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升昌位於平遙市西大街路南。票號舊址保存完好。坐北朝南,兩房並列,南北進深65米,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三個進了院子。臨街五間,厚木門,檐下彩畫,名牌橫匾。四合院的第壹個入口是櫃臺和會計室,兩邊有兩個櫃子。
每棟樓有3間客房。前面是中央大廳,寬三間,是交易所營業室,上面有存放物品的建築。靠近中央大廳的南檐,有3間半坡平房,是員工住宅。中間有走道,東西兩側是小套房,樓上是倉庫和夥計的住處。
後院南面有五個正廳,東西各三間客房,是貴賓和高級職員的住所。在西邊,有壹個走廊,馬車可以通過,以確保馬廄和馬廄的宿舍。整個院落高墻深宅,布局緊湊,設計精美。上面豎起壹個鐵絲天網,上面系著壹個鈴鐺。街道人行道上的五扇實心門緊閉著,極其安全。
2.清虛觀是平遙古城最大的道觀。按照道東佛西的傳統布局,位於東大街東段的北面。清虛館始建於唐憲慶二年(657),原名太平館,宋誌平元年(1064)改為清虛館。
元初改名太平興國觀,後改名“太平崇聖宮”,清代改名清虛觀。歷史滄桑,世事變遷,歲月流逝,這裏留下的道教偶像已經不多了。65438年至0998年,平遙縣清虛館作為綜合性博物館開放。
3.平遙城墻位於山西省晉中市平遙縣,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是壹座夯土城墻。明洪武三年(1370),重修。
平遙城墻高約12米,平均寬5米。東南角有文昌閣、魁星樓,東城墻頂有書桌。城墻上有72英尺的建築和3000個橋墩,裏面有3000個孔子的弟子和72個聖人。蘊含著豐富的儒家文化內涵。兼具防禦和文化功能的古城墻,體現了明清時期中國北方城市的典型特征,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明,是平遙古城的重要載體。
4.鎮國寺位於山西省平遙縣東北15km的董浩村,始建於五代北漢七年(963年)。原名“精誠寺”,明嘉靖年間改名“振國寺”,壹直沿用至今。該寺歷經金、元、明、清等朝代多次重建。現存的寺廟有兩個庭院,面朝南。
5.雙林寺,原名中都司,位於山西省平遙縣西南六公裏的橋頭村。原為中都老城,故名。雙林寺占地約15000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雙林寺現存最古老的碑是北宋四年(1011)的“大媽碑”。
時間久遠,字跡模糊。第二十行“武平二年重修廟”還是有辨識度的。“武平二年”(571年)是北齊的年號。既然是重建的,那它的建國年代肯定早於這個。即使從北齊開始,中都寺也已經走過了壹千四百多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