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隋大運河,隋大運河去了哪裏?

隋大運河,隋大運河去了哪裏?

隋大運河從哪裏來?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途經京津冀、山東、江蘇、浙江四省,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裏。

京杭大運河最早開鑿於公元前5世紀春秋末期,後於隋(7世紀)和元(13世紀)兩次擴建。在1949之前,只有很少壹部分勉強維持季節性通航,現在蘇北地區400多公裏的內河駁船可以順利地沿長江、淮河航行。4月,1981,新開通的中國無錫至揚州、無錫至杭州旅遊線路引起了外國遊客的極大興趣。運河北接海河,南接錢塘江,將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成統壹的水運網絡。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奇跡。它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運河。著名的外國大運河包括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和前蘇聯的土庫曼運河。這些運河的長度不僅比中國的大運河短得多,而且比隋朝開鑿南北大運河的時間晚了1000多年。運河最早開鑿於春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爭奪中原霸權,向北擴張勢力,於公元前486年將長江水經瓜州(今江蘇省邗江縣南)引至淮河。這條連接江淮的運河,從瓜州壹直延伸到磨口(今淮安附近)。當時叫韓溝,長約150公裏。這條運河是京杭大運河的起源地,也是大運河最早的壹段。後來秦、漢、魏、晉、南北朝先後將河道延伸。後來,在公元605年,隋朝皇帝楊迪楊光下令修建壹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這個時候主要是挖通濟渠和永濟渠。黃河南岸的通濟運河工程是將洛陽附近的黃河水向東南方向引水,進入汴水(現已阻斷),溝通黃河、淮河兩大河流的水運。通濟渠,又稱雨荷,是黃河、汴水和淮河之間水路交通的起點。應該說,挖運河是楊光的歷史功績之壹。在當時,開鑿運河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歷史的必然,楊迪皇帝的暴君楊光並不能作為他奢侈享樂的主要原因。但這是勞動人民付出巨大代價換來的。晚唐文人韓沃寫了《談河》,描寫了修築河流的民工的悲慘生活。文章稱,楊迪皇帝派了壹個殘暴的官員馬樹謀負責修河,強迫所有15歲以上的男子服兵役,總共征召了360萬人。同時,從五個家庭中選出壹人,或老或少,或女,負責為農民工提供食物和做飯。此外,楊光還派了5萬人擔任監督員。因為勞動負擔重,監工太急於監督,用棍子打,所以不到壹年,360萬農民工死亡,達到250萬。運河的最後壹段到元代結束,到明清時期才趨於完善。隋代的大運河有哪四段?隋朝大運河分為永濟運河、通濟運河、韓溝和江南四段。

公元605年,楊迪下令在豫北和兩淮征召1多萬軍民,開始開鑿通濟渠。同濟運河東起洛陽都城西苑,南至安徽盱眙。它把谷水、洛水引入黃河,進入黃河後,用壹段黃河水到達斑竹(今河南泗水東)。黃河從斑竹再向南流,匯入綏水。綏水經中牟、開封、陳留、高郵、泗縣,入泗水,入淮河。這壹段運河是利用古運河渠道拓寬的,所以當年3月開工,8月完工,2000裏的渠道只用了100多天。

在淮河和長江之間,隋朝以前,有壹條漢溝,北起楊珊,南至江都(今揚州)。隋朝以前,韓溝多次改道,河道狹窄,大船無法通行。隋文帝開了漢溝,但只是整治了漢溝入淮河的入海口,並沒有徹底清理河道。楊迪招募了65438+萬軍民,把老漢溝擴寬拉直,從楊珊直抵長江(今儀征),從而直抵長江。

公元608年,永濟運河開鑿。該段主要利用天然河流溝通沁水、淇水,引沁水入淇水,在歙縣北部匯合,向北流向天津入海。永濟運河就是利用這條天然水道向北延伸,然後入河,到達北方的卓君縣(今北京通縣)。

公元610年,楊迪下令打開南河。江南河北起於京口(今江蘇鎮江),南至余杭(今杭州)。隋朝以前,長江以南有許多小運河。這壹次,通過使用舊的小運河來拓寬河道。然後從長江引水,過壹條小運河,繞過太湖,直奔杭州。至此,大運河全面開通。

