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校十校”包括:
(1)儒家:仁、禮、智、信,崇尚仁政,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
(2)道家:道為無為,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列子。
(3)墨家:愛而不攻,以墨子、孟生為代表。
(4)法家:崇尚法制,以管仲、韓非子、李斯、李悝、商鞅、申不害為代表。
(5)名人:擅長論辯,以鄧、宋碩、惠施為代表。
(6)聖賢:顧名思義,百家爭鳴,很多人都有涉獵。代表人物是呂不韋和淮南王劉安。
(7)農家樂:以神農為創始人,勸耕桑,豐衣足食,徐行為代表。
(8)縱橫家:要麽是連橫,要麽是何總,以張儀、公孫衍、蘇秦為代表。
(9)陰陽家:陰陽五行,以鄒衍為代表。
(10)除了九六,還有壹位記錄民間街談巷議的小說家,代表人物是余楚。
擴展數據
百家爭鳴是春秋戰國時期各類學術流派的總稱。據《文藝誌》記載,有名稱的學校189所,作品4324部。
後來的書籍,如《隋書經籍誌》、《四庫全書總目》,記載了數以千計的“百家爭鳴”。但是流傳很廣,影響很大,最有名的也不過幾十家。綜上,只有10的學校被發展成了學校。
傳統上,百家之分源於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論六經要義》中,他首次將百家分為陰陽、儒、墨、名、法、德六家。
後來,劉欣在司馬談劃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縱橫、雜、農、小說”十派。
班固在《韓曙文藝誌》中抨擊劉欣,認為:“哲學家十人,印象深刻的只有九人。”後來人們到了“小說”家,把剩下的九個叫做“九流”。從此中國古代學術圈全部建立,百家成“九流”。
後來,呂思勉在《先秦學術概論》壹書中增加了《兵士醫》,說:“故先秦學術可分為十二派:陰陽、儒、墨、名、法、德、縱橫、雜、農、小說、兵士醫。”
百度百科-九足和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