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後來秦始皇嬴政實行暴政,勞動人民修建萬裏長城,觀音菩薩可憐天下百姓,偷偷給每個勞動者發了壹條紅絲帶,讓百姓開始勞動的時候更加輕松。秦始皇起了疑心,嚴刑拷打百姓,強迫他們交出所有的紅絲帶,並把紅絲帶做成“神鞭”,用來驅山填海。無論他走到哪裏,沒有壹座山是堅不可摧的。秦始皇在岱嶴山打了三鞭。戴嶴山被神化了,卻紋絲不動,留下了“三鞭子趕不動戴嶴山”的神奇傳說。但秦始皇的三鞭把岱敖山打成了三個山口,分別是大凹口、小凹口和楊梅關,把山分成了四段。山北麓有壹座平頂山,山上的風洞巖是戴嶴山的第二高峰。峰頂有個洞,氣場十足,深不可測。用耳朵聽風在洞裏呼嘯,把艾草拉進洞裏,馬上就跳舞,飄出洞來。洞前有個尼姑庵,叫風洞寺,建於清朝康熙年間。院中有壹株千年黃牡丹,根壯花茂,每年春天都吸引不少遊客前來觀賞。
太大的缺口是石碑嶺。山脊上壹排石筍,看起來像是宮女的儀仗隊,奇怪的石質宮女簇擁著,行李箱、床、櫃子,壹應俱全。據說這是東海龍王十夫人和當地壹個淳樸農民之間愛情故事的見證。跨過母獅嶺就是山的頂峰,它位於同、魯、宗三縣的交界處。在山腳下,有壹座古老的寺廟叫“洪鈞寺”。據說和東海龍王的祖先在巨敖托山之前就在念經。這座寺廟曾經被廢棄,現在發展到了壹定規模。山上有許多奇怪的石頭,有壹種自然生態森林花園的美。這座山從東到西與龍王山頂遙相呼應,仿佛洪鈞和東海龍王的祖先在談論儒家經典。
兩山之間,有壹片壹千多畝的平地,是姚家墓地。這是明代姚家花大價錢買下的墓地,用來埋墳,風水極好。靠近山腳下有壹座古墓,墓前立著壹塊石碑,上面刻著“明代書法家姚公崔林之墓”。相傳此墓為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姚鼐所葬,著名的“石爻蘑菇墓”也葬於此。解放前,這裏只允許安葬姚家的靈柩。解放後,因其風水,這裏長年埋著幾十萬座墳墓。每年清明時節,至日都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上山掃墓。
戴嶴山的奇妙不僅在於它的奇峰,還在於它的怪石。數十裏外的方圓,勝似磐石盆景園,被譽為“中小皖中的桂林”。整個山中,奇形怪狀的巖石,或臥或立,或升或蹲,似人似鳥,各種動物之旅應有盡有。從東到西,洞穴、石柱、石筍層出不窮。位於龍王嶺西側,前洞大,後洞小。洞石上有虎爪標記,洞內可容納數十人。上山放牛的人下雨天經常去這個山洞避雨,放牛的孩子也經常鉆進這個山洞裏玩耍。
又名“石小姐”,位於三振庵東側。十塊巨石依次排列,猶如十個美女,栩栩如生。廟對面山上的大猴石、小猴石、蟾石、龜石、牛頭石、油鹽石,各有千秋,妙不可言。還有壹些景點,如觀光天空,仙府,飛石,升天。
有山的地方就有水,水是流動的。戴嶴山森林茂密,生態環境優美。多條溪流在山下匯聚,形成曾莊水庫、姜莊水庫、漢唐水庫三座水庫,被定為省級“小-2”水庫。方圓數十裏的岱澳風光集中在這三個水庫中,群山倒映,令人嘆為觀止。水庫的水清澈見底,魚蝦漫遊,烏龜戲水。水溫冬暖夏涼,即使是百年壹遇的大旱也從未幹涸,既保證了當地居民的農田灌溉和人畜飲水,又是遊客垂釣的最佳去處。這水煮粥甜,做菜香,有奇聞。很多疑難雜癥患者長期飲用可以康復,所以有點迷信,使得越來越多的香客進山許願。山腳下的村子被稱為“長壽村”,這裏八旬老人、八旬老人、百歲老人比比皆是,有帥氣的小夥子,也有漂亮的姑娘。
戴嶴山位於桐城、樅陽、廬江三縣交界處,交通便利,四通發達。周邊有浮山、湯池溫泉、周瑜墓、空城老街、桐城文廟等著名景點和文化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