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妍古鎮哪裏好玩?
玩完元謀土林從雲南保山回昆明。據說在不遠處的祿豐縣城西北的玉壁山腳下,有壹個叫黑井的古鎮。這個鎮有2000多年的歷史,以生產井鹽而聞名。開車進入黑井鎮,就像走進了早已湮沒無聞的暗井。我看著五馬橋頭的黑井,借助破損的石頭和木頭,讓想象穿透平面。出現在我腦海裏的,不僅僅是時代的傷痕,還有曾經的輝煌。就是這個小城,曾經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裏富庶非凡,在雲南歷史上幾個朝代都輝煌過。黑井因鹽而興旺,因為它富含井鹽。古代是雲南產鹽重鎮。隨著鹽業的發展和繁榮,隱藏在深山中的黑井已成為壹個知名而富裕的商業中心。歷代以來,鹽都是政府獨家擁有的商品。對於邊疆來說,鹽就是錢,鹽就是財富。每天,成千上萬的商隊和運井鹽的鹽商在這裏來來往往。讓荒涼交通閉塞的黑井鎮走向巔峰。鼎盛時期,黑井鎮繳納了雲南全部鹽稅的64%。各種文化開始在這個兩山夾縫、土石稀少的彈丸之地交匯融合,形成了獨特的鹽文化。盡管有心理準備,小鎮還是出乎我的想象,小鎮的小街又短又窄又彎。但是小黑井很有特色,小的令人向往,難以忘懷。這裏沒有大好山河和民族風情,只有鹹鹹的龍川江和壹個蕭條的小鎮夾在兩座光禿禿的大山之間。小鎮上除了散落的無味的農村新房,到處都是破舊的老建築和尚未走出失落的居民。古鎮周圍的山坡上可以看到用石條鋪成的狹窄鹽道,是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的蜿蜒險要的羊腸小道,只能通過人和驢馱的貨物。在高山上,仍然有當年收鹽稅的塔。這是古代的交通,也是運鹽騎兵與外界的聯系。至今古鎮沒有壹條柏油路,狹窄的石板路上有參天大樹交織。在古鎮周圍幾英裏的地方,仍然有鹽廠以傳統而古老的方式生產井鹽。解放前,當地鹵水資源逐漸枯竭,海鹽的大量入侵和煮鹽成本的上升,井鹽的市場需求日益減少,黑井最終衰落,壹個遙遠而深遠的繁華世界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靜靜地睡在山裏。現在古鎮的居民從來不吃海鹽,所以在那裏吃飯壹定要吃井鹽。當地人的名吃只有當地的鹵豆腐,井鹽的生產規模也今非昔比。遊客可以自己制作鹽塊,雕刻成紀念品,是很好的旅遊紀念品。鹽場的公路邊有壹小塊壹小塊的耕地,每家的地界都是用高大的仙人掌做的,有壹棵樹那麽粗。顯然是壹個暮年壯士。如今,黑井鎮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卻留下了唐宋風情的街巷和古韻的民居。由於交通不便,黑井鎮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古建築,村鎮布局依舊。令人驚訝的是,古鎮內還有西式建築,足以見證布萊克威爾的繁華和與外界的融合。從進入小鎮的第壹條街的盡頭,就是肖傑將軍廣場,這是黑井的標誌性建築。光緒二十七年,皇帝在黑井、郎靜和袁永敬為78名貞節婦女建了壹座石牌坊。其精湛的工藝,精巧的做工,莊重的造型,近乎完美的雕刻,在整個西南地區都是獨壹無二的。每壹個走進黑井的遊客,都要從這座牌樓下經過,感受她的存在,仰望她的尊嚴。我撫摸著牌樓下的石獅,思緒萬千:不知道這是道德楷模還是精神枷鎖?是難能可貴還是可悲?肖傑總作坊屬於歷史上那些固執於女性方式的黑井寡婦,最後死而不復婚。黑井鎮呈現給人們的是唐宋風格的街巷,明清風格的民居,散落在街巷和古墓、古跡中的木雕、石雕。在明代建築風格濃厚的大龍寺古戲臺上,手雕木刻的牌匾上“淩源普澤”四個字,字體鮮明,是雍正帝對會澤黑井鹵水四個方向的中肯評價。古鎮周圍有很多寺廟,但很少還有香火。