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古稱潁州。潁州在三國時期周瑜訓練水師的“於恒造船廠”之內,屬於“惠普地”。小金鄉浮於唐末。250年後,南宋皇帝趙建立燕三年(1129),建立鄉,隸屬平陽縣。至於為什麽叫金舟鄉,有人說金舟鄉從海上漂來的時候,有沈船,有金銀首飾;有人認為這是因為金舟鎮南部有金子山和富川山,它們是以彼此的名字命名的。從湧泉寺的興衰、嶴的石馬、石的陪葬品、梅嶺的摩崖石刻,可以看出從晚唐到宋代,商賈逐漸聚集繁榮。
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朱元璋命護國公唐河在金舟鄉建城,改名金鄉衛。明朝金鄉衛掌管平陽縣所有水陸村落,直抵蒲門、前湖。北至沙園(今瑞安)、寧村(今甌海)、海安(今樂清)。
金鄉魏* * *有十壹個村,十五個田。
11個村分別是:廟後村、玉門村、八嶴村、大嶴村、鹽亭村、大中村、小仁村、石塘村、石坪村、大峪村、小峪村。
十五、半湯、尖山、白起、馬集、鳳凰、猴頭菇、商鞅、碧灣、東港、靈門。
下面還有很多橋墩。如現存的古煙墩山煙墩位於大余鎮小嶴村的墩頂,海拔約250米,是明代抵禦倭寇的警報設施。占地面積100平方米,高約7米,頗為壯觀。現在基本完好,是明代抗日鬥爭的珍貴實物。1988被列為蒼南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金鄉魏城墻周長9裏30步,總長1.420尺,墻高1.9尺,趾厚2尺,口1.650口,巢43個。有四個城門,東門和徐穎門;南,靜海門;西,來涼門;北,望京門。建立塔。曾經有四個水閘,現在還剩兩個。城市結構是不規則的條狀堆砌而成,裏面夯的是黃土和碎石。由於歷史變遷,僅保留部分城基、北門、西門、南門、西門及西門上方的魁星閣。城墻外有完整的三五十米寬的護城河。城裏的河流通過水門與護城河相通。護城河上有壹座吊橋。
衛城魏廳前有廣濟兩個大倉庫和小倉庫,占20多個房間,用來收取和支付魏提供的糧食。巍山(獅子山)上,唯亭有個了望臺,可以俯瞰海防,靠近倉庫。倉前倉後還有土地廟,寓意土地爺會保佑倉儲事件,安然無恙。
(2)八卦幹坤布局
信國唐人和信國唐人設計的衛城有兩個特點:壹是軍事防禦;二是南京故宮劉吉吉設計的“八卦乾坤”布局。
八卦有“八卦六爻”,東西方向由北向南平行排列。金鄉現在叫八巷為六爻中的第壹巷,三巷為六爻中的上巷。有連續性,也有不連續性。連為陽倔,破為陰倔。弄堂的建築是斷斷續續的,陰陽交替,與卦中的陰陽相對應。六十四卦中有壹卦是由六個卦組成的。根據《易經》中的形象比喻,可以理解劉基辯解的目的。比如如果是晉書裏的占蔔,講的是戰備戰術。但由於歷史久遠,歷經滄桑,現在已經無法辨認哪條巷屬於陰或陽,所以無法確定當初劉垚巷屬於哪壹個占蔔,但可以肯定的是衛城是八卦幹坤的布局。
據劉垚巷:金鄉應該只有六條巷,為什麽有八條?實際上,它是劉垚巷、馬葭巷和牛巷(又稱莫林巷)。這兩條巷是建城後修的,牛巷是守軍入魏後宰殺牛羊的地方。馬巷是士兵磨礪馬匹的地方或馬廄。牛巷與橫街平行,從李和街到天等巷;麻香的地址在文昌閣的西邊。至於現在民間所稱的南門壹、二巷,那是民國以後的事了,以前沒有這種巷。四城門的命名也有文王八卦的痕跡:若震東,則為春,五行屬木,日出在東南角,故東城門為門。交換西,為喜,為秋五行屬金,故西門為涼門。至於北望京門和南京海門,後人的主體意識已經明顯滲透。
衛城除四門外,還有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門,形成八八卦九宮格局:休、生、傷、杜、景、死、震、開。例如,西南是死亡之門,也就是甘西鐘毅的所在地,現在是壹個古戰場遺址。這是殺死敵人的最佳地點。如果敵人從大漁、小漁方向進攻金鄉,守城士兵從南門進攻,敵人必將推進到甘溪戰場。兩邊都是山,沒有別的路,敵人會被打死;如果倭寇逃到西部,那就誘敵深入腹地,成為甕中之鱉。
