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縣位於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東接舒城縣,南接嶽西縣,西接湖北省金寨縣、英山縣,北接六安市。霍山縣植被豐富,物種眾多,森林覆蓋率75.01%,生物物種6500多種。2010被評為國家級生態縣。
歷史演變編輯器
安慶的名稱始於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當時德清軍的名稱改為安慶軍。由同安郡(隋大業三年設立,今桐城)和德清軍(北宋五年設立,設在懷寧,今潛山縣梅城)命名。南宋慶元元年(1195),“以南宋寧宗為藏身之處,周樹升為舊安慶府”(治潛山安徽古城),亦稱府名。周樹古稱“唐生郡”,文獻記載為漢武帝元豐五年(公元前106年)第壹次南巡,“作盛唐之歌”。今天新安青城的居民叫宜城都。登雲坡原名聖堂山,山腳下的河流是聖堂灣古渡口。相傳東晉詩人、風水堪輿家郭璞曾登唐山觀長江,說“此地宜城”,故安慶城別稱“宜城”。安慶市始建於南宋。南宋嘉定十年(1217),金人破光山(今河南省潢川縣),邊關警察甚多。知府黃幹在周樹(今潛山縣梅城)舊址“築安慶備戰”;後因戰亂,南宋端平二年(1235)安慶府遷羅剎、陽察州。南宋丁敬元年(1260),駐沿江大使馬光祖為防止蒙古軍隊進攻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遷居懷寧縣,掌管伏國。此地靠近長江,易守難攻。此後安慶府保持穩定,“安慶”作為鎮名使用,與行政區名稱(府、路、區等)壹致。)並壹直沿用至今。安慶建國後,由安慶政府和懷寧縣統治至清末,是民國時期的專署。因為安慶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安慶也是控制金陵的“西大門”。所以從明朝末年開始,巡撫也壹直鎮守此地。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安慶還是安徽省政治部和安徽省省會所在地。1949年4月,安慶解放。同年成立安慶市,由安慶署領導,屬皖南行政區,設在安慶市,轄安慶市、懷寧(在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在金溪鎮)、嶽西(在衙前鎮)、潛山(在梅城鎮)、桐城、桐廬(在唐家溝)。1951年,桐廬縣更名為湖東縣。安慶市成立於1949,由安慶機構領導。1951年,安慶市改為皖北行署直轄。1952安慶由省直接管轄。1960安慶市委托安慶代理領導。1961,安慶改為直轄市。1965安慶市劃歸安慶機構領導。1979安慶由直轄省改為直轄市。1949設立安慶專區,屬皖北行政區。安慶機構設在安慶市,轄安慶市和懷寧(原設石牌鎮,現設高河鎮)、望江、宿松、太湖(設金溪鎮)、嶽西(設衙前鎮)、潛山(設梅城鎮)、桐城、桐廬(由桐城縣設唐家溝)。1952安慶地區屬於安徽省領導。安慶市由直轄市改為省轄市。原池州特區的銅陵、貴池(池州鎮)、青陽(容城鎮)、治德(秋浦)、劉冬劃入安慶特區。管轄13縣。銅陵縣1958撤銷,並入銅官山市。原省直管的銅官山市更名為銅陵市,劃歸安慶機構領導。轄1市和12縣。65438年至0959年,劉冬、治德兩縣合並為東至縣(位於杜堯鎮)。轄1市和11縣。1961,安慶、銅陵改為直轄市。1965安慶市劃歸安慶機構領導。銅陵、貴池、青陽、東至四縣劃歸池州地區。轄1市8縣。1970安慶地區更名為安慶地區,地區設在安慶市。轄安慶市及桐城、樅陽、懷寧(在石牌鎮)、望江、宿松、太湖、嶽西、前山(在梅城鎮)8縣。1979安慶由直轄省改為直轄市。安慶地區轄8個縣。1988 8月17國務院批準:撤銷安慶地區,桐城縣、懷寧縣、樅陽縣、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嶽西縣隸屬安慶市。1996年8月20日,撤銷桐城縣,設立桐城市。由安慶市管理。2005年5月13日,安慶市郊區更名為安慶市宜秀區。[2]2011年,宿松縣被確立為安徽省省直管縣體制試點縣。經濟安慶初步形成了石油化工、紡織食品、機械汽車零部件、商貿流通四大支柱產業,以及農業、文化旅遊、建材裝備、醫藥、航運、航空、電子商務等新興環保、高科技和服務業。在國務院批準的《全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中,安慶被明確定位為三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壹、三大產業集群之壹、六大交通樞紐之壹、現代歷史文化名城、帶動皖西南、輻射皖贛鄂邊區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中國重要的石化和紡織工業基地。2013年,安慶市以150億元的GDP位列安徽省前三,突破1000億元,創歷史新高。五千年文博園二期“十裏畫廊”景區:將中國的往事整合成四幅獨具特色的立體畫卷,總長2000米,由三百六十行文化園、清明上河圖文化園、煙雨江南文化園、創意石世界文化園組成。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博園林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特色鮮明。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博園林將會繼往開來,讓所有的遊客都能在文博園林這片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厚土上,真正享受到旅遊帶來的快樂,文化帶來的洗禮,歷史帶來的震撼!讓國內外遊客通過人文旅遊更多地接觸和感知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讓中國文化影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