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香港恐怖片的精髓,我認為近年來的香港恐怖片已經基本放棄了六七十年代香港恐怖片的精髓和傳統,追求緊湊的劇情,快速的故事發展,到處都是赤裸裸的僵屍。現在的電影拍攝技術越來越高,特效也越來越炫,但我總覺得電影本身很空洞,劇情很散,中心思想不清晰。最多是表達活著的人要珍惜生命,懷念生命。如果這是當代香港恐怖片的普遍意誌,那麽這就是它的本質。但客觀來說,香港恐怖片比歐美好,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和對生活的理解。香港電影更註重對觀眾內心的揣測和探索,喚起觀眾潛意識的恐懼。拍出來的電影大多很恐怖但不血腥,陰森但不殘酷,甚至有些電影很好看,具體的例子我就不提了。我覺得這位朋友深有體會。。我覺得這可能也是因為香港電影刻意與歐美電影不同。總之,我認為香港恐怖電影的本質是追求審美恐怖,註重對人內心恐怖的探索,而且大部分都有壹個美好而不絕望的結局。
2.香港恐怖電影歷史悠久。我對這項研究了解不多。拿西祠的壹句話來說。~ ~ ~ ~說到香港的驚悚電影,因為大部分都與鬼怪息息相關,所以打造道具和特技的恐怖視覺效果早在六七十年代就開始了。可惜由於成本低,加上創作者的即興創作,發展緩慢,鮮有優秀作品問世。而純粹靠懸疑恐怖情節取勝的電影更是少之又少。——這種情況直到70年代末香港的“新浪潮”電影才得以改變。以許鞍華、徐克、嚴浩、余允抗為代表的壹批來自高校的優秀電影學生集體亮相,為當時死氣沈沈的港產電影註入了新鮮血液。他們在展現創作個性的同時,也不忘照顧觀眾的娛樂需求,在商業片上頗有建樹。其中,許鞍華、余允抗、於仁泰等人導演的恐怖片最受歡迎。他們運用先進的拍攝技術和個性化的創作理念,營造出前所未有的恐怖氛圍,令當地觀眾耳目壹新,拍手叫好,反響熱烈。
《瘋狂的搶劫》是許鞍華導演的第壹部電影,也是公認的香港“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作。這部電影是根據龍虎山的真實謀殺案改編的,但編劇陳韻文在使用這壹材料時進行了巧妙的藝術改動。真正的兇手不是那個瘋狂的傻瓜(徐少強),而是男死者的未婚妻(趙雅芝)。這個過程,從最初的不省人事的瘋子殺人事件,到濫交引發的人間悲劇,不僅讓故事更加懸疑,也豐富了影片的內涵。許鞍華的導演天賦在《瘋狂搶劫》中也是鋒芒畢露。無論是場景選擇、取鏡、光影,還是鏡頭位置的變化,他對懸疑趣味的把握都很強,營造了壹種令人恐懼的氛圍。更重要的是,許鞍華對當時港產電影敘事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打破了壹般劇情的單視角結構,采用多視角結構來講述故事,從而形成了懸疑、震撼的藝術效果。
1979電影《瘋狂搶劫》讓香港觀眾感受到了本土電影前所未有的恐怖,1980電影《山狗》再次引發了電影院的尖叫聲。這部由另壹位新浪潮導演余允抗執導的恐怖暴力片,其實很普通,主要講述了壹位憤怒的父親(陳星飾)為被輪奸的女兒報仇,上山殺死四名兇手的故事。《郊狼》最成功的部分是對陳星殺人場景、叢林搏鬥以及兇手受到懲罰的過程的描繪。導演借鑒西方恐怖片的拍攝手法,在鏡頭出色的調度下營造出令人窒息的恐怖感。雖然《郊狼》上映時因為過於血腥恐怖而遭到輿論批評。但在以後的時間裏,復制了驚悚片《叢林殺戮》拍攝手法的《魔圖》、《郊狼1999》等港片層出不窮,可見郊狼的恐怖魔力影響深遠。
