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任何壹座城市的布局都是精致的,平遙古城也不例外。”民俗學專家、平遙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董培良說。
當時的設計者也是別出心裁,因為平遙古城南面是柳根河,南城墻以其形狀蜿蜒而建,而南城門放在城墻的東南面,北門甕的西北角設計成鈍角卷曲狀,使龜的四肢彎曲爬行。看著眼前的柳根河,這個神龜頭東搖西擺,活靈活現。
為了不讓這只“烏龜”溜走,搶走當地如意風水,古人還發揮想象力,在下東門外修建了關城,用繩索將烏龜的腿(下東門)綁在城東12華裏的腳塔上。所以,今天看來,平遙古城四個甕城的內外門都是90度,但下東門是直的,象征著“龜”向前爬行。
此外,平遙古城還有四條主街、八條小街和七十二只蜻蜓,猶如龜背圖案,在城中形成四通八達、井然有序的交通網絡,體現了“天人合壹”的思想。
“從風水的角度來說,古人將平遙古城設計成‘龜城’,希望平遙古城強盛長壽,平遙人世代吉祥,可謂用心良苦。”董培亮說。
平遙古城於1997成功申遺,成為中國第18處世界遺產。
平遙古城的風水
平遙古城位於中國北方的陜西省中部,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至今保存了明清時期(公元1368 ~ 1911)縣城的基本風貌,是我國漢族地區現存最完整的古城。
在古代,以龜的形狀建造城市來自古代用龜甲來辨別位置的做法。此外,龜在民間信仰中是壹種精神對象,象征著長壽和永恒。附城為龜形,吉祥成就善緣。平遙古城素有“龜城”之稱。古城平面呈方形,東西長約1500M,南北走向10-15,面積約2.25平方公裏。
東、西、北三面的城墻基本都是直線,“只有南面縮成龜形”,依中都河蜿蜒而建。坐落在汾河東岸,太嶽山北麓,突出了不朽和不可戰勝的含義。南門為龜首,寓意“打在龜前,山河水漲,築城必勝”。原來南門外的井有兩只眼睛,叫龜眼。北門是桂味,是城內最低的地方,所以積水都從這裏流出。東、西四座翁城成對相對,形成龜形四足。
平遙古城格局以南大街為中軸線,以城樓為中心,形成“四街”八小街。七十二蜻蜓巷”路網。城墻和街道組成了壹個巨大的八卦圖案。城市布局嚴謹,所以巧妙、嚴謹、完整。此外,城市中古老的寺廟、城市建築、街道和房屋向世界展示了傳統文明。從規劃上看,平遙古城的規劃是嚴格按照左祖右舍,文Xi的布局體系,寺廟相對。全市50多座寺廟、廟宇、祭壇、廟宇、廳堂、樓臺等公共建築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