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以精致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該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作品以長卷形式,采 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將繁雜的景物納入統壹而富於變化的畫面中,畫中人物1000多,衣著不同,神情各異,其間穿插各種活動,註重戲劇性,構圖疏密有致,註重節奏感和韻律的變化,筆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圖分為三個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霧中,掩映著幾家茅舍、草橋、流水、老樹、扁舟、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壹片柳林,枝頭剛剛泛出嫩綠,使人感到雖是春寒料峭,卻已大地回春。路上壹頂轎子,內坐壹位婦人。轎頂裝飾著楊柳雜花,轎後跟隨著騎馬的、挑擔的,從京郊踏青掃墓歸來。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點出了清明時節的特定時間和風俗,為全畫展開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從畫面上可以看到人煙稠密,糧船雲集,人們有在茶館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飯鋪進餐的。還有“王家紙馬店”,是掃墓賣祭品的,河裏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夫搖櫓,有的滿載貨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緊張地卸貨。橫跨汴河上的是壹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有壹只大船正待過橋。船夫們有用竹竿撐的;有用長竿鉤住橋梁的;有用麻繩挽住船的;還有幾人忙著放下桅桿,以便船只通過。鄰船的人也在指指點點地象在大聲吆喝著什麽。船裏船外都在為此船過橋而忙碌著。橋上的人,也伸頭探腦地在為過船的緊張情景捏了壹把汗。這裏是名聞遐邇的虹橋碼頭區,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名副其實地是壹個水陸交通的會合點。
後段,熱鬧的市區街道:
以高大的城樓為中心,兩邊的屋宇鱗次櫛比,有茶坊、酒肆、腳店、肉鋪、廟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的專門經營,此外尚有醫藥門診,大車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業,應有盡有,大的商店門首還紮“彩樓歡門”,懸掛市招旗幟,招攬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看街景的士紳,有騎馬的官吏,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座轎子的大家眷屬,有身負背簍的行腳僧人,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有城邊行乞的殘疾老人,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交通運載工具:有轎子、駱駝、牛馬車、人力車,有太平車、平頭車,形形色色,樣樣俱全。