聲:“師傅!妳終於來了!幫幫我!”
老先生轉過頭想:什麽,哪裏有人?老先生轉頭的時候,火靈已經逃走了。為了不再用火靈騷擾百姓,他獻出生命化為雕像,守護在鎮上的清源山腳下。清源山的人們非常感激和欽佩這位老先生,所以他把這座雕像稱為老君巖,成為了壹個著名的景點!
百度百科-泉州清源山
百度百科-老君雕像
5.泉州老君巖簡介
老君道教造像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位於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清源山風景區主景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道教尊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經。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我國占有重要地位,影響深遠。他是中國古代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和許多學者前來參觀和考察。現在老君巖已經成為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旅遊熱點。
6.關於清源山的歷史,大概有100字。
[編輯此段]簡介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壹,也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組成,總面積62平方公裏。
方圓是清源山的壹個景點,位於李龍40度,主峰海拔498米。它與山城泉州相依相偎,相互輝映,猶如名城泉州的壹顆璀璨明珠,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吸引著眾多海外遊客。清源山歷史上也因泉眼多而稱“泉山”,城市因山得名“泉州”;山高入雲端,又名“雲起山”;位於城市北郊,又稱“北山”;因群峰高聳,故又稱“三臺山”。
據泉州府誌記載,清源山最早開發於秦代。到了唐代,儒、道、佛三家爭奪土地經營,伊斯蘭教、摩尼教、印度教都有痕跡,逐漸發展成為各種宗教並存的文化名山。景區內有流泉、瀑布、怪石、溶洞,峰巒疊翠,樹木萬千。文化景觀,主要是宗教寺廟、石堡、君子堂、石刻等文物,在清源山幾乎隨處可見。有宋元時期道教、佛教大型石刻9處,歷代方形摩崖石刻近500處,元明清花崗巖仿木結構佛像石室3處。
自古以來,清源山就以36洞18景點而聞名,特別是老君巖、千手巖、托米巖、碧霄仙子巖、瑞祥巖、虎奶泉、南臺巖、清源洞、慈恩巖。今天由於我們時間有限,不能充分領略清源山的魅力,只能留下壹些遺憾供我們回味,或者可以借鑒。老君巖的布局是這樣的:山門——林蔭石徑——老君像。
[編輯本段]老君巖山門的入口,有壹平方英尺的兩層平臺,是陰和赤八卦的變體圖案。正前方矗立的天然石頭上鐫刻著“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八個篆字,而這個掛著交織窗簾的石頭結構入口,充滿了山野氣息,將老子“崇尚自然”的思想襯托得淋漓盡致,讓人有壹種入口的感覺。沿著這條幽靜的林蔭石徑,兩旁是植物界的巨人——榕樹,氣派非凡。
那些又密又長的樹根就像老子的長髯,說明老子的思想是“萬古長青,生命力無窮”【編輯此段】老君像被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我國道教石刻中獨壹無二的藝術瑰寶。
它雕刻於宋代,歷經千年風風雨雨,依然栩栩如生,神采奕奕。據清乾隆年間編纂的《泉州府誌》記載:“石像天然,善人微雕。”
說明它是壹個老人形狀的天然巨巖,是民間工匠的巧奪天工。它被雕刻成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和道教創始人老子的坐像。老圖片漢代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描述“老子姓李,名爾,字伯陽。”
所以他是楚古縣曲仁裏人。老子的不朽著作《道德經》影響廣泛而深遠,正如我們常說的“福在不幸;禍兮,福之所依也。”
告誡人們,禍福總是相對的,不必患得患失。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他的觀點充滿了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老君雕像原被壹座高大的道觀環繞,真君殿、北鬥殿等宏偉的道教建築頗為壯觀。後來道觀被燒毀,老君巖矗立在露天,與大自然成了壹體。它的幸存,足以證明有“世界宗教博物館”之稱的泉州古城,在宋代道教文化非常繁榮。
李老君騎青牛出函谷關,從楚遊蕩到福建。大概是他看中了“全南佛國”這塊土地。!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占地55平方米。因為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雕刻技藝最獨特的道教石雕,也被文史界人士譽為“老子天下第壹”。
生動逼真的造型,精致傳神的神韻,誇張寫意的線條,憨厚的內涵,天人合壹的意境,使這座老先生石像顯得格外親切可愛,充滿了引人入勝、取之不盡的魅力。看它坐在地板上,左手放在膝蓋上,右手放在背上,眼睛笑著,眉毛閃著光。真的可以用“風太快了,說明他會玩東西。”
他說,嚴格來說,老君的耳朵和膝蓋似乎不成比例,耳朵、肩膀和膝蓋都特別大,但這種誇張和位移恰恰讓人感受到了壹個紳士的靈活。最讓人喜愛和敬佩的是,石雕中的老先生舉止和藹可親,眼神深邃睿智,滿臉笑容,慷慨大方,平易近人,充滿了壹種溫暖的人情味,沒有任何道貌岸然,威嚴成仙的架勢。
豁達微笑的表情,讓人感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民間,這尊老子石像也是健康長壽的象征。
泉州有句方言:“摸摸鼻子,吃120;摸摸眼睛,吃160。”意思是誰摸了老先生的鼻子就能活120年,摸了眼睛就能活160年。
當然,只有小娃娃才會相信。事實上,清源山的空氣是新鮮的,它有山野的利益。常來這裏,身心受益,不摸鼻子不摸眼睛,延年益壽。
【編輯此段】千手巖千手巖,又名觀音寺,因尊觀音而得名。千手巖位於清源山左峰,寺內紅墻素瓦,格外清新。
殿中供奉著宋代石雕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塑像。石像精美,栩栩如生,是清源山宋代石雕藝術的傑作之壹。石像前的千手千衣觀音,心地善良,神態極佳。
墻兩邊的十八羅漢像表情各異,有呼之欲出的感覺。千手巖寺,壹年四季,鼓聲晨鐘,香火不絕。寺前松柏蒼翠,峰巒嶙峋,別具壹格。
值得壹提的是,寺前的這棵植物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
7.泉州清源山的構成
短短的旅程,可以讓妳感受到古城的氣息,走在最早的石板路上,欣賞風格鮮明的民居;爬山,享受運動的快樂和大自然的魅力。去看海,沈醉在碧海藍天中,漫步在長長的沙灘上。
清源山遊記
周六,黎明的曙光剝去了夜的面紗,吐出了燦爛的朝霞。空氣中彌漫著香味。我沐浴在這溫暖的陽光下,聽著鳥兒歡快的歌唱。彼此呼應,此起彼伏。風,柔和的吹著,樹枝悠閑的閃爍著,多麽生機勃勃的景象。看到這裏,我趕緊起身問爸爸:“爸爸,這個周末有什麽活動嗎?”我們能出去玩嗎?我們不能浪費大好時光!”“嗯,好吧,我們壹起去清源山吧!“我跳了三尺高,嘴巴張得像壹朵盛開的花,久久合不上——。
壹路上歡聲笑語把我們帶到了清源山腳下。妳看,群山起伏,就像大海的波濤,露出密密麻麻的山峰。看到這壹切,我恨不得叫上爸媽,沿著羊腸小道開始我們的“清源山之旅”!
