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8日,10,中美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浙江省中西部的蘭溪發現了壹個重要的大型恐龍足跡。這些腳印壹直被解釋為八仙下棋的遺跡。這壹發現對於研究白堊紀中期中國恐龍動物群的分布和演化以及民俗對古生物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這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教授、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和其他學者共同進行。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地學期刊《歷史生物學》上。
八仙崗的恐龍足跡顯示出清晰的腳趾印。
化石遺址位於蘭溪市梅江鎮八仙崗自然村。村子後面有壹座山頂平坦的小山。相傳,這座山原名紅石崗,是八仙·鐵拐李遊歷天下的地方。看到這裏鮮紅的石頭,他坐在柱子頂端,閉上了眼睛。然後他覺得壹個人坐著很無聊。他用值班的拐杖畫了壹個巨大的棋盤,讓曹國久等人下棋。與此同時,呂洞賓欺騙並激怒了鐵拐李,於是他揮舞著拐杖給呂洞賓壹個教訓。呂洞賓的三十六計走法是最好的,所以他的驛站上有幾塊棋盤狀的石頭,比如八仙的臀印和腳印等等。
八仙崗的恐龍足跡。
陳詠謙老師是浙江蘭溪的壹名建築工程師。八仙崗是他小時候去外婆家過年的路線。到了八仙崗就能看到她家了。陳老師小時候常在這座山上玩。年初,他在新聞上得知貴州茅臺鎮早侏羅世地層發現大量恐龍足跡。回憶起家鄉的山頭上也有類似的痕跡,他在社交媒體上與恐龍專家邢立達副教授取得聯系,詢問八仙崗上的仙臀痕是不是恐龍留下的。
八仙崗的恐龍足跡
帶著這個問題,邢立達團隊走訪了八仙崗。“這的確是壹個非常美麗的地方。地上的坑有清晰的恐龍足跡圖案,旁邊還有壹座廟,香火鼎盛。”邢利達說。這壹帶有20多個恐龍腳印,大小不壹。最長的有82厘米長,最小的只有22.7厘米長。這些恐龍足跡是蜥腳類動物留下的,對應的體長分別約為14m和3.8m。
世界恐龍足跡權威專家、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Lockley)教授解釋說,蘭溪蜥腳類動物的足跡約在65438億年前,即白堊紀中期。這些足跡由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組成:內部是真實的足跡,外部被沈積物的擠壓脊包圍。在真實的腳印上可以觀察到清晰的趾痕,尤其是後面腳印上的I、II、III趾,非常有力,可以幫助恐龍更好地把握地面。
龍是八仙山的潛在創造者。
蜥腳類動物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它們的脖子異常的長,這使得它們可以吃到其他恐龍吃不到的食物。就像今天的長頸鹿壹樣,它們可以吃樹頂的樹葉。因為他們的身體太重了,所以他們不得不像柱子壹樣長出四肢來支撐身體。與其他恐龍不同,蜥腳類動物通常用四肢行走。著名的蜥腳類動物,如梁龍,大約有25米長,每天都要吃很多食物。邢立達說,“這壹發現表明,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蘭溪八仙崗地區存在著壹大群蜥腳類動物。是水生植物豐富的地區,可能有食肉恐龍與這些恐龍共存,但目前還沒有發現相關記錄。”
八仙崗恐龍足跡的三維成像。
考古學家陳郁
目前,科考隊的專家正在與當地行政部門溝通,制定保護策略,讓這壹珍貴足跡得到更好的保護,發揮更大的科學和科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