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風水羅盤 - 陜西可以種植麻竹嗎?

陜西可以種植麻竹嗎?

可以

麻竹(D.latiflorus Munro)

種中文名:麻竹

種拉丁名: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種別名 :甜竹、大頭典竹、大頭竹、甜竹、吊絲甜竹、青甜竹、大葉烏竹、馬竹等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屬中文名:牡竹屬

屬拉丁名:Dendrocalamus

地下莖為合軸型。主幹高20—50米,粗10—30厘米,節間長45厘米。莖籜質地堅脆,背部稀疏貼生易落的深棕色小刺毛;籜葉呈卵狀兼披針形,長6—15厘米,寬3—5厘米,上面具有淡棕色小刺毛;枝條常反生於主莖之上部,每小枝具葉7—10枚,葉鞘上部貼生黃棕色細毛;葉片寬披針狀或披針狀矩圓形,長橢圓形,長1 5—35厘米,寬4—7厘米,次脈11—15對,小橫脈顯著。小穗長12—15毫米,寬7—13毫長,含6—8花,紅色或深紫色。稈近直立,高達25m,徑8-25cm,節間長30-50cm,幼稈表面被白粉,節微隆起,稈基數節於節下具黃棕色毯毛狀毛環,並於稈環上具根點。籜鞘呈圓口鏟狀,頂端兩肩廣圓,鞘口甚窄,背面被易落之稀疏棕色刺毛;籜耳微弱,線形外翻,鞘口遂毛稀少;籜舌高2-4mm,邊緣細齒狀;籜葉翻轉,卵狀披針形。葉片大型,長18-30cm,寬4-8cm。筍期7-9月。筍味鮮美,為優良筍用竹種,竹稈可紮排,作水管及建築用材。

分布: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臺灣等地。浙南、贛南有引種栽培。

形態特征:竿高20-25米,直徑15-30厘米,梢端長下垂或弧形彎曲;節間長45—60厘米, 幼時被白粉,但無毛,僅在節內具壹圈棕色絨毛環;壁厚1—3厘米;竿分枝習性高,每 節分多枝,主枝常單壹。籜鞘易早落,厚革質,呈寬圓鏟形,背面略被小刺毛,但易落 ,去而變無毛,頂端的鞘口部分甚窄(寬約3厘米);籜耳小,長5毫米,寬1毫米;籜舌 高僅1—3毫米,邊緣微齒裂;籜片外翻,卵形至披針形,長6—15厘米,寬3—5厘米, 腹面被淡棕色小刺毛。末級小枝具7—13葉,葉鞘長19厘米,幼時黃棕色小刺毛,後變 無毛;葉耳無;葉舌突起,高1—2毫米,截平,邊緣微齒裂;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15—35H(50)厘米,寬2.5—7(13)厘米,基部圓,先端漸尖而成小尖頭,上表面無 毛,下表面的中脈甚隆起並在其上被小鋸齒,幼時在次脈上還生有細毛茸,次脈7-15對, 小橫脈尚明顯;葉柄無毛,長5—8毫米。花枝大型,無葉或上方具葉,其分枝的節間堅 硬,密被黃褐色細柔毛,各節著生1-7枚乃至更多的假小穗,形成半輪生狀態;小穗鄉卵 形,甚扁,長1.2—1.5厘米,寬7-13毫米,成熟時為紅紫或暗紫色,頂端鈍,含6— 8朵小花,頂端小花常較大,成熟時小花能廣張開;穎2片至數片,廣卵形至廣橢圓形, 長約5毫米,寬約4毫米,兩表面之上部均具微毛,邊緣生纖毛;外稃與穎類似,黃綠 色,惟邊緣之上半部呈紫色,長12-13毫米,寬7-16毫米,具多脈(29-33條),小橫脈明顯;內稃長圓狀披針形,長7壹11毫米,寬3—-4毫米,上半部呈淡紫色,脊間2或3脈,兩脊外至邊緣各有2脈,脊上及邊緣均密生細長纖毛;鱗被不存在;花藥黃綠色,成熟後能伸出小花外,長5—6毫米,藥隔先端伸出成為小尖頭,其上還生有微毛;子房扁球形或寬卵形,上半部散生白色微毛而下半部無毛,具子房柄,有腹溝,其長約 7毫米,花柱密被白色微毛,柱頭單壹,與花柱間無明顯界限,偶或柱頭2枚。果實為囊果狀,卵球形,長8—12毫米,粗4—6毫米,果皮薄,淡褐色。

用 途:本種是我國南方栽培最廣的竹種,筍味甜美,每年均有大量筍幹和罐頭上市,甚至遠銷日本和歐美等國。竿亦供建築和篾用,庭園栽植,觀賞價值也高。

產地分布:產福建、臺灣、廣東、香港、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在浙江南部和江西南部亦見少量栽培。越南、緬甸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我國臺灣和香港。

壹、麻竹的種植方法

1、選擇土地。麻竹是易生快發的天然作物,適宜的地方範圍很廣,山坡、平地、房前屋後、壩頭地邊、路邊河邊,只要氣溫適宜,有泥土的地方都可以種植。但從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的角度考慮,壹般在25度以上坡度的山地種植為好。

