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之名流傳千年,得益於杜牧的這首著名的詩。關於“二十四橋”的名字,有壹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唐代有人在壹個月色如水、微風習習的夜晚,看到24位嬌媚的仙女,身披羽紗,酥手持笛,鼓粉雙頰,輕啟紅唇,漂浮在壹座小石橋上,於是舒緩溫柔的旋律從24支笛子中緩緩流出。
就說有二十四座橋吧。有三種說法,但比較可信的是指壹座橋。如果把各種說法都考慮進去,可以這樣解釋:唐代揚州有很多橋,不僅僅是二十四橋。有人數出了二十四座著名的橋。其中壹個在景區,最有特色,叫二十四橋。
外人和後人繼續解釋,說法不壹。如今,念四路中段以東、吳婷橋以西的景點被稱為二十四橋景區。在主樓西春臺東側,有杜牧《告揚州知府韓綽》詩碑,系手書。宰熙春臺東北80米處,有壹座小拱橋,寬2.4米,兩端24級臺階,兩邊24根欄桿,稱為二十四橋。
橋西北有壹簡易亭,水中央,名為吹笛堂。這是為外國遊客建造的,就像今天的人在魯迅故居的百草園裏種了壹盆菜來對應散文壹樣。建造這樣壹座“二十四橋”,也說明參考壹座橋更可信。這個現代的“二十四橋”不是古代二十四橋的翻版。它的品味不是很高,有點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