繪色繪形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總計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裏,***繪了五百五十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橋二十多輛,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橋梁、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征。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壹幅描寫北宋汴京城壹角的現實主義的風俗畫,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水平。
藝術特色
從《清明上河圖》中可以看到幾個非常鮮明的藝術特色:
第壹、內容豐富。《清明上河圖》在表現手法上,以不斷移動視點的辦法,即“散點透視法”來攝取所需的景象。大到廣闊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細到舟車上的釘鉚、攤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諧地組織成統壹整體,在畫中有仕、農、商、 醫、蔔、僧、道、胥吏、婦女、兒童、篙師、纜夫等人物及驢、馬,牛、駱駝等牲畜。 有趕集、買賣、閑逛、飲酒、聚談、推舟、拉車、乘轎、騎馬等情節。畫中大街小巷,店鋪林立,酒店、茶館、點心鋪等百肆雜陳,還有城樓、河港、橋梁、貨船,官府宅第和茅棚村舍密集。《清明上河圖》中畫有八百壹十五人,各種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樓閣三十多棟,推車乘轎也有二十多件。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為歷代古畫中所罕見。各色人物從事的各種活動,不惟衣著不同,神情氣質也各異而且穿插安排著各種活動,其間充滿著戲劇性的情節沖突,令觀者看業,饒有無窮回味。
第二、 結構嚴謹,繁而不亂,長而不冗,段落分明。可貴的是,如此豐富多彩的內容,主體突出,首尾呼應,全卷渾然壹體。畫中每個人物、景象、細節,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簡、動靜、聚散等畫面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達到繁而不雜,多而不亂。充分表現了畫家對社會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畫面組織和控制能力。
第三、在技法上,大手筆與精細的手筆相結合,善於選擇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於詩情畫意,又具本質特征的事物、場面及情節加以表現。十分細致入微的生活觀察,刻劃每壹位人物、道具。每個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態,各有情節。房屋、橋梁等建築結構嚴謹,描繪壹筆不茍。車馬船只面面俱到,謹毛而不失全貌,不失其勢。比如船只上的物件、釘鉚方式,甚至結繩系扣都交待得壹清二楚,令人嘆為觀止。
各方評價