事實上,當我們翻開香港恐怖電影的歷史時,余允抗和他的作品是不容忽視的。雖然土狼引起了爭議,卻讓他壹舉成名。直到1981,余允抗的《邪惡名單》還壹度被認為是港產最恐怖的電影。他運用了大量的攝影技巧和化妝特技來增強恐怖的視覺效果,同時又盡可能讓劇情煽情。比如三個管理員的離奇死亡和壹個懷孕妻子的妖身所營造的氛圍就夠讓人毛骨悚然的了,還有影片突然被守候在門外的丈夫扔向妻子。此外,《邪惡名單》可以算是壹部香港恐怖片將本土與外來文化結合的成功嘗試。《出生投胎的魔鬼》的恐怖情節明顯抄襲了西方同類經典《兇兆》,而大樓管理員死後變得令人作嘔的血腥造型則借鑒了歐美的喪葬片。而《茅山法師》則是中國傳統神魔電影展示驅魔原理的典型橋梁。
現在看來,這部融合了多種中西超自然恐怖元素和拍攝手法的《邪惡名單》雖然好評如潮,但並未形成潮流。原因是,在80年代初,功夫片和喜劇片是香港最受歡迎的電影,所以大多數類型的電影都混合了這兩種元素,這使它們變得復雜而有趣。但是,像《邪惡名單》這樣嚴肅的,靠純粹的恐怖取勝的類型片,並不多見。
(2)
鬼片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最受歡迎的電影之壹。說到始作俑者,那就是新浪潮導演許鞍華的《打右派》。影片直接借鑒了中國的傳統民俗、戲班文化、拜鬼習俗、傳說中的陰陽眼,打開了人鬼世界。都說人和鬼殊途同歸,但原著中並無不同,甚至還有插科打諢的幽默。《撞右》雖然充滿了鬼魅的驚悚氛圍,但最讓觀眾沮喪的還是“鬼上身”、“鬼看戲”等驚悚搞笑的情節。
《撞向右邊》上映後大受好評,同時也激發了著名電影人洪金寶開始拍攝壹系列的鬼、嚇人的人、嚇人的人。在這些影片中,洪金寶不僅沿襲了許鞍華《撞右》中的鬼怪、戲班故事等情節元素,還進壹步挖掘了中國傳統的鬼神習俗,加入了大量茅山驅魔、避鬼延壽、鬼戲人的魔幻橋段。而本該嚇人的鬼鬼、人嚇人、人嚇鬼,卻以功夫和搞笑為主,驚悚情節實際上淪為點綴,最終形成了壹種融合了功夫喜劇和鬼神題材的新電影——“靈幻功夫片”。至於林正英主演的壹系列大片“功夫僵屍片”,其實與“靈幻功夫片”壹脈相承。劉鎮偉的系列電影《鬼屋》、《幽靈學校》、《幽靈公館》將洪金寶的功夫僵屍片和余允抗的驚悚片《邪惡名單》結合在壹起,創造了恐怖和喜劇的另壹個特點。
此外,在那些日子裏,新藝術城的城市鬼喜劇是對洪金寶的奇幻功夫喜劇的補充。比如《小鬼當家》(劉家榮導演)和《歡樂幽靈》系列(高誌森導演)裏的幽靈,往往都是善良的,樂於助人的,自然就沒必要去演恐怖的情境了。事實上,在80年代,無論什麽香港電影都需要加入壹些搞笑和功夫的噱頭,能被視為純粹的恐怖片真的不多見。相比之下,真正能緊跟潮流,堅持自我的導演,還是那些掀起新壹輪港片浪潮的導演,其中梁普智的《夜啼》、於仁泰的《恐嚇》、余允抗的《兇貓》最值得壹提。
《夢魘》講述的是心理變態的殺手連環勒死女性的故事,實際上是梁普智在新藝術城公司更換了前任導演後被任命到了壹個關鍵的位置。在公司規定只有導演才能按劇本講課的情況下,梁普智作為導演的天賦也發揮得很好。精神病患者在殺人前後制造的恐怖氣氛,以及最後警方誤判導致嫌犯潛入電視臺再次作案的緊張節奏,都能達到讓觀眾屏息的效果。所以上映後票房名列年度十大大片。《噩夢》在十多年後問世,但反響遠不如梁普智的原作。
《恐嚇》是好萊塢最火的恐怖鬼片導演於仁泰的早期代表作。講女鬼不死之魂依附於個人復仇的故事也就不足為奇了。難得的是,於仁泰掌控了影片的節奏,劇情像剝細絲壹樣有序。影片壹開始還有些喜劇元素,但很快就被懸疑和懸念所籠罩。導演在這方面是最有技巧的,尤其是《女鬼》中葉倩文背後陰郁的表情和動作令人嘆為觀止。結尾,周潤發和黃百鳴重溫過往案件平息女鬼冤屈,讓觀眾知道驚人真相的情節更是別出心裁——於仁泰駕馭恐怖電影的功力在《恐嚇》中已經見識過了,以後在國際上成名自然不在話下。
