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的知識更高,他們將被授予官職。《明朝姚傳》中提到,姚雖然學識淵博,但朱元璋並沒有給他官職,而是給了他壹件官袍,把他送了回去。但後來,高皇後(也就是朱元璋的妻子馬皇後)死了,朱元璋選了壹些高僧到諸侯國,讓他們為高皇後“念經薦福”。
從這兩段的記載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最初想在全國範圍內選拔通曉儒學的僧人,主要是因為他的僧人情結。畢竟朱元璋曾經是個和尚,對和尚有著特殊的愛。他這樣做,是想向世人表明,和尚是沒有用的,很多和尚還在讀詩書。同時,他也想向世人表明,和尚不要以為自己只知道齋戒念佛,也可以積極入世。
這就提供了他曾經是個和尚,後來參與殺人放火的證據,讓他在名利雙收的過程中更加自信。後來,高皇後死後,他派高僧去采邑。《明史》上寫得很清楚,是給已故的高皇後“念經薦福”。古代要求和尚念經,為死去的親人祈福,這並不奇怪。然而,有兩個問題令人費解。
第壹個問題是:朱元璋想為他的妻子馬皇後祈福,讓和尚去做。為什麽非要把這些和尚送到諸侯國去?
第二個問題,《明史》中記載的僧人為祈福的事,在《姚傳》中有什麽記載?為什麽不把它放在別的地方,而是放在這裏?我們說過,史書講的都是大義,什麽材料放在什麽地方,其實也是壹種大義。如果能聯系到高僧姚後來的所作所為,就能理解朱元璋把這份材料放在史書這裏的初衷和用意了。
姚被朱元璋派往後,朱元璋死後發動了“靖南之戰”。其中,姚是的第壹任輔導員。他不僅堅定了朱迪造反的信心,還不斷給他出謀劃策,使朱迪在戰爭中贏得了許多戰役。據說,姚增強了造反的信心,因為認為他的造反可能不會成功,因為所有的人都支持朝廷。
但是姚告訴,當我們出家時,我們談論的是“命運”而不是“大眾支持”。我看過《天命》裏妳會被提升為大寶當皇帝。與此同時,姚還找了壹些和尚道士給算命。每個人都同意朱迪確實有當皇帝的“命運”。因此,力勸姚舉起反旗。誠然,姚勸過。姚在戰爭中給了很多招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放棄與的壹城壹池之爭,直攻南京。
姚認為,只要直接攻占南京,全國不聽話的人當了皇帝也會聽話,那些攻不下的城也會被滅。采用了姚的方法,所以他很快進入南京,並占領了南京城。當朱允炆被宣布“死於自焚”時,朱迪成了皇帝。果然,戰爭結束了,全國各地都不再不服朱迪,都想和朱迪決壹死戰。
從姚的生平經歷中,我們可以看出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姚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正是在姚的鼓勵下,才敢於揭竿而起;正是在姚的建議下,贏得了皇位。讀了姚的生平經歷,我們其實可以理解朱元璋的用意。
朱元璋派僧人去藩王那裏,除了要僧人為馬皇後祈福之外,還有壹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僧人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影響藩王,讓他們修身養性,守住自己的位置,切實保衛大明山(在為馬皇後祈福的口號下,他們也想用馬皇後來監督他們)。
然而沒想到結果適得其反。姚不僅不勸修身,還積極鼓勵造反,推翻。很明顯,《史明》把朱元璋選僧做諸侯的話放在了姚的傳記裏,諷刺意味非常大。(參考:
明代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