白壽彜任顧問的《中國通史(彩圖本)》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全卷所繪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種車船二十余輛艘,房屋眾多,道具無數,場面巨大,段落分明,結構嚴密,有條不紊。技法嫻熟,用筆細致,線條遒勁,凝重老練。反映了高度精純的繪畫功力和出色的藝術成就。同時,因為畫中所繪為當時社會實錄,為後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張擇端”條內對《清明上河圖》的評價是壹幅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風俗長卷。畫家成功地描繪出汴京城內及近郊在清明時節社會上各階層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現的是勞動者和小市民。對人物、建築物、交通工具、樹木、水流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處理,非常巧妙,整體感很強,具有極大的考史價值。此後歷代繪制的都市風俗畫,無不受其影響。
看圖說話
輕輕打開此圖,見小溪旁邊的大路上壹溜馱隊,遠遠的從東北方向汴梁走來、五匹騾馬負重累累,前面的馬夫把領頭的牲畜趕向拐彎處的橋上,後面的馱夫用馬鞭把馱隊驅趕向前,目的地快要到了,從馱工熟練的駕驛著馱隊的神情就知道他們是行走多年的老馬幫了。
小橋旁壹只小舢板栓在樹蔸上,幾戶農家小院錯落有序的分布在樹叢中,幾棵高樹枝上有四個鴉雀窩,看起來與現在鴉雀築窩方式與高度別無二致。打麥場上有幾個石碾子,是用於秋收時脫粒用的,此時還閑置在那裏。羊圈裏有幾只羊,羊圈旁邊似乎是雞鴨圈,仿佛圈裏飼養了很大壹群雞鴨,好壹幅恬靜的鄉村圖景,不尤得驚嘆壹千多年前的宋代有如上此發達的農業與養殖業。
再看過來的畫面己是農業與商貿的接合部,右上面是壹隊接親娶妻的隊伍,徐徐的從北邊拐過來,後面的新郎官騎著壹匹棗紅馬,馬後面是壹位挑著新娘嫁妝的腳夫、馬前壹人抱著新娘的梳妝物品盒,前面壹乘轎子應是新娘坐的,因為轎子的處面都用各種草木花卉裝飾著,此可謂《花轎》;《花轎》壹詞既新娘出嫁時乘坐的交通工具就來源此民風民俗吧。轎子後面壹挑夫挑著壹擔魚肉、表示女方娘家祝福夫婿富貴有魚(余)(據民間傳說:清明時期掃墓是朱元璋時代才興起來的,《朱元璋故事》:當時朱無璋當和尚、要飯,後來參加義軍,最後當上義軍首領,當義軍經過自己家鄉時,朱元璋想到了給父母掃墓,當到了山上時,由於墳墓很多,自己離家太久,也不知道哪座墳墓是自己父母的,又由於自己軍務很忙,不能擔誤太久,後來想到了壹個主意,當時正值清明時節,當時下了壹個命令,命令老百姓在清明節必須掃墓,幾天內各墳頭都有祭奠掃墓的,只有兩座墳頭沒有人祭奠,壹看果然是自家父母的墳墓,據說從此以後,清明時期祭奠先人、踏青掃墓才成了民間習俗,明代以前這種活動放在壹年內哪天都可以,因此我認為這幅宋代畫,只因有清明二字,就說這只隊伍是掃墓活動歸來是不妥的,應是接親娶妻活動的隊伍)。
迎親隊伍漸進街市,前面的藝人立刻歌舞起來,用以吸引人們的註意,更顯出熱鬧場面,不知是此情此景引起了茶館裏幾位茶博士的註意,還是另壹件正在發生的事使他們目瞪口呆,就在旁邊壹位上身赤膊,技藝精湛的雜技藝人的精彩表演都被忽略了,茶博士他們都扭頭往這邊看,原來對面不遠處壹頭剛卸了貨的叫驢見了對面茶館前拴著的驢子,這時立刻發出了求偶的叫聲,異性相求茶館前面的驢子立刻響應,扭轉驢身前蹄起跳騰空,試圖響應,無奈韁繩拴得太牢,掙脫不得。這頭叫驢也試圖向茶館方向的驢子奔去,這時壹個小孩在驢子前奔的方向不遠,壹樁險情就在眼前,就在這千鈞壹發的時候,車旁的車夫欲向前跑出抱開小孩,但人哪能跑得那麽快呢?這時另壹車夫上前壹把抓住驢韁,壹樁嚴重的交通事故避免了,人們這才噓了壹口氣。(註:據說這驢車處原來己損壞,是以後改補上去的,值得商酌的是:前面壹個半身人像應是在叫驢與驢車中間,驢車遮住他的下半身,手上還有驢鞭,伸手正是使勁拉住驢韁,只是這位車夫伸手拉韁繩,力挽了壹樁生死攸關的險情才是作者的神來之筆)。
茶館邊的壹家農舍飼養著兩頭牛,雖然就在附近發生了壹件如此諒天動地的大事、但兩頭牛卻無動於衷,它們還是悠哉遊哉的反芻著,遠處田裏的禾苗正在茁壯成長,農夫正在為禾苗澆水施肥。
南邊壹家兩口出行,雇傭了兩頭牲口及馱夫,還有壹個腳夫挑著他倆出行所需物品徐徐向東南方向走去。