走著走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眾所周知的“老君巖”。“哦,這是老君言。眼見為實。今天,我終於看清了妳的真面目!”我忍不住拍手稱贊,並請媽媽給我拍張照,留下美好的回憶。參觀結束後,我活蹦亂跳,更不用說開心了。我像壹只淘氣的小猴子壹樣大步走著,跑來跑去。聽著,壹陣清脆的流水聲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順著聲音走了過去,“啊,多麽宏偉啊!”“是瀑布!看著山澗濺起的流水,流水在空中劃出壹道弧線飛過,瀑布下清澈的泉水讓我把泉水捧在手裏品嘗。我陶醉在這裏,陶醉在它的美麗和它的宏偉中!
清源山的每壹個角落,誘人的風景,都讓我流連忘返。
我會永遠記得這風景如畫的清源山!
秋遊國慶黃金周的壹個早晨,秋風把我帶到了這座山城的田野裏,放下了我的焦慮和煩惱。
環顧四周,田野幸福地投入大山媽媽的懷抱,真是“幸福得不能再享受了”。整個田野似乎是壹幅彩色地圖,金色、暗黃、卡其色、淺黃、深綠、墨綠、黃綠,黃綠交錯充滿了生命的色彩。清新的空氣,帶著泥土氣息的香米,深吸壹口氣讓妳覺得輕爽。黃澄澄的圓米飯直起身子,低頭深吸了壹口氣,莊嚴地等待著農民的到來。
金色責任田裏有壹個老農和壹個17歲的小夥子在割稻子。他們身後是壹堆堆放整齊的大米。秋風吹來,等待投稿的稻谷“沙-沙-”,爭先恐後,生怕遲到。過了壹會兒,年輕人走了,他的背影消失在金色和溫暖的陽光裏。
老農獨自壹人。他彎下腰,拿著鐮刀對著黃土拼命幹活。
不知道為什麽,他吸引了我的註意力,不由自主地向老農走去。或許是他嫻熟的割稻技術,又或許是他的“孤獨”?站在山脊上看著他。老農的胸和背都濕了;黝黑的臉上留下歲月的痕跡;堅硬的汗水不時越過深深的溝壑,帶著絲絲喜悅灑向空中,滴在稻谷上,濺在老農心上。田埂上放著壹把鐮刀。我的手很癢,我把它拿了起來。
“老大爺,我來幫妳!”
“不,妳的鐮刀是我兒子的。我就讓他回家讀書!”
“妳兒子上高中了?”
“我明年就要上大學了!”老農的皺紋更深了,密密的深溝裏有無限的驕傲。
我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窄窄的田埂似乎越來越寬,也仿佛看到了老農明年的“雙豐收”。
此時的陽光如火般迷人。
8.老君巖故事的介紹與傳說
泉州清源山腳下有壹尊老君巖雕像。曾經有個神話,說老君是個老頑童,過得很幸福。他經常在天庭無事的時候偷偷溜出去欣賞人間風光,玉帝知道了,就找借口蒙混過關。壹日,老先生潛入人間遊覽泉州清源山。當他看著如畫的山景,聞著沁人心脾的花香,完全陶醉在這壹切之中,壹聲聲刺耳的尖叫和驚天動地的巨響混雜在壹起,擾亂了老先生的心情。老先生憤怒地飛到發出聲音的地方。他看到壹個大火球撲向驚慌失措的人們,壹時怒不可遏,他與火球搏鬥。因為兩人的武功相差不大,壹時難以分辨。老先生使出絕招,用力壹拳,把火球打回了原形。火的本質被嚴重破壞了。他知道自己打不過這位老先生,就隨口叫了壹聲:“師傅!妳終於來了!幫幫我!”老先生轉過頭想:什麽,哪裏有人?老先生轉頭的時候,火靈已經逃走了。為了不再用火靈騷擾百姓,他獻出生命化為雕像,守護在鎮上的清源山腳下。清源山的人們非常感激和欽佩這位老先生,所以他把這座雕像稱為老君巖,成為了壹個著名的景點!
這就是老君巖的傳說,壹個歷史悠久的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