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夏秋之交,淅瀝的小雨為南京迎來處暑節氣,“壹雨見秋”的天氣飄然降臨。(南京晨報)9月6日,互聯網上出現壹條消息:“南京大學開班授‘建築風水’”,使這裏又成為海內外關註的壹個熱點。報道說“昨天,早報記者從南京大學易學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和建設部中國建築文化中心等聯合舉辦的“建築風水文化”培訓班將於10月1日開班,並將在國內首次開展‘建築風水文化師’認證,經考核合格者可獲得建設部中國建築文化中心頒發的“建築風水文化執行官(師)職業資格證書。”(東方早報網)
看風水盡管由來已久,但在中國社會中,始終處於卑微的地位,為主流文化所不齒;及至近代,更被公認為迷信,現在竟由規定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知名大學開班培養風水先生,自然格外吸引人們的眼珠。
輿論嘩然,“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是出售‘護身符’?--質疑南京大學培訓‘風水師’”,“‘風水’認證培訓?當心迷信借屍還魂”,“‘建築風水師’難逃巫婆神棍之嫌”,“‘風水文化師’且慢進大學”,“穿上‘名校馬夾’風水還是風水”...批評者眾,公開贊成此舉的似乎不多。
9月13日,葛劍雄教授援引中華人民***和國憲法在報上發表文章,請建設部表明態度;隨即建設部也有了說法,據華夏時報9月14日報道:“建設部該負責人稱,作為壹個行業的主管部門,建設部壹直都是遵循著科學發展觀,本著科學求真的態度來開展各項本職工作的。目前建設部對學術界內對建築風水學的探討研究表示尊重。同時,建設部從來沒有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開展有關“建築風水師”認證培訓並有頒發證書的行為。”
前此,南京大學校方和南京大學哲學系均已表態,此事與他們無關,是個別退休教師的個人行為。9月8日晚上,負責這個培訓班工作的徐韶杉已黯然將其招生辦公室門上的“南京大學易學研究所”字樣摳掉了。(南京“風水班”引發激辯古建築學精華?)
至此,按現在習用的說法。似乎已塵埃落地,但看得出來,開班認證風水師壹事固然受挫,風水是科學不是迷信,仍是這些人所要堅守的底線。
事發後,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南京大學易學研究所教授、江蘇省周易文化研究會會長李書有說,“建築風水不能算是迷信活動,它是中國古代的地理學、堪輿學,說它是封建迷信只能說明大多數人對風水還不了解。”他非常反感“風水迷信說”。(南京“風水班”引發激辯古建築學精華?)
研究中國古代風水20多年的於希賢說,在他看來,風水的基礎理論與中醫、兵法、武術、茶道、棋藝壹樣,是我國的陰陽五行學說,《易經》是其重要基礎著作。
於希賢說,風水在發展至漢以後,被加入了生辰八字、命理等壹些無稽之談的東西,還發展了陰宅風水,迷信成分進壹步加大。...由於風水只能在民間暗暗流傳,至今仍是精華與糟粕並存,科學與迷信混同,因此時時被人稱為迷信。
於希賢認為,風水被視為迷信的另壹原因是,從業人員魚龍混雜。“現在民間到處是壹知半解的假風水先生,除了小部分是家傳外,大多數地下風水師靠招搖撞騙為生。壹提風水,人家就想到這些人。這種情況下,要讓人們不把風水當成迷信,那倒真是難了。”(南京“風水班”引發激辯古建築學精華?)
看來不得不承認現時的“風水熱”中存在迷信,而且頗為嚴重,但按李、於二位教授的說法,那是因為這些風水師多是假風水先生,也就是說風水本來是好的,是受到了江湖術士的“汙染”。總之,中國的風水術或者說風水學是科學,王其亨教授早就說了:“風水是集地質地理學、生態學、景觀學、建築學、倫理學、美學等於壹體的綜合性、系統性很強的中國古建築理論之精華。”(1988.10.16文匯報《星期文摘》
9月12日人民網文化頻道出來壹篇文章,吳江的《換個角度看“建築風水”》援引相關專業教授(大概就是於、李、王諸位吧)的解釋說:“所謂‘建築風水’實際就是建築與地理、生態、文化的交叉學科,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上指導建築規劃,使其因地因時制宜的學問。”
還有點感嘆:“其實‘建築風水’進大學之所以受指責,原因在於‘風水’二字,如將其替換為‘建築環境綜合科學’,想必反對之聲定會減少。”無非是想說明辦這個班並非要給那些假風水先生開道,他們要傳授的是“建築環境綜合科學”。似乎僅僅是用詞不當。
但是,顯然不是改兩個字問題就不存在了,如果妳們的這個風水果真不同於那些假風水先生的風水,而是新興的壹種“交叉科學”,又何苦仍要用風水二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