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永平三年,也就是公元60年,漢武帝因為“夜夢見金神”,就把這個奇怪的夢告訴了他初朝的大臣們。太師開始說西方有神,稱之為“佛”。於是漢明帝派使團到天竺求法。後來到了貴爽帝國,遇到了兩位來貴爽弘法的天竺高僧,卡舍摩頓和朱發蘭。兩位僧人得知漢明帝求法的願望後,決定跟隨使團前往東方,雙方壹拍即合。
於是兩位高僧騎著白馬,帶著佛像、舍利子和經書回到了洛陽。這壹年是漢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67年,是佛教正式定居中國的年份。漢明帝看到兩位高僧的到來非常高興,下令在洛陽城西修建壹座寺廟,供奉兩位高僧所攜帶的佛像和舍利子,也用來供養兩位高僧翻譯佛經等相關的佛事。因白馬載經有功,該寺得名“白馬寺”,是中國漢代第壹座佛寺的由來。
從理論上講,只有擁有佛、法、僧三寶的佛教建築才能稱之為寺廟。白馬寺可以稱得上是壹座寺廟,就是有兩個和尚(和尚),分別是摩頓和朱法蘭,還有佛像(這裏的佛像相當於佛的臨在)和佛經(佛法)。由於路途遙遠等原因,兩位高僧攜帶的佛像都是平面佛像,但對於佛教來說,無論佛像是什麽形態,都被視為佛本身。
佛教在中國廣泛傳播後,各地開始修建寺院,常以雕塑(泥)和雕刻(木)來表現壹個寺院的主佛,如釋迦牟尼、觀音菩薩或文殊菩薩。與此同時,在中國,在巖石和懸崖等地方挖掘大型佛像,以推廣佛教。正是這種大規模的立體雕塑和佛像雕刻,讓我們對佛像有了“片面”的認識。
白馬寺修建之初,只供奉兩位天竺高僧帶來的佛像,並未雕琢或雕刻大型佛像,但佛像確實存在。如今,除了中國書院,白馬寺是中國、印度、緬甸、泰國唯壹擁有佛教寺院的國際寺院,不僅是中國重點佛教寺院,也是佛教藝術文化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