茶館前街道正對面壹個酒店,由於不經營早點所以才遲遲的撐起招攬顧客的旗幡,酒店開在散裝貨運碼頭,生意自然很興隆,只是客人正在忙生意,還不到吃飯喝酒的時間,妳看碼頭上貨主正在清點要發某地的貨物,碼頭工人正在把運來的貨物堆碼起來,準備根據運貨地點遠近,適時安排裝卸,正所謂是先上船後起坡。另壹條船也正在卸貨,在這壹、二百年樹齡的大樹枝葉縫隙中,可以看到粗大的帆桅及繩索,也應是六、七十噸左右排水量的大船了。酒店與茶館之間的街道中間,有壹個正在喊壹位打卦算命的先生,可能要他測算壹下什麽事情,是婚姻、家庭還是生意,算卦先生聽到來了生意,輕快的腳步可見他的喜悅之情。往街裏邊看過去,壹家包點店的人與壹位挑擔買賣人正在談事情,仿佛能聽到他們在對話,明天還點什麽油鹽醬醋之類東西和什麽時候結帳之類話語,再過去又是幾家店鋪字號,又是壹條大道伸向遠方並有行人騾馬行走。
再過去幾家店鋪就是主幹道汴梁大道了,主幹道兩邊車水馬龍店鋪林立,都圍著這風水寶地的貨碼頭與貨運棧了,這座貨運棧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四周街道四通八達,南邊緊靠深水港灣,有好幾艘船只停泊在港灣裏依次裝卸貨物,壹條靠碼頭的般正在卸貨,幾個碼頭工人正把象裝有糧食之類的麻袋扛下船,船倉裏有人正在翻倉與上貨,似乎能聽到船倉裏傳出給人把貨物麻袋上肩的勞動號子聲。緊靠貨棧碼頭停泊著待卸貨與裝貨的船舶,等船老大上船後就吃飯開船,貨棧前面的船老大剛結完帳正要上船,半路中正巧遇見了壹個熟人,心中記掛著趕路行船,但又不能待慢了熟人或朋友,在急切中與之寒酸家常,最後抱拳行禮告辭。這時腳步早己轉向,急奔船上去的樣子己超然若現。
碼頭的主航道中壹條貨船逆水而上,船右弦上面的水手們都在嚴密註視時刻應對,避免與停泊的船只發生碰撞。在江河走安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船頭前面壹艘停泊在碼頭,欣左預已出來壹位水手,時刻註意行船的動向,準備排除船只之間的碰撞,行進中的船只似乎要泊岸了,該船的“頭纖“(拉纖隊伍的第壹位纖夫)己回過身來招呼夥伴們收纖。再往河道上遊看去,壹艘船上有八位櫓工搖櫓,可見水流的速度是很快的,壹位舵手嚴密註視著前進方向的水情與船情。前面壹艘客船正忙著靠岸,這兒是客運碼頭,客船上有二十多人在緊張的工作,船頂的幾位船工正在收帆放桅,有的船工正在接收從汴河大橋上拋下的纜繩,準備把客船牽引到碼頭,再拴牢在岸上的栓船柱石上,以增加客船的穩性,左弦上的水手用船蒿把船撐向碼頭,以增加向碼頭靠近的動力,船頭有兩位水手壹面把船向右撐,壹面扭頭註意碼頭,用以使客船對正碼頭調整撐船力度,另壹位船工手拿撐蒿右手向前揮動、指揮碼頭的船工接應,看來他應是此客船的水手長了。客船體形寬大穩性相當良好,船工各司其職工作相當熟練,動作非常協調,看來是壹幫素質非常高的船工,倉體與倉面有封閉與阻隔,並有倉門便於客人出進,船沒停穩之前倉門決不打開,安全措施相當嚴謹,可以斷定是壹艘安全性能良好的長途客動船。
碼頭上還有不少人向客船上招呼,他們是迎接自己家人或親朋好友的,有的還上了汴河大橋,借大橋的高度招呼,以便早點見到親人,旁邊壹只小壹點的客船上也有人揮手呼喊,那是在招攬生意,呼喚需要到分河航道碼頭的客人,可以想見當時汴河流域的交通多麽發達,水旱各路構成了很大的客運貨運交通網絡。
汴河大橋氣勢不菲,高大得使汴河流域最大的船舶都能順利穿越,寬闊堅固得能並排行駛幾輛裝滿貨物的畜力車,從橋的結構來看也是壹個很大的創造,整座大橋全部由木材修建而成,可能當汴河水流很急,河床中不利於修建橋墩,當時的工程技術人員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把整根整根的大木材並列鉚接榫合,以支撐大橋的跨度,橋面又用成排的木料鏈固杵緊,使之形成壹個碩大堅固的整體,並分散了負重使跨河木料受力均勻,試想在壹千多年前,沒有工程機械的情況下,把這麽大的木料橫架在河道上,建築的難度可想而知,工程的浩大是多麽的氣壯山河。在橋邊有牢固的護攔,以保障車馬行人的安全,使工程的使用性能與質量達到了無可挑剔的境界。
