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北京昌平沙河的歷史

北京昌平沙河的歷史

明太祖北伐及謁陵之地。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昌平區沙河。

明朝永樂十九年(1421),創始人朱迪遷都北京,隨即在這裏修建了壹座宮殿,作為皇帝狩獵之旅和後人參觀陵墓的場所。

正統元年(1436),宮毀於水。

嘉靖十六年(1537),世宗駐沙河,禮部尚書嚴嵩邀其建城、建宮,以自守。

嘉靖十七年動工,十九年完工。它被賦予了皇家名稱“宮化城”。

城市呈方形,面積約1平方公裏,高度10米,每16.7米建壹樁。

以宮殿為中心,城池南北長1,000米,東西長1,000米,有四個城門:南面的府井,北面的詹寺,東面的鎮遼,西面的莫畏。

各開三孔,制如京城午門。

城外有壹座圍城,寬6.7米,深3.3米,在四面軍池處架設吊橋,上面建有城樓。

傅晶門和瞻思門分別配有三座千磅門,鎮遼門和莫畏門分別配有1門。

所有的牌匾都是由白色大理石制成的。翁城除了南門,其他都放在正門。“宮化城”牌匾位於南門正門,城門的所有大字都是用嚴嵩寫的。

宮殿建在城中心的南面,防水,地基高於內外城。

宮殿占地24012平方米,南北寬150米,東西長160米。

宮殿南墻有迎助北京門三座,漢白玉玉雍路直接鋪於城下,東、西、北三面1門。

宮墻中央建有1殿,如長陵的恩殿,是慈禧太後靈柩停放的地方。

左右大殿是皇後寢宮,周圍的房間是文武大臣和太監休息的地方。

自從宮殿重建,城市建成,就開始有大臣把守。

嘉靖二十八年,設副都督鎮守,後改駐軍。

明朝皇帝曾多次駐紮於此。

隆慶六年(1572),從穆宗調來的軍士,在通州渡口疏浚了從宮華城外安吉橋到溫榆河的75公裏長的水道,並在宮華城北門修建了“點睛倉”,修復了城東南的元代水岸泊位,用於運送朝廷物資。

清代派兵鎮守該營,稱為“宮華城營”。

康熙十六年(1677),設宮為“氈局”。

乾隆八年(1743),北路廳同治所設在公話城,舊址在城內南門裏西側城隍廟東。

清末,宮華城逐漸失修。

光緒二十六年(1900),公話城被八國聯軍洗劫焚毀。

1939年,大部分城墻被洪水沖毀,包括四個城門洞、甕城和部分城墻。

2004年宣布劃定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

保護範圍為東、西、南、北四個瓦罐外壁各向外延伸20米的範圍(包括瓦罐內部的封閉區域);在城的東南角和城東的古城墻皮的左部。

昌平區沙河,位於燕山山前平原,是壹座歷史悠久的古鎮,因溫榆河上遊支流南沙河和北沙河交匯而得名。

明朝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遷都北京,並在此建宮。

嘉靖十七年重修,圍城而立,名為宮化城,是明清皇帝在北方拜謁陵墓、遊覽中國的地方。

現全鎮面積56.65平方公裏,轄22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6萬人口。

沙河地理位置優越,南距德勝門19公裏,北距昌平衛星城3公裏。京包鐵路和北京至八達嶺的高速公路穿鎮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