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紅香爐山”的名稱演變而來。相傳清初銅鑼灣海邊有壹條從海上漂來的鴻祥路,於是村民在沙灘上建了壹座廟,廟後的小山取名“鴻祥路山”,演變為“鴻祥路港”,以下簡稱“港”。
2.芬芳的港口。香港早期,經常有外國商船停靠。水手上岸瀏覽時,看到到處都是芬芳的野花。他們很高興,把這個地方叫做香港,所以翻譯過來就是“香港”。
3.澳洋幹瀑布。據說香港附近有壹條山溪,是船夫們喜歡汲取的溪流。它叫“香江”,人口眾多的港口叫“香港”,全島也叫“香港島”。
4.與“香木”有關。從明朝到清初,香港盛產被稱為“萬香”的香木。種植和制作熏香非常受歡迎,許多居民以此為生。關廂先運到九龍的“香社頭”,再運到石牌灣(香港東北),再用船運到廣州乃至江浙,所以運送香木的海灣就叫“香港”。
擴展數據:
香港歷史:
1,先秦。
約654.38+0.29萬年前,嶺南地區已有早期古人(馬壩人)。先秦時期,嶺南(包括香港)為百越之地,在《呂氏春秋》中稱為“百越”,《史記》中稱為“南越”,《漢書》中稱為“南越”。據官方記載,嶺南是“蠻夷之地”,直到秦軍南下,才融入文明。但近年來考古界發現,這種觀點是壹種“歷史誤解”。大量出土文物表明,嶺南在秦以前就有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文明,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壹。
2.秦漢時期。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壹六國後,派屠呦呦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占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在其攻占的嶺南地區設置了“桂林、大象、南海”三郡。將香港納入其版圖,屬番禺縣管轄。從此,香港被置於中央政府管轄之下,明確成為當時中原王朝的版圖。廣義的中原指黃河中下遊)。從這個時候開始壹直到清朝,隨著中原文明的南傳,香港逐漸發展起來。
在漢代,香港屬於南海縣博羅縣。
3.晉朝。
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屬東莞縣寶安郡。東晉鹹和帝六年,撥出南海郡東部,另設東關郡,轄寶安、興寧、海豐等六縣。寶安縣的轄區包括今天的香港、深圳、東莞,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