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是,它滿足了大多數人對自己青春和學生時代的懷念。這部電影向我們展示了我以前在學校做的各種事情,充滿了代入感。這部劇總體上是成功的。畢竟在同類電影中,更多的是嘩眾取寵,利用消費者的懷舊心理,並沒有顯著的狗血片段。
在這部電影裏,最親密的人可能是苗老師苗婉秋。當我看到他的時候,我真的想起了我高中的班主任。我也在想,難道所有的老師都像苗萬秋壹樣嗎?像父母對待孩子壹樣對待學生。我的壹言壹行最後都總結在孩子的耳朵裏。我說是“為妳好”。
這樣的句子在學生心裏自然是無法反駁的,只能聽老師的,努力。這個時候,我們真的沒有太多的選擇。我們正處於接受知識的階段,被迫接受這些“為妳好”的理論。苗萬秋老師是這壹理論的忠實實踐者。在這種理論的實踐下,總是會出現兩極分化。大部分老師只會關心學校裏那些優秀的學生,而壹些學習成績不太優秀的孩子會被“羞辱”。
電影裏的苗萬秋第壹次給學生嚇了壹跳,其實很好的反映了這個問題。他的真正目的是批評所有的學生嗎?當然不是。其實他主要是想“羞辱”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當然,這在他眼裏不是屈辱,而是“為妳好”。我們能看出苗老師是個好老師嗎?在學生眼裏,自然是壹個優秀的老師。
但在我看來,他其實不是壹個好老師。不可否認他很優秀,但他真的沒那麽“好”。他讓學生聽他的,堅決逼關婷婷等人放棄跳舞。很多人可能會說,這是為了他們好,讓他們以後更好的學習文化課,上大學。嗯,是的,對他們真的有好處。但他怎麽知道跳舞不是別人的出路?
這讓我想起了上學時的事。壹個同學,高壹分班的時候,因為對文科很感興趣,所以成績很好。當時他的理化科目加起來不到50分,但文科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即便如此。老師還是極力“推薦”他去理科,甚至和他父母壹起進行思想教育。最後被迫分了理科班。但是在高考中,結果如何?幾乎連壹三本都進不去,所以這就是所謂的“對我們好”?
因為教育體制的原因,學校的老師大多都有這樣的價值觀。他們認為學生是學校的“所有物”,老師讓他們做什麽他們就做什麽,老師說什麽就是什麽。學生被教導要服從、被命令、習慣和接受命令。完全壓抑了學生的天性和孩子的自由。
在我看來,我更喜歡《死亡詩社》裏的基汀,他讓自己的學生走上講臺,實現自己內心的想法。不過,苗婉秋對“老師。好”把學生拖下天臺,徹底粉碎了他們的夢想。
苗萬秋在電影中的80年代,是所有人,包括學生和家長心中的好老師,但現在來看,這樣的老師在學生心中可能實際上更傾向於“壞”。總的來說,這部劇還是很不錯的,充滿回憶,於謙的演技真的很驚艷,值得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