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古代中醫確實是經驗醫學,沒有更科學的東西來論證它的療效和它的合理性。但任何醫學(包括中醫)都有吸收同壹時代科技精華的特點。中醫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內進步緩慢,與我國農業社會長期以來科技進步緩慢密切相關。既然科學已經席卷全球,中醫也沒有必要拒絕吸收當代的各種科學精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本來就是中醫賴以生存的國家的哲學觀。同時,試圖讓醫學成為純科學,以為醫學只是純科學,這種極端的觀點也是行不通的。科學只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可以幫助醫學快速進步,但醫學也包含人類的文學。認為只需要冰冷的檢測儀器和壹對壹的藥物、疾病的精準治療,是極其錯誤的。
包括方在內的很多人批判中醫,總喜歡批判西方主流的醫學觀點,卻從來不敢提當代的主流中醫是什麽。這是壹種錯位的批判,批判西方主流醫學觀點早就被中醫自己拋棄了。比如方在批判中醫的時候,經常引用《本草綱目》中壹些早已被當代中醫拋棄的可笑療法:把壹碗熱米飯倒進尿床的地方,攪拌壹下,偷偷讓尿床的人吃這碗尿飯。拿壹份熱飯,倒在床上,拌在食物裏,不要讓病人知道。)我相信現代所有學過中醫的人都不會這麽做,他們在大學學習中也從來沒有學過這些糟粕,因為這種被時代局限的可笑的治療方法,早就隨著人們認識的逐漸提高而被拋棄了。我們千萬不要因為現在用的電子書先進,就嘲笑古代發明的造紙印刷。
很多現代醫學正在應用的東西,自然不是西醫,現代中醫也可以“拿來”用。中醫不可能馬上回應說CT和MRI是西醫。事實上,ct和MRI並不是專門為現代醫學開發的,而是廣泛應用於其他學科,如地球物理CT和工業CT等。除了醫學領域,核磁共振也是利用核磁共振檢測技術進行的。統計學是壹門獨立的學科,可廣泛應用於社會發展與評價、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資源保護與利用、電子商務、精算學、金融數據庫建設與風險管理、宏觀經濟監測與預測、政府統計數據收集與質量保證、分子生物學中的統計方法、高科技農業研究中的統計方法、生物制藥技術中的統計方法、流行病學規律研究與探索中的統計方法、人類染色體工程研究中的統計方法。為什麽這些批評中醫的人認為壹旦為己所用,就不是中醫的進步,而是“欺師滅祖”、“數經忘祖”,抄襲西醫?這太過分了。
比如批評中醫只是經驗醫學,沒有科學的研究方法,那就去搜索當代主流中醫核心期刊的文獻,看看中醫是不是真的從來沒有過科學的研究方法。其實不難發現,中醫和現代醫學壹樣,都在應用和吸收各種先進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方法。不僅有大量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文獻,也有大量的循證醫學研究文獻,而且高質量的論文數量還在逐年增加。
目前,全國各大中醫院校都開設了臨床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循證醫學等課程,各大中醫院校也花了大價錢引進國內外頂尖的流行病學專家和醫學統計學專家。我們的全科醫生每年都要繼續接受臨床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和循證醫學的教育和培訓。這些研究方法並不像反對中醫的人認為的那樣離中醫很遠。頂尖的中醫藥研究項目,如973項目、國家“十壹五”重點項目和自然基金項目,壹直要求在中醫藥和西醫的研究方法上有壹個標準。然而,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盡管隨機對照研究是驗證壹種治療方法的金標準,但它仍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此,即使是高度科學的現代醫學也不得不尋求其他非金標準的研究方法,包括問卷調查、病例對照研究和隊列研究。即使是被壹些中醫批評者認為不科學的臨床研究方法——專家意見和病例報告,也沒有被完全拋棄。
包括方在內的許多中醫批評者也喜歡批評中醫的作用是模糊的、投機的和有毒的。他們不知道,全國各大中醫院校也有中醫學院,也有中藥藥理毒理等各種現代醫學研究學科。這些專業人員壹生從事中藥藥理毒理分析工作。他們怎麽能只是推測而實際上壹無所知呢?只是中藥本身浩如煙海,每壹種中藥都含有很多成分,所以研究進展比較緩慢。另壹個我們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每年因使用西藥而產生毒副作用的人數遠遠大於因使用中藥而產生毒副作用的人數。
現代主流中醫從來沒有被方批評過,只有經驗沒有研究,只有無知沒有科學。我也希望他們在批判中醫的時候,既然是基於現代醫學的主流觀點,那麽批判的對象就應該是當代中醫的主流觀點。不應該用歪曲中醫,偷換概念,設定壹個根本不存在的虛構可笑的“事實”來批判。比如張悟本、馬悅淩根本不是中醫,《本草綱目》裏的糟粕根本不是中醫的全部。至於坐月子,只是壹種民間習俗,其起源可能與中醫無關。現代中醫的作用應該是改善和凈化它。
這種錯位的批評固然可以吸引壹些人的大量關註,但這是不公平的,是對中醫的詆毀和汙蔑。對中醫從業者和尋求中醫治療的人都是不公平的,會阻礙中醫更好、更健康、更科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