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二年(1896)十二月七日,郁達夫出生於浙江省富陽市滿洲巷壹個知識分子家庭。
光緒二十五年(1899),郁達夫父親去世,家裏處境尷尬。
光緒二十九年(1903),郁達夫入私塾讀書。
光緒三十四年(1908),就讀富陽縣立高中。
清二年(1910),郁達夫與徐誌摩、李壹起考入杭州府中學堂,後赴嘉興府中學堂、美國教會學校學習。
民國二十九年(1940),郁達夫、關楚璞、姚南、許等學者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學會。
民國三十年(1941),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任興化文化界戰時工作組組長、新加坡華僑抗敵動員協會執行委員,組織星州華僑誌願軍抗日。
民國三十四年(1945),郁達夫於八月二十九日在蘇門答臘叢林被日軍殺害。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創始人之壹,壹位為抗日救國而獻身的愛國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他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代表作有《沈淪》、《故都之秋》、《醉之夜》、《往事》、《遲桂花》、《懷魯迅》等。
民國三十四年(1945),郁達夫於八月二十九日在蘇門答臘叢林被日軍殺害。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6月20日,1983,民政部授予他革命烈士證書。
郁達夫的散文無壹例外都是“自我表現”,而且是“自傳性”的自我表現,這是郁達夫看來最坦率、最露骨的自我表現,小說是自傳性的。"現代散文甚至更帶有自傳性質。"
他的作品《還鄉》、《還鄉後記》和小說《遲桂花》都大量運用了內心獨白式的抒情、描寫和敘事,錯落有致,真摯真摯,帶有深深的個人印記。他自己的散文就是根據這個原則構建的。
他毫不掩飾地透露自己的人生經歷、思想、感情、愛好,把自己的信仰、習慣、性格甚至疾病暴露在世人面前。他以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年輕壹代在舊社會壓迫和窒息下的精神壓抑,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學特色。
這壹特征是弱者的感傷情調,浪漫青年覺醒的理想,反壓迫民主派的傾向。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上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傳體傳記”。因此,他常常以個人的生活經歷作為小說和散文創作的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飾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格和生活經歷。郁達夫自傳體小說的代表作《沈淪》。
郁達夫在《沈淪》中大膽描寫男女的性愛和心理,同時發出《祖國!我的死都是因為妳!”“妳快發財了!要堅強!”妳還有很多孩子在那裏受苦。
參考資料:
郁達夫-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