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對“老表”的青睞由來已久,最早的說法可能要追溯到圖騰時代。據考,“桌”指舊時代的木,如《弓玄十二年》:“明日木下收屍。”杜註:“表指木。”但清江武城遺址的發掘揭示,商代紅土祭壇“分布著數百個大小不壹的柱孔,多為成排或交錯排列。”這顯然是江淮流域及江南延伸地區東夷族群的原始拜物教圖騰柱信仰。從商代中期到戰國末期,《老表》有文字記載。所以說“老表”是圖騰表列的白話說法,是江西族群圖騰印象的記憶殘留。
這樣的圖騰追溯雖然可以把“老表”的起源往前推,但畢竟涉及到很多古代文獻和歷史考證,能理解和接受的人並不多。普通人更傾向於按照今天的思維方式把“表哥”理解為表親。但到底是江西省的表親還是江西與鄰省的表親關系?在傳說中,有兩朵花,每張桌子壹朵。
西方人喜歡稱自己為“老表親”,外國人也用“老表親”來表達對江西人的好感和歡迎。所以江西人天生對表親有壹種潛意識的依戀,尤其是在對叔伯的尊敬上,是外地人無法比擬的。
事實上,早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制度和父系氏族制度的早期,伯侄關系之間就因為兩性關系的混亂而存在著天然的權利和義務。舅舅作為外甥女最親的男性長輩,和姐姐壹起承擔著撫養教育下壹代的責任。等我老了,侄女會養我,我的職位(酋長,牧師等。)而個人財產也將由我侄女繼承。很多地方還流傳著“天上雷公地下叔伯”的說法,這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殘余,但江西有很多儀式保留著這種“敬叔”的傳統。
以贛州婚禮為例。我侄子結婚,我叔叔是主賓。結婚那天,舅舅會在大廳顯眼的地方掛壹塊木牌匾(現在換成了玻璃鏡子),寫上外甥的名字和吉祥話。掛的時候,舅舅還需要不停的念吉祥祝福語。這個儀式叫做登記卡。
還有,客家人娶女兒,都有送走的習俗。結婚的人當中,最重要的是嫁給舅舅,也就是新娘的弟弟(壹般是最小的弟弟),這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如果妳沒有弟弟,請和妳最親的表弟壹起去。送已婚大叔的任務是給妹妹壹個錢袋(以前是錢箱)。結婚前,新娘要向父母、親友哭訴,哭訴得來的錢就放在這個錢袋子裏。按照客家人的規定,新娘結婚的時候是不允許帶著家裏的錢出門的,所以只能讓弟弟拿著錢袋。我叔叔是客人中的客人,是貴賓中的貴賓。新郎要對他特別尊重和熱情,不敢怠慢。送舅舅不會和妹妹同時進男方家。新郎新娘拜天地後,新郎家會出門迎接,同時給他壹個大紅包。有些人調皮或者想多拿紅包,所以總是在外面徘徊很久。新郎家看到我結婚的叔叔進門後,要馬上給他端上滿滿壹碗菜。另外,新郎要想拿到錢袋子,還得包好幾個紅包。設宴時,男方家要有對號入座的禮儀。毫無疑問,婚禮的大叔,無論年齡大小,都應該坐在宴席上。安Xi也會吹簫放鞭炮,他的壹些婚禮叔叔也會在這個時候躲起來。新郎環顧四周找到後,包好紅包才會入座。洞房有困難的時候,舅舅壹般會陪著妹妹。在洞房鬧事的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散去後,壹些結了婚的叔叔,尤其是年輕的,會留在那裏不肯走,說要和姐姐睡。這時候新郎就要花大力氣,軟硬兼施,用紅包把叔叔引誘走。這個時候,新郎和男方家人再怎麽不耐煩,也要忍著。充分說明江西人對叔叔的態度不敢含糊。
而且,每當有宴會的時候,只要有叔叔在場,八仙的每壹桌都必須入座。這種表親關系是全社會認可的。
江西人真的很喜歡“表哥”這個可愛的稱呼,熱情的迎接南來北往的客人,充當全國人民的“表哥”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