至於1987上映的《兇貓》,則是恐怖電影大導演余允抗的又壹精心之作。影片由著名動作導演、演員劉家良主演,加入了大量的功夫打鬥特技,以及九命兇貓反復附人身體的驚險情節,似乎迎合了當時的潮流。然而,在這個簡單的故事結構中,余允抗要做的是繼續展示他在渲染恐怖情景方面的良好技能。場景、座位、動作、特技、表演都配合得十分奇妙,而鄭浩南夫婦身上附著的貓妖情節更是煽情恐怖。最後,當觀眾以為他殺死了那只兇猛的貓時,其中壹個幸存者(王晶)以壹只兇猛的貓的形式躺在鐵網上。結果是...電影到此為止。雖然有抄襲《美國異形》等電影結局的嫌疑,但也再次揭示了余允抗恐怖電影壹貫的“邪惡無盡循環”的理論,令人回味無窮。
(3)
90年代初,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武俠片、警匪槍戰片、賭博片、搞笑片所創造的前所未有的輝煌,讓香港電影人對拍攝這些類型的電影趨之若鶩。當然,也有壹些影片誇大了恐怖元素,比如藍乃才(力王)導演的作品中表現出來的恐怖和暴力,以及李修賢(羔羊醫生,叉燒包)和孫敬安(弱殺,黑老鼠)制造的殘暴殺戮,也能嚇到觀眾。雖然只停留在低級暴力和血腥造成的視覺恐怖,但總比照搬經典的美國心理驚悚片《沈默的羔羊》要好。
可惜港片的好景不長。由於香港電影的盜版和過高的售價,香港電影逐漸失去了本土和臺灣省以及東南亞市場,導致90年代中期低成本恐怖片的重新興起,後來成為壹種潮流。說到這個,就是錢聖偉的“數字”鬼片系列,錢永強的《子夜幾點》系列,南燕的《陰陽路》系列,掀起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第壹波港產恐怖片浪潮。
從1993到1999,錢生偉幾乎每年都拍壹部驚悚片,比如《七月十四日》《正月十五的生活》《二月三十日》《七月十三的龍女》《四月四日》《七月十四的信不信由妳》。這些電影不僅有情節。其間有壹個驚心動魄的調查過程,刺激又美好。
或許是受日本懸疑片分段故事的影響,90年代中期,香港突然流行起以午夜壹點、怪談會、陰陽路為代表的三段式故事結構的鬼片。這類影片由於、、南燕、、等電影人的集體創作和單獨導演,非常靈活方便,非常有利於低成本拍攝。現在看來,壹部電影講三個故事,雖然有點短,但卻充滿了精妙和精致。每個故事大多能在短短30分鐘內跌宕起伏,懸念重重,整個故事籠罩在恐怖之中。而且結局也可以出人意料,心裏暗鬼,妄想鬼,自殺鬼,各種花樣;恐怖與滑稽並存,煽情與超自然的齊飛,陰風陣陣,尖叫連連,多麽現代版的聊齋誌異啊!結果觀眾看得津津有味,導演也看上癮了。午夜壹點之後有兩部續集,午夜兩點和午夜三點。繼王晶監制《奇談會》後,最近又出了《辦公室裏的鬼》;而《陰陽路》從1997開始拍攝,共19集——然而,邱禮濤導演的《陰陽路》系列只有前六集值得壹看。七集下來,作品不僅放棄了三段式結構,還粗制濫造成了不忍心看的垃圾電影。
壹位資深香港電影人曾說,電影業不景氣的時候,三流片、恐怖片會大行其道。其實這種說法未必準確,因為時至今日,香港三級片的輝煌還停留在90年代初中期。然而,香港驚悚片至今形成的前所未有的恐怖熱潮,真正形成是在香港電影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的90年代末。當然,這其中,也不能忽視日本恐怖鬼片《午夜兇鈴》所起到的作用。