勞動人民為建設如此大規模的工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楊迪皇帝強迫數百萬移民工人用工具和口糧挖掘運河。如果男性不夠,就要用女性來補充。惡劣的工作條件和嚴格的官方監管導致無數農民工餓死,其中45%的人慘死在運河工地上。當時,有壹個叫麻友的將軍,他非常殘忍。誰做得慢,誰就挨棍子打,人們把他當成吃人的妖怪。河邊哭的孩子壹聽到大人說“麻來了”就不哭了。誰知道那些年有多少農田荒蕪,多少妻子成了寡婦,嬰兒成了孤兒,掙紮著死去!辛苦工作的可怕負擔,讓很多人在痛苦中砍掉了手腳。殘疾人可以避免死在另壹個國家,所以被稱為“有福的手腳”。

在修建運河的同時,楊迪還下令在河的兩岸修建皇家道路,並種植柳樹。從長安到江都,沿途修建了40多座離宮。他派人以民間美女淫蕩為由,強迫她們住進離宮。大運河建成後,楊迪率領數百名文武百官,以及和尚、道士、尼姑、皇室成員和宮女,乘坐數千艘大船到揚州看“瓊花”。巡航艦隊首尾相連,長達200英裏。楊迪皇帝乘坐的最大的龍舟長200英尺,高4英尺和5英尺,它建有壹座四層的宮殿和65,438+000多所房屋。每個房間都有女仆。岸邊有八萬多名纖夫拉著船,壹路上都有護衛保護。楊迪皇帝壹次又壹次地巡遊。每到壹處,方圓幾百裏的州縣,都要“貢頓獻食”。超過100輛汽車必須在數量最多的州交付。而且,飯菜都是山珍海味。他們不能吃它,所以他們把它扔進大運河。楊迪提拔有突出貢獻的州縣官員,對稍有不滿的官員免除降級甚至斬首。於是,地方官拼命搜刮百姓升官發財。社會階級矛盾變得尖銳。隋朝很快在農民起義的浪潮中滅亡了。

隋大運河是什麽?廣通運河、通濟運河、山陽渡運河、永濟運河,雖然不是同時開鑿的,但也算是獨立的運輸通道。因為這些通道以政治中心長安、洛陽為中心,向東南、東北輻射,還連接著春秋戰國時期修建的徐希、漵浦,形成了壹個完整的體系,從而形成了壹條連接南北的大運河。

隋朝的大運河有什麽歷史意義?始建於605年,開鑿集渠,連接黃河和淮河,疏浚古漢溝,連接淮河和長江,形成下半部。三年後,永濟運河開鑿,通往卓君縣,後來到京南,形成上半部。兩年後,江南河道疏浚,到達余杭,也就是後來的杭州。至此,隋朝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2700多公裏,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壹。

現在隋朝的大運河是哪條河?隋大運河就是現在的隋唐大運河。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北京,南至杭州。後人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紹興、寧波。從先秦到南北朝,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開鑿了大量的運河,幾乎分布在半個中國。

西有關中、南有廣東、北有華北平原的人工運河。這些人工運河與自然河流相連,可以到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比如從離京不遠的通縣出發,可以從全州運河乘船到溝口入海,經過短暫的海上行程,然後進入渭河,經平陸運河,進入漳水,經曹麗運河、白溝進入黃河,進入河道上遊,沿河道下行。

從到汝水,再從汝水支流,舞入巴、甘、漢水、洋口運河、長江、洞庭湖、湘、澧水、西江,沿西江可達番禺市區,或從江陵到長江可達巴蜀,從而到達西南。

這條四通八達的水路,為後人開辟隋唐大運河奠定了基礎。從大業元年到第六年,楊迪動用百萬人口疏浚歷代遺留的河道,修建了隋唐大運河。

擴展數據:

隋唐大運河很容易堵塞,甚至與岸邊齊平。到了唐代、後周、北宋時期,需要頻繁挖掘、疏浚、整修,隋唐大運河才能繼續使用。

到了南宋,由於沒有及時挖掘和疏浚,大運河因部分河道淤積而衰落。南宋時,通濟渠被堵塞,至今沒有發現運河遺跡。

原因是南宋時北方淪陷,南宋統治者破壞運河上的各種設施,阻止金船南下。

到了五年,黃河在決口,洪水南下,帶著泗入淮,淮河入海。金統治者放任黃河泛濫,給南宋造成了災難。因此,淮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淮河由河南運至長江,通濟運河逐漸淤塞成陸。

