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時珍
從1565開始,李時珍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藥物標本和藥方,拜漁民、樵夫、農民、人力車夫、醫藥工作者、捕蛇者為師,查閱歷代醫藥書籍925種,證明考古學在物理學上的貧乏。
他記錄了幾千萬字的筆記,澄清了許多難題。27年寒暑,三易其稿。明朝萬歷十八年(1590),完成了654.38+0.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他還研究脈學和奇經八脈。作品較多,如《奇經八脈》、《令狐脈》等。被後人尊為“藥聖”。
2.張仲景
張仲景(約150 ~ 154——約215~219)南陽聶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葛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壹位內科醫生被後人尊為“醫聖”。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撰寫了傳世巨著《傷寒論》。其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
3.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208),本名方,漢末沛國橋(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禦醫,與董楓、張仲景並稱“建安三神醫”。
年輕時留學,行醫遍布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學醫不求上進。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手術。並精通內科、婦科、兒科、針灸。晚年被曹操懷疑,在獄中折磨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大師”、“外科鼻祖”。後人習慣稱他為神醫華佗,也以“華佗轉世”、“元輪回”稱贊他是醫術超群的醫生。
4.葉石天
葉(1666 -1745),本名桂,本名,本名,別號南洋先生。江蘇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祖籍安徽歙縣,曾祖父葉鳳山從安徽歙縣藍田村遷居蘇州。住在上金橋畔,晚年被稱為尚進老人。清代名醫,“溫病四大名醫”之壹。
葉家祖祖輩輩都是醫生。他的祖父葉氏非常熟悉醫學,他的父親葉蔡超擅長他的技能。葉石天,從小就接觸它,也對它很感興趣,年輕時在家裏受過教育。葉最擅長治療流行性疾病和痤瘡,是我國發現猩紅熱的第壹人。他在溫病學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是溫病學的創始人之壹。
5.孫思邈
孫思邈(581 -682,有爭議,見文中“年齡之爭”)京兆花苑(今陜西省耀州區)人。唐醫學家,道士,中國醫學倫理規範的制定者,大醫精誠。
孫思邈在幾十年的臨床實踐中,編著了《備急用方》和《千金要方》,反映了初唐醫學的發展水平。晚年,他還主持完成了世界上第壹部國家藥典——《唐鑫本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中國古代十大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