2、練山整地。種麻竹壹般是冬天練山,次春種植。整地有兩種方法。①全面開墾山地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將山地燒光或撥光,然後全山翻墾。這種方法在麻竹種植的當年和次年還可以間種木茨、花生、生姜等其他作物,以便以短養長,提高土地利用率;②點種墾地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在燒光或撥光山地來不及全面墾山的情況下,可按種植規格的距離,在預定下種的點將直徑1米大小的地方深翻挖松,壹般深翻至40公分即可,然後將泥土敲碎(註意不用將泥土挖起來成穴),筍竹種下後,隨著其生長發蔸才邊除草,邊向周邊松、翻土。這種方法可以趕時間、搶季節。

3、種植規格。種植規格可以根據土地的肥瘦和山地的坡度大小來確定。壹般每畝種植60~70棵。好的地方可蔬壹點,瘦的地方可密壹點。因為麻竹三年後是收成旺期,從管理除草、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經濟收入的角度去考慮,初種麻竹開始可以密壹點,待麻竹發蔸大棵後再進行蔬棵,可每間隔壹棵蔬掉壹棵。

4、種植季節。麻竹種植時間壹般在農歷正月下旬至4月上旬, 最佳的種植時間是清明前後的春分至谷雨這壹個月時間。陰雨天氣種植的成活率最高。

5、種植的做法。按種植規格的要求確定距離後,在翻松的地上邊打穴邊種。種進不宜太深,也不宜太淺,可根據種苗的大小來打穴。如果種育成的竹苗,壹般在15公分深為宜;如果種筍蔸,則以泥土蓋過竹種頭為宜。不論種那種種苗,都必須用碎泥壓實壓穩竹頭。

二、麻竹的管理方法

1、新種麻竹的管理。麻竹在新種的當年管理最為重要。如果能保持泥土濕潤、新種的麻竹壹般壹周後便發新根、麻竹壹般都不用淋水,但最主要不要將壓實的竹頭碰松,新竹種長出的葉子壹定不要被牲畜殘吃。

2、施肥。麻竹壹般在肥沃的地方是不用施肥的,但為使其生發快,早見效,可視生長情況進行施肥。有條件的地方以施用土雜肥、垃圾肥最好。也可施用化肥,當年新種竹壹般在6~7月份施肥,每棵施用尿素2兩。第二年以上麻竹可在每年的4~5月份施肥,每棵施用尿素4~5兩。施肥時應註意不要損傷竹根,可在離竹頭50公分處打壹小坑,把化肥放下履土壓實即可。

3、除草松土。新種麻竹壹定不要被雜草蓋過竹頭遮住太陽。新種壹二年的筍竹最好壹年除草松土兩次,第壹次結合施肥在4~5月份;第二次在10~12月份。三年以上的麻竹每年至少除草壹次,壹般在9~12月期間。為了省工,也可以施用除草劑除草,噴施除草劑要註意不要將藥劑噴到筍竹的葉子上。

4、留母竹的方法。新種麻竹當年壹般有2~4條小筍長出,第壹年所長的筍除保留壹條粗壯的作母竹外,其余的應全部砍掉,以後四年內都不用留母竹,以利麻竹發蔸生長。

三、麻竹的采收方法

1、砍筍時,以竹筍長至露出2~3個青筒時采收效益最好。

2、砍筍的位置是地面以上筍頭的第壹個節上面2公分處, 不要損壞筍頭。

3、砍筍時應使用專用的薄型筍刀。砍下的竹筍壹節壹節剝去筍殼切下嫩筍肉即為鮮筍。

四、筍幹的制作方法

根據竹筍收獲的多少,先制作壹個1~1.5米高直徑稍小於煮筍鍋的圓柱形空心木房,將木房放在筍鍋上面,鍋底墊壹個蔬眼的竹篩,以免筍肉貼緊鍋底而被煮焦。將收獲的鮮嫩筍肉放進鍋內,先放筍筒,後放筍尾(每鍋可放鮮筍肉300~500斤),放至木房頂端,加十斤清水,再用尼龍薄膜將木房的頂部封好,用幹柴煮熟(壹般每鍋煮2~2.5小時)。然後將熟筍肉取出涼冷或用冷水冷卻後放在竹笪上曬幹,曬的時候筍筒,筍尾分別曬,曬了壹天後將筍筒用手剝開,壓平,筍尾剝開還可以分出筍衣。晚上收回來後要壹層壹層疊裝在木房、瓦缸或薄膜袋裏壓實封好,第二天再翻出去曬,壹般4~5天即可曬幹。曬至七八成幹時要將筍片壓平直,那時可不用疊裝密封。曬幹後應分別將筍片、筍尾、筍衣用薄膜袋封裝好待售。如果遇上陰雨天,疊裝在木房、瓦缸或薄袋的筍只要密封好加石頭等壓實,壹二月都不會壞的,待晴天再拿出來曬。如果要制作發酵筍幹,即把煮熟的筍筒、筍尾直接放到木房、瓦缸、薄袋或打好的發酵池內疊裝封好上面用石頭等物壓實(不用添加任何材料),原封不動地存放8~10天後再取出來,按上述方法曬幹即成發酵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