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朔指的是“節氣”,是古代天文歷法的專有名詞。中國古代歷法絕大多數是陰陽合歷。中國古代歷法的基本元素是太陽、氣和新月。(新月的本義是初壹,希望的本義是十五)中國最遲從商代開始采用幹支歷。從甲子到桂海,60家分店的日常名稱依次循環使用。“氣”是中國古代歷法中的陽歷部分。從冬季至日到下壹個冬季至日的時間是壹年(回歸年)。壹年分為二十四個“氣”,稱為二十四節氣。把時間平分,叫做平氣。按照太陽壹年走過的距離等分,叫做恒氣。從冬季的至日來看,每隔壹段時間就有氣,如:嚴寒、雨水、春分等。,叫做中性之氣;其他十二種,如:小寒、立春、驚蟄等。,都叫節氣。“新月”是中國古歷的農歷部分。太陽和月亮的黃道經度相同的時刻稱為新月。月球繞地球自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其速度變化的周期稱為近日點。太陽每年視運動的速度也是不均勻的。它的變化周期壹直被認為是壹個回歸年,直到明末。因為太陽和月亮的運動是不均勻的,所以連續兩次新月之間的時間也是不相等的。但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統計,可以得到壹個相對穩定的平均值,稱為新月。按新月的說法,叫平朔。糾正平朔日、月運動的不均勻,得到壹個真正的新月,稱為定朔。根據齊朔的變化,我國古代民用歷法可分為三個時期:壹是春秋戰國至初唐時期,是使用平齊、平朔的時期。第二,從初唐到明末,是利用平齊和設置新月的時期。第三,清朝以後,是使用定氣,設置新月的時期。中國采用的壹種傳統歷法,其中有24個節氣來指導農業活動,主要在廣大農村地區使用,所以稱為陰歷。又稱夏歷、舊歷、農歷,也有人稱之為陰歷。它用嚴格的太陰周期來確定月份,用閏月使壹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具有太陰月和太陽年的特點,所以本質上是壹種陰陽歷,太陰歷以太陽和月亮相遇的日期(太陽和月亮的黃道相等)為正月,即初壹。農歷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53059天,所以有的月份為30天,稱為大月;有些月份是29號,叫做小月。月初的日期應該根據太陽和月亮的位置來計算,而不是機械地安排。農歷以12月為壹年,共354或355天,與回歸年相差約11天。所以每三年要插壹個閏月,兩年再插壹個閏月,十九年平均七個閏月。如何插入閏月取決於與季節和氣候密切相關的二十四節氣。農歷月份的命名是基於“中氣”。比如有“雨”的月份叫正月,有“春分”的月份叫二月。沒有中性氣體的月份被指定為閏月,上個月的月份名稱為閏月。這樣設置閏月可以讓日歷月和節氣相差不太遠。七策指的是四策以上。七策四盈是中國古代的占星體系,主要是用七策:太陽、月亮、金木、水、火、土七顆實星,紫氣、月亮、羅侯、杜畿四顆虛星,來檢驗世界的好壞。中國傳統的七政七星學,加上“四余”,受佛經影響很大。它的定義是這樣的:月亮升起點的黃經。下降節點的黃道十二宮是月亮的首都。月球最遠點的黃道。紫氣(先天)是壹種繞天飛行28年的魔靈,天文學上沒有合理的解釋。從我國現存的古代天宮算命圖來看,可以看出神魔和八字命理已經融為壹體,排列與魏紫鬥數有些相似,兩者的相關性還有待考證。而且從星宗鄭氏星案的40例來看,其“日期”和“數都”的算法正好與現代算法相反,而現代算法是由國內著名星主比我更早發現的,所以“四盈”問題很多,“日期”和“數都”的算法在任何時候都正好相反,紫氣(先天)不明,只好暫時存疑。西方占星術使用黃道坐標系,而中國的天文觀測自古以來壹直掌握在天文官員手中,大多使用赤道坐標系。這也是中國古代占星術淪為“帝王之學”,無法普及的原因。此外,明代“私天文學家殺無赦”的政治幹預,有其中國傳統星占學逐漸衰落的歷史原因。自18、19、20世紀分別發現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以來,中國傳統星占學壹直沒有完全整合。近幾十年來,由歐洲、美國、日本等世界各國發展起來的現代占星術,被直接翻譯介紹到中國和中國臺灣省,並在近幾年逐漸流行起來。
參考:道家/文章/定期/050/050 _ 003,5 . fate . hi/freenet 5/net 5/service/master/陳金/fp915ch3。
去以下網站:qaz331.pix/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