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包拯當天長縣令時處理的“割牛舌”案。事情是這樣的,有壹天,壹個農民向縣衙告狀,說有人把他家牛的舌頭割掉了,求包公抓住兇手。舌頭被割掉後,牛就不能吃草了,過幾天就會餓死。包拯會告訴牛的主人,回去後可以把牛殺了賣掉。包拯強調,不過,他同意殺牛不能對任何人說。在宋朝,宰牛是大罪,輕則入獄,重則處死。聽說包大人允許殺牛,牛的主人壹定要感謝他,離開。過了幾天,有人到縣裏來報告,說有個鄰居私自宰牛,犯了大罪,請求包大人懲罰。
包拯大怒,逮捕了控告者。他訓斥他說:“妳幹嘛把別人的牛舌割下來上報縣衙?”男人很驚訝,最後低下頭坦白了。在割牛舌這件事上,包拯判斷割牛舌的人壹定和農民有矛盾。割下牛舌不僅會殺死壹個農民的牛,還會讓牛的主人因為私自宰殺牛而坐牢。包拯反擊,不僅抓到了真兇,也挽救了農民的利益。可謂壹舉兩得。第二種情況是“認太子案”。有二年(1050),錢任開封府知府。壹天,仆人來報告說,街上有壹個年輕人,他到處告訴人們,他是仁宗皇帝的私生子。那人自稱冷,說他母親王是宮中官宦之女,因大火被送出宮外。可是,等王出來的時候,他已經懷上了龍種。
王嫁給了壹個叫冷旭的普通男人,婚後不久,她生下了。冷情還拿出了壹個有龍鳳圖案的都嘟。這個口袋無論是外觀還是刺繡都不屬於人民。沒過幾天,京城就傳出了開封府的沸沸揚揚,尹明義嚇壞了,趕緊命人去抓那個自稱是開封府太子的家夥。冷清大搖大擺地進了開封府的大堂,壹見面就訓斥錢:“錢明伊,妳見了我怎麽敢不起來?””錢嚇了壹跳,連忙站了起來。想想又覺得不對。站起來不就等於承認了冷情王子的身份嗎?這是壹個驚天動地的事件。那時,宋仁宗還沒有生下王子。錢益銘坐了下來。
經過壹番審訊,錢認定是個瘋子,滿口胡言,把他痛打壹頓,流放到汝州(今河南汝州市)。但是,開封府知府(主管訴訟)韓江提出,如果汝州離開封很近,冷情仍然到處造謠,會極大地影響朝廷的聲譽。有官員建議,還不如把冷清奈流放到江南。翰林學士趙慈認為流放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他提出,如果冷情說的是真的,那麽他就不能被流放;如果冷情奪取了皇儲,他應該被斬首。宋仁宗覺得趙慈說得很有道理,就給諫院包拯寫了壹封信,要求復查冷情的案子。“取皇太子”這個案子本身並不復雜。只要詳細了解冷情的生平經歷和行蹤,就能辨別真偽。
經過包拯的仔細調查,包拯扮演的是仁宗,的母親王確實是宮中女子,也確實是在宮中失火後被革職的。然而她出宮的時候並沒有懷孕。王與冷旭結婚幾年後生了壹個女兒,又過了幾年才生下。宮火前後說王懷孕的說法是不真實的。那麽,冷情為什麽敢收留皇太子呢?這個冷情來自壹個貧窮的家庭,成年後在壹家藥店做雜工。幾年前,冷情漂流到江西,遇到了光山佛寺泉道的壹個和尚。經過壹次交談,全道覺得冷情有壹種奇怪的商品生活,於是他教冷情創造自己的生活故事,以尋求財富。現在,全道已經被捕,冷情不得不承認最後兩人被斬首,政府辦公室益銘因案情不明而被趕下臺。
連自己都不確定王當時是否懷孕了。因此,關白含糊地主張將冷情驅逐出北京,以取悅張貴妃,並顧及宋仁宗的面子。然而包拯刨根問底,將真相公之於眾。在民間形象中,開封府印成了包拯的專利。實際上,包拯擔任開封府尹的時間很短,只有壹年多。而且他在任期間,政績壹般,歷史上曾簡單提及。包拯在歷史上出名,不是因為破案,而是因為直接勸諫。包拯政治能力壹般,但人品正直,不畏權貴,敢說真話。歷任謀士、諫士、顧問,在司法部門任職多年。正史上被包拯彈劾的高官有30多位。其中最著名的是包拯接連三任大使的倒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