現在從這裏還可以到達觀音寺、藏經閣、真覺寺、香山寺、大龍寺。據說在鼎盛時期,布萊克威爾有75座佛教寺廟、清真寺,甚至天主教堂。住持,神父,有自己的師父,香客有自己的需求,煙火不斷。當時黑井致富後,富可敵國,同時投資辦學,學的人也風雅。孔廟的建設就是壹個例子。現在黑井小學,當年的文廟占地6000平方米,建於明朝萬歷年間。它是黑井最大的建築群,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當年的宏偉。當地首富吳偉揚是民國時期最大的黑井廚紳,吳佳大院全木結構。由於當地木材匱乏(久煮鹽燒),古鎮的石屋、石牌坊都是用紅石砌成的。誰能用木頭蓋房子,誰就是土豪。吳佳庭院使用的木材薄得可憐,房間也非常狹窄。據說那個看起來很不起眼的木質建築,花了幾十年才建成。據說當時的五寨確實豪華,政府不得不規定吳佳的城門在鄭捷不得打開,以免給衙門掃了興。如今人去樓空,房子頹廢。神秘幽靜的五寨小巷,氣勢磅礴的朱門,令人不寒而栗的棺槨,雕龍繪鳳的飛檐、窗、門、瓦,搖搖欲墜的樓體結構,瘋狂的文革口號...過去的輝煌和今天的破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我仿佛在兩個時代之間夢遊,感受著曾經與我們今天緊密相連的壹代文明的死亡所帶來的沖擊。穿過五馬橋,進入第二條街,這是過去黑井的主要商業區。這是壹條古老的商業街,狹窄的街道是由石頭條組成的。現在仍然有很多酒店,餐館和商店,它仍然保持著壹個窗口和壹個平臺的商店的特點。只是規模和數量都比過去全盛時期遜色不少。飯後走在街上天黑了,人也少了,只有幾家店還在營業。昏暗的路燈拉長了小鎮上稀疏的身影,聽見舞廳裏傳來港臺歌手的歌聲,有些尷尬。深吸壹口氣,感覺有壹股百年老酒和五彩銅銹的混合味道,像是壹個輝煌的時代和壹個瘋狂的時代同時被壓縮。今天的歌舞生活與曾經的輝煌和繁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沿著街道走到盡頭,可以看到類似古城墻的建築。據當地人說,那是當年的防洪大堤,叫慶安堤。這座堤壩用來保護古鎮免受水患。現在,河溝幹涸,慶安大堤沈睡。它雄偉的身軀可以見證過去洪水的規模。因為當地的石頭是紅色的,所以慶安大堤是用紅色的巨石砌成的。鎮外的五馬橋橋面很寬,可供兩輛車並行使用。這座橋建於700多年前的元朝。據說五馬橋是今天黑井鎮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文物。黑井鎮由於當地經濟不發達,道路條件差,在古鎮裏仍然很少見到汽車。本地人結婚時能有小臉見新娘,已經是很大的榮幸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工具是“驢的”。標準的“驢車”:小驢拉的膠輪車上安裝三排座椅,然後安裝遮陽棚。因為成本低,“毛驢”的生意好。經常看到來來回回趕集的毛驢載滿了蔬菜,活豬活禽裝在筐裏跟人壹起騎。村民們坐在骯臟的座位上,互相有說有笑。在古鎮裏,商業街上已經出現了專門做旅遊生意的“毛驢”纜車乘客。在等待客人的時候,動物們啃著掛在頭上的袋子裏的草料。雖然不漂亮,但是很實用。這樣不會浪費,不會汙染環境,也不會有其他動物搶食。這種車幹凈漂亮,我哥也是導遊。這座充滿博班歷史的古鎮充滿了生活的安逸,沒有匆忙的人群,沒有看不見卻壓抑的空氣。每天只有幾趟車,中午有壹趟攀枝花來的火車。每天,火車都會準時帶遊客觀光。過去所有的財富都沒了。然而,黑井沈積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再次吸引了世人的艷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