同時,元朝定都北京後,開始開鑿京杭大運河,開放航運,導致通濟渠逐漸失去重要性。

百度百科-隋大運河

壹個浩大的工程,隋朝的大運河有多長?全長2700公裏。

大運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全長2700公裏,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橫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八個省和直轄市,貫穿中國華北平原,直抵海河、黃河、淮河、長江、浙江。

建設背景

古代的河運有兩種:自然河運和人工運河。天然的河流運輸給人類帶來了便利,既省力又經濟。只要水力勝任,就可以借助水路到達其海岸的各個地方。

陸上運輸雖然不受河流限制,可以隨心所欲,但除了平地,到處都有運輸困難。而且在運輸量上,車和船差距很大,受力也相差很大。兩者相比,河運自然有很大優勢。

當然,天然河流的運輸也有其缺點和不足,即河流依賴於地形的高地,河流有壹定的流向和流程問題,離河遠的地區不可能方便。就這樣,出現了人工開鑿運河來補充天然河流不足的方法。

擴展數據

大運河作為中國水運的重要通道,歷時1200多年。清中葉以後,山東東北的運河淤塞。道光五年(1825),江南的糧食、大米通過海路運到天津,再運到北京。1911年,津浦鐵路通車,大運河逐漸廢棄。至1949,山東境內河段及中運河已不能通航。李運河水位不穩,經常決堤成災。

1949後,對李運河進行了綜合整治,修建了船閘、水閘,並開辟了新的河道,將河湖分開。李運河南段開辟瓦浦至六圩港新水道,縮短了與江南運河的航程。運河也得到擴建和重建。為了方便徐州煤炭南運,微山湖西側新建了壹條水路。

江南運河最初是從鎮江城入江的。因為河道窄而淺,所以從諫壁口改到江口,在那裏修建了大型船閘控制水位。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在歷史上起到了“半天賺錢,知道是這條路前進”的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海城市的快速發展。

大運河成為漕運的主要水路後,漕運借助大運河連接南北的便利條件,將糧食運往全國大部分地區,成為王朝調劑物資、平衡社會的有力手段。特別是在明清時期,水運的社會歷史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水運壹直是歷代維系中央政權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特別是在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後,政治軍事重心從經濟重心中分離出來,漕運對於各個朝代的政治軍事意義更加突出。年復壹年,朝廷實行南糧北運,北京的居民幾乎都有日常糧食供應,極大地支撐了整個中央機關的正常運轉。

同時,漕運成為支撐王朝軍事制度的重要物質力量。歷代四邊征服的龐大的地方駐軍、漫長邊境線上的防禦和進攻以及各種戰爭,很多都是以漕運為後盾的。

百度百科-大運河

隋大運河當時叫什麽?它被稱為大運河。

隋朝的大運河建於公元605年。壹百多萬農民工開鑿經濟運河,連接黃河和淮河。同年,10萬民工疏浚古漢溝,將淮河與長江相連,形成後半段。三年後,河北民工壹百多萬,永濟渠開鑿,通往(今北京)南部,形成上半部。

兩年後,江南運河疏浚,到達余杭(杭州)。至此,用了六年時間,分擔了五百多萬農民工,大運河全線貫通,全長二千七百多公裏,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壹。京杭大運河采用隋大運河多段,縮短航程900多公裏,全長1794公裏。

擴展數據

背景

1,文化交流

黃河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搖籃,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黃河中下遊是古代經濟、文化、科學最發達、最繁榮的地區,也是人口最稠密、政治最活躍的地方。

黃河自西向東流,便於東西橫向聯系,不利於南北縱向聯系,縱向經濟文化交流受到很大影響。黃河以北富庶之地眾多,黃河以南東南沿海物產豐富,但長期未被開發。這種地理缺陷造成了中國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

我們的祖先明智地感知到了這個問題,從而產生了開鑿南北縱向人工河流的欲望。

2.軍事需要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封建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權力而頻繁征戰,不斷征服。為了保證軍事行動所需的大量糧草的運輸,並在水運上占據優勢地位,溝通南北水運,開鑿運河用於軍事行動,無疑是必要的。

可見,開鑿大運河主要是為了方便掌權者鞏固和發展自己的政權,軍事行動和經濟發展是最直接的目的。同時也具有追隨帝都的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