65438到0999年在香港上映的《午夜兇鈴》給了港產恐怖片的拍攝以強烈的刺激,但即便如此,依然改變不了偷懶抄襲遠多於原創探索的事實。壹個明顯的例子是,《午夜兇鈴》上映僅幾個月,香港就出版了《山村古屍》。雖然導演兼導演洪華良在壹開始就加入了壹些具有港片傳統鬼片特色的伏伏遊戲,但《老村》的人物設計、劇情發展、大部分恐怖情境的拍攝手法、怨恨女鬼的造型,都已經復制夠了《午夜兇鈴》,就連《老村》中最重要的“誰喝了泡了女屍的溫泉水誰就死”這個細節也只是翻拍。——其實借鑒其他電影的題材創意也無可厚非。如果在此基礎上註入新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將是壹條光明大道。可惜《山村老亡人》的文案如此明目張膽,毫無新意,卻著實讓香港電影蒙羞。
(4)
但無恥的抄襲永遠無法掀起香港恐怖片的長久之勢,對原創作品的真正探索才是維系觀眾信心的地方。這幾年香港的恐怖片確實出了很多有誠意有創新的作品,有著名導演的,也有新銳導演的,總是給我們驚喜。
同樣是在1999《午夜兇鈴》席卷香港的時期,著名導演林嶺東完全跳出了以前港片的套路,為香港恐怖片掙了些面子。這部電影沿用了林嶺東優秀警匪片的結構,混合了驚悚和震撼的元素。在前半部分,很明顯,劉青雲打了壹個超出正常狀態的惡靈,但在後半部分,原來這是壹個計劃綁架和搶劫的歹徒。但在結尾,劉青雲死後鬼魂離去的可怕視覺表現混淆了我們的判斷。劉青雲的嫉妒和犯罪行為是由邪靈引起的,還是人為的邪靈?導演似乎在故弄玄虛,評論褒貶不壹。但《露出兇光的眼睛》這種嘗試鬼片和警匪片拼湊的小說,無疑是值得肯定的。最值得壹提的是,影片開場梁家輝探索夜晚空蕩鬼屋的五分鐘獨白,展現了這位著名導演的場景調度功力,影像音效與鏡頭切換的完美結合,產生了十足的驚悚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或許作為腕兒成名的大導演都喜歡反復玩弄自己擅長的電影元素。就像林嶺東的驚悚片還在玩自己的警匪老橋段壹樣,許鞍華導演的《鬼界》和陳可辛導演的《夜之家》也有兩位著名導演之前拍攝手法和主題內涵的反復體現。
20年後拍鬼片的許鞍華,在過去的《鬼屋》中繼續玩“陰陽眼”和“鬼上身”的噱頭。黃大仙的老宅村和西環的老區壹直是傳統鬼神崇拜的集中地,但導演通過迪廳、地鐵等現代景觀進行了對比,進而帶出真假、是非、今昔的對比變化,使得故事懸念叠起。最想不到的是結局。舒淇原來被女鬼附身了...許鞍華當年拍鬼片的功力真的沒讓。除了《人鬼情未了》令人不寒而栗甚至嘩然的恐怖效果,他還能通過錯綜復雜的線索,詮釋父子、戀人、冤仇的多重情感含義,成為近年香港鬼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作為2002年最受好評的港片驚悚鬼片《夜歸》,很多人都願意將其視為陳可辛經典《甜蜜蜜》的超自然版本。主要原因是癡情情侶黎明和原子齊的大陸身份,而《家》雖然表面上也是超自然題材,但依然是其擅長的文藝愛情拍攝方式,比如《甜蜜蜜》。在故事的開始,陳可辛可能是故意通過孩子的眼睛制造壹些恐怖的氣氛,但當他在黎明出現時,這完全演變成了壹場奇怪的情感劇。在警察曾誌偉眼裏,黎明飾演的中醫三年前想盡壹切辦法喚醒植物人妻子,簡直是變態行為!至於黎明每天幫植物人妻子洗澡的情節,在想象中與她喃喃對話,絕對是文藝片的手法,既生動又震撼。曾誌偉和黎明之間的對手戲有壹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巧妙地解釋了這個故事的情感本質。因此,在故事的結尾,曾誌偉發現了道恩昏迷不醒,卻得到妻子治療的事實,從而理解了道恩的奇怪做法。然而,當李的妻子被放在棺材裏,黎明在監獄裏,很難恢復任何東西,那種嘆息充滿了驚喜的感覺。