汴河大橋是兩的咽喉要道,橋面上車水馬龍熙熙攘攘,由於過往行人多人氣旺盛,商販不失時機的占道經營,有的擺地攤,有的賣食品,還有壹家賣刀剪,牛尾鎖等小五金的攤子,為了使商品更加醒目,把貨攤設計成斜面,這樣的場面,壹直延伸到橋頭的形成了壹個特色的商貿區。
橋下壹艘船逆流而上,似乎要去泊船,船頭的船工正在試探河道深淺,因為在橋頭得河床裏壹般要放置壹些大石頭,以免流水沖刷橋頭坡岸防止發生垮塌,所在此位置移船要特別小心謹慎,以免擱淺損壞船只。
上遊不遠處已有幾艘船依次泊在岸邊,主航道中有兩艘船在航行,櫓工的汴江號子與纖工的忭江號子兩首和聲合唱回響在空中,漸漸的遠去,漸漸遠去,這些人文的場景與秀麗的河山形成了壹副美麗風俗畫面,所以壹些文人雅士、達官貴人要找尋的好地方,在對岸的河灣緩沖區,商人不失時機的安置了兩條遊船,讓他們在上面飲酒唱茶,欣賞汴河的風景。
再過去,畫面已是城外繁華的街市商業區,這兒是汴河碼頭與城門的中間地帶,特別有利於商貿活動,隨著多年沒有戰亂,酒店茶樓逐漸發展起來,各種店鋪字號鱗次櫛比,各種車轎騾馬忙碌不停,畫面清楚的看到壹間木工作坊的兩位技工正在緊張的趕制壹輛騾馬車,拐彎的街道壹位貨主租用毛驢,馱工正在把地上的貨物上馱,還有壹位女士準備租用壹乘轎子代步,再看過來是壹塊不大的勞務廣場,又是進城的必經之路,因此商務活動頻繁,壹位算命大師不失機緣的在這兒蓋了壹間房子,找他推算壽命財運的人很多生意非常興隆。過溪溝小橋的腳行門前有不少勞工,有的坐著休息,有的在打瞌睡,還有的幹脆躺下休息,腳行裏面還有騾馬也栓在那裏,看來他們是在養精蓄銳,以便來了生意後精力充沛的工作,雖然現在還沒有事做但也不會哄搶別人的生意,是很遵守腳行規矩的,妳看廣場上的勞務人員生意非常好,壹乘轎子已起肩上轎,另壹乘轎子也在待租,小橋上壹位攤販已把貨賣完回家,那邊還有壹些住戶農家橋頭還有幾頭毛驢,屋旁有壹婦人抱著壹小孩、旁邊不遠還躺著幾頭碩大的肥豬。
勞務廣場拐彎就是護城河大橋,生意人不失時機在這裏擺上了攤販,壹個攤販擺的藤竹編織籃筐,這種物品輕巧堅固耐用,壹個做燈籠的更是生意興隆,這種物品點上燈燭後即明亮又防風,是夜間照明的好夥伴,妳看有人買了壹個轉身正要離去,小販又在招乎另壹個買主,橋上行人如梭,橋的兩邊護攔還有不少人向河裏觀看,是否有人在河裏釣上了什麽大魚什麽的。城門前有壹個地攤更有意思,他正在起身半蹬狀與壹位騎馬的人招乎,似乎不放過每壹個行人兜售他的鬼玩意兒,後面的幾個人也在註意著他生意動向,真有點象生意的托兒。
城門高大宏偉,幾乘駱駝緩緩地向城外走去,這種動物內地沒有,是戈壁灘的特產,被人們用來作運輸工具,應是西域商人來汴兩梁做生意的,是往來於絲綢之路的國際貿易商團。
城內更壹番特色壹家商號好似是另擔貨運樣子,貨運物流己具雛形,隔壁又是壹家香油加工作坊,香油銷售形勢很好,還有車馬運送,並且貨源充足,己是初具規模了,壹棟幾層樓的客棧,門前客人熙熙攘攘,裏面客人也不少,定是大賈富商住的,過街的壹間店鋪還有修面的,在城內是特別註意儀表的。城市功能真是齊全,吃穿住用樣樣都有,壹家綢緞莊店面很寬,裏面放滿各色彩綢景帛,可見當時的養蠶織錦相當發達了,送水的生意也很好,地下水好似礦泉水甘甜清爽著呢。就在城內這壹小塊地方就有兩家診所,王大夫精於瘡瘰外科,趙大丞醫術更高明,男、婦、兒科都很精通各種丸散樣樣齊全,當時醫療水平相當高了。
從內城方向走來壹隊人馬,前面有儀仗開道、好威風的,常言道文官坐轎,武官騎馬,的確是壹個武官,後面還有人替他拿著壹把關刀。另有兩人在碼頭兩手拉著嚼口,這是害怕驚馬或失前蹄最有效的方法。在這裏的畫面與前面比出現了壹個不和諧之音,這樣的武官怎能打仗,養尊處優到這樣了,內城的文武百官,達官貴人還不知是怎樣,畫家覺得實在難往後畫了,就此打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