衛城的東北和西北,八卦屬於生辰門和開城門,正北是休門。因為當時是金鄉北門外的壹個馬平川,到了巴敖、麥城,是我軍將士休養生息的好地方。現在是基本農田保護區,是江南人民賴以生存的沃土,子孫後代的興趣在這片家園上倍增。
從這個角度來看,當時在金鄉設置守衛,選擇這樣壹個符合八門九宮格局的地理位置,不能不說匠人壹心壹意
朱洪武建國後的民族政策是劉基提出的“築墻高築,廣積糧,穩治天下”的九字戰略國策,這也是朱元璋下令唐河“沿海駐防”,在全國沿海設立59個駐軍的歷史背景。南京故宮的布局和金鄉如出壹轍,是劉基的八卦城。南京有“玄武門”和“玄武湖”,即采用八卦中的“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作為城門的命名方法。
所以金鄉的“挖田河”長年改造成水池,金鄉中學老師夏壽安將其命名為“坎池”,也取八卦中“南離北離”之意,也寓意救火之意,也沿襲了金鄉是八卦之城的宗旨。
金鄉的布局,與其說是出於陰陽風水的需要,不如說是出於劉基軍事防禦的需要。嚴格地說,劉壹巷當時是壹個六排軍營,不接待居民。陰陽時斷時續,是軍營的內部通道,容易相見。車道寬度只有兩三米,兩匹馬不能並排跑。這種布局最適合巷戰,可攻可守。壹旦城門失守,還可以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與敵人戰鬥,讓敵人進入迷宮。金鄉圍的中心是倉橋和小倉橋。是部隊囤積口糧的地方。三國曹操都是在重兵把守下囤積糧草。倉橋和小倉橋的屯糧方式正是基於這壹軍事戰略。由於劉基的用兵戰術,在建城之前,南運河早在1384就從河頭延伸到金鄉倉橋。現在倉橋的碣石(建於洪武十七年)、西水門的魁星閣等遺跡都可以作為歷史見證。
鯉魚河的設計不是為了排放汙染物,而是為了運輸糧食。當時,在軍事緊急情況下,司城門的吊橋不能被吊起。糧草主要通過水門運送到衛城腹地儲存。
七口井也用於軍用物資。不僅是為了解決平時的飲水問題,也是為了防止在被圍困的緊急情況下軍民斷水。所以挖井選在獅山的陽,方便守城墻的士兵飲水。很多考慮都是基於軍事需要。唐河在金鄉設立衛隊,可見劉繼智的用心。
補充回答:金鄉起源於晉唐時期(317-907),黃河中下遊地區很多人為躲避戰亂和饑荒而逃往南方。位於海東南角的梅峰、瀛洲,氣候溫和,也有部分北方人。定居下來,以捕魚為生。他們生活在山區或島嶼,他們是開發金鄉的祖先。
金鄉的歷史習慣上是從宋元開始的。這是因為“小金鄉”浮於唐末,金鄉可溯。而且宋元以來就有文獻記載要孝順:有古建築,有歷代人才,有民風,在中國已經占有壹席之地。歷史上的金鄉是由人類活動的成果記載在歷史上的。
金鄉的歷史發展,關鍵是要用二十年的時間來建駐軍。禁衛軍的官兵都是世襲的。他們駐紮在金榮鄉,帶著家人來到遷安老家,用官方的“衛鋪”文書取得了“吉煒”,後被稱為“衛家”。明初魏氏由16姓19族412戶2000人組成。到明朝末年,子孫繁衍,衛城居民約1000人。陳倉起義、順治遷邊後,魏人大量遷徙或死亡。復展後,非魏人在城中雜居,原來的魏人成了少數。魏人和非魏人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發展農耕,從事農耕;發展民漁業,抓東海內澇;發展文化,培養農村人才...金鄉右史的壹切,都是金鄉人的創造。
金鄉人起源於黃河流域,是華夏子孫。金鄉人的創造,不僅僅是對金鄉的貢獻。
唐代靈峰的淩雲寺,北部梅峰的湧泉寺,北部的元佑橋,唐宋時期小口、大禹南北的交通口岸,南宋時期金舟鄉的淘金熱,南宋時期的吳語陡門和戴,時代的方夏兄狀元,元仁宗時代的詩人高晨、瀛洲三傑。
作為抗日重鎮載入史冊的金鄉,有很多不可磨滅的功績,但主要還是抗日將士和人民的功勞。在漫長的抗日征程中,金鄉人民堅持生產和戰鬥,使這片神聖的領土屹立在東海之濱,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輝煌歷史。而且,金鄉人壹直在曲折中發展著金鄉的歷史,使它進入壹個嶄新的今天,留下燦爛的明天。金鄉人無愧於偉大的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