據說拍驚悚片對演員的演技很有好處。在香港,除了專業鬼片制作人“龍婆”羅蘭擅長嚇唬人之外,其他演員的出色表現大多是為了詮釋遭遇恐怖事件時的驚恐心理過程。就像今年的第二屆金像獎壹樣,張國榮、黎明、林嘉欣和李心潔分別憑借驚悚片獲得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提名。然而,在這四個人中,只有“新人”李心潔獲得了最佳女演員獎。她獲獎的電影,彭兄弟導演的《地獄》和黎明主演的《夜之家》,都是陳可辛創辦的電影公司“應用影業”的作品。
事實上,李心潔肯定不是單獨行動的最佳人選。好在她演的角色和其他驚悚片不壹樣,難度很大,讓她演的很好。從失明到看見,心理和外在的表現都很到位,然後鬼的表情和動作也能帶動觀眾的恐怖。至於《地獄》這部電影,也有值得稱道的地方。李心潔換下的陰陽眼具有看見地獄和預知未來的雙重功能,導致泰國女孩因為有預知能力卻無法阻止災難而自殺無望的悲劇。這個頗有前世之感的奇聞異事,當初是導演管的彭氏兄弟拍的,至今還傳的沸沸揚揚。另外,雖然影片的拍攝技巧有所欠缺,但剪輯出身的兩位導演對恐怖情境的渲染非常嫻熟。例如,許多奇怪的鬼魂和最終災難的電腦特技都是通過李心潔的主觀觀點拍攝的,這些都具有強烈的驚悚效果。
(5)
香港的恐怖片發展到現在,能有什麽變化和新意?也許羅誌良的內在感官和鄭保瑞的熱血青年能給觀眾帶來壹些希望。兩人都憑借驚悚片獲得了今年香港金像獎最佳青年導演獎的提名。結果,羅誌良獲得了“內在感官”獎。
其實“內心感官”雖然有很恐怖的效果,但是很可惜,沒什麽新意。它可以追溯到日本的鬼片,以創造壹個可怕的鬼的畫面和女學生的鬼糾纏張國榮的造型動作。而《內在感官》的創新之處在於它對人、鬼、瘋三者關系的探討。正如心理學家張國榮所說,世界上沒有鬼,他們都是魔鬼。所以影片前半段林嘉欣被鬼嚇到,後半段張國榮被鬼逼到,都是心理受傷世界的投射。鬼魂的生動形象只是人們不愉快的憂慮的壹種掩飾,它似乎來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我們也可以把內心的感官看作是“懷疑滋生黑暗的鬼魂”的形象示範作品。
與強調對鬼魂進行科學心理分析的《內在感官》不同,鄭保瑞的《熱血青年》是壹部純粹的驚悚鬼片,心理學家甚至是壹個反面角色。再者,相對於鄭保瑞上壹部廣受好評的主要靠渲染恐怖氛圍、有意模仿西方電影《布萊爾女巫計劃》的《恐怖熱線大頭》,成本相對較高的《熱血青年》不僅可以繼續玩恐怖氛圍,更註重視覺效果的管理,讓觀眾的神經永遠不能放松。至於劇情,雖然依然是傳統的鬼片套路,殺鬼、鬼、害人,但主題思想完全突破了傳統的世俗的因果報應價值觀。影片中,三個年輕人好心獻血救人,不料卻被被救女友的鬼魂嫉妒,抱怨自己多管閑事,把自己和男友分開。結果誰也拿女鬼沒辦法,她的陰謀終於得逞了——恩怨無法化解,好人終有好死。如此偏執與冷酷,自然讓觀眾感受到了絕望的恐怖。難怪《熱血青年》被稱為近年來最驚險的鬼片。
3.剛開始我以為我介紹了什麽,當然只是個人看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同感~ ~我覺得日本電影像是中西合璧,就是註重審美,不放過屍體、災難等血腥或赤裸裸的恐怖。很奇怪,這個朋友沒有談到韓國恐怖電影。建議妳看壹些。很多電影還是很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