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拙政園在哪裏?

拙政園在哪裏?

拙政園是蘇州主題公園的著名景點。

位於蘇州市婁門東北街178號,占地60畝,是壹座建於15世紀初的古典園林,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晉代學者潘嶽在《閑居賦》中寫了壹句“灌園供早晚食,亦為卑下之政”,拙政園即由此意而得名。蒼桑歷經數百年變遷,現存建築多為太平天國之後所建,但明清舊制猶存,拙政園仍保持著樸素、寬敞、典雅的明代風格。該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特殊旅遊景點之壹,世界文化遺產。它與北京的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為中國四大名園。到目前為止,只有拙政園有這四項桂冠。

整個公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總體布局特點是東疏西密,綠水環繞,水面面積約占整個園區面積的1/3。水是整個公園的紐帶和靈魂。東部空曠,平坦的丘陵草原,竹塢曲水,芙蓉樹,天泉亭等亭臺樓閣點綴其中。蘭香堂是東面的主廳,大廳中間的紗門南側掛著漆雕的《拙政園全景圖》,將整個園林景色融為壹墻。中部以園香堂為主,明秀山水,亭臺樓閣,花木繁茂,是整個公園的精華。從東面進入中央花園,壹泓清潭映入眼簾,古木參天,垂柳依依,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遠處隱約可見壹個洞。池子南邊有很多大廳。溪橋相連的赤背巖島,是百年楓楊。拙政園不同歷史階段的園林布局是有壹定差異的,特別是早期拙政園的不同歷史階段,尤其是早期的拙政園,跟今天的不完全壹樣。正是這種差異,逐漸形成了拙政園獨有的特色,主要包括:

(1)因地制宜善於治水。據《王拙政園》、《歸田居》記載,此園“多為空置,有水立於其中,稍疏以樹圍”。“地可池,土可池,積可高,山可山。Ikenoe,妳可以在群山之間擁有壹所房子。”充分體現了拙政園多利用園內積水,清淤成池的優勢;看起來像壹個湖,形成了搖曳的個性和特點。拙政園中間現有水面近六畝,約占園林面積的三分之壹。“壹切亭臺樓閣皆以水為基”,在大面積水面的園林空間中營造出歡快的氛圍,基本保持了明代“赤光林茂”的特色。

(2)優雅自然。早期的拙政園,樹木繁茂,水色迷亂,自然風光。園內建築十分稀疏,只有“壹堂壹樓六亭”,建築數量很少,遠低於當今園林中的建築密度。竹籬、茅草亭、茅草屋與自然景觀融為壹體,古樸典雅,別有壹番自然風光。拙政園中間現有景觀約占園林面積的五分之三。池中有兩個島嶼,山頂的池畔只點綴著幾個亭臺樓閣和小樓,使景區顯得疏朗、雅致、自然。雖然這種布局在明代尚未成型,但卻有明代拙政園的風範。

(3)庭院錯落曲折。拙政園的園林建築。早期多為單身,清末發生巨大變化。首先表現在亭臺樓閣、遊廊畫船等園林建築明顯增多。中部建築密度達到16.3%。其次,建築趨向群體組合,庭院空間變化曲折。如小滄浪,從文徵明卓正集團的地圖上可以看出,它只是壹個水邊的小亭子。八旗時期的馮至會館,已經是壹群水上人家了。小飛鴻、德真亭、知青怡園、小滄浪、聽松風等軒亭廊橋,四面環水,別具壹格。水亭以東還有壹組園林,即皮八園,由海棠春屋、聽雨軒、嘉士亭三組院落組成。主體建築是玲瓏閣。景觀與住宅之間,這兩組院落穿插其間,較好地解決了住宅與花園的過渡。同時對於景觀來說,因為這些大小不壹的庭院空間的對比,使得主體空間更加寬敞、寬敞。花園中這種花園式庭院空間的出現和變化,除了使用的原因外,很可能與園林面積的縮小有關。光緒年間的拙政園,只剩下1.2公頃。它和蘇州的其他園林壹樣,占地面積很小,所以造園活動的首要任務就是在很小的空間裏創造出無限風光的自然景觀。這種園中園,多空間庭院組合與空間分割與滲透”,對比與對照;空間的隱與顯的結合,現實與現實之間空間的曲折,隱藏與暴露;先放空間、先收空間、先抑後揚的手法,目的是突破空間的局限,獲得以小見大的效果,從而獲得豐富的景觀。這種處理方法在蘇州園林中具有普遍意義,也是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園林景觀,花木勝。拙政園以“優樹”著稱。幾百年來壹脈相承。王拙政園早期的三十壹景,有三分之二取材於植物題材,如桃花片“植桃於岸,花開似霞”;竹溪,“夾溪有千美竹”“風景甚幽”;堯浦書百種,花五顏六色。“歸田園家亦不平,垂柳刷地,”密樹,石苔。“每到春天,山茶花似火,玉蘭花似雪。杏花盛開,“蓋落雲壑。“夏天的負擔。秋天的芙蓉樹重疊在壹起,像錦緞窗簾。冬天,老梅艷前後彎曲,她以霜為榮。有泛洪軒、芷梅亭、竹香廊、竹帖、紫藤塢、沾化張健等景觀。時至今日,拙政園仍保持著以植物景觀取勝的傳統,荷花、山茶花、杜鵑花是三大著名的特色花卉。華中地區只有23個景觀,其中80%以植物為主。如元香堂和豐閣中的荷花(“香遠清”、“和豐四面來”);玉軒玲瓏閣倚竹(《倚碧玉萬丈長》《月光透竹》);橘候霜亭(《洞庭必有林霜》);聽雨軒中的竹、蓮、蕉(“聽雨入秋竹”,“芭蕉葉半黃荷葉青,兩秋雨壹聲”);玉蘭堂裏的玉蘭(“此生要如玉蘭堂壹般清凈”);雪雲閣裏的梅(“遠看不是雪,卻有淡淡的清香”);聽松風裏的松(“自古風吹寒松”),還有春塢裏的海棠,柳蔭路的楊柳,花園裏的批柄,嘉實閣裏的松、竹、柏。松、竹、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稱為“老寒三友”。在文人的寫意園中,特別喜歡種植這類植物,以表達主人的思想感情。松樹遇冷不枯萎,四季常青。古人把他們比作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畫中常畫古拙的身姿,是中國園林的主要樹種之壹。松風水閣,又名“聽松風”,是觀賞松濤聽浪的地方。這個水亭有壹個方形的屋頂和壹個封閉的空間。通過走廊間的小門進出,其他三面采用半墻半窗的結構。屋頂的屋檐很大,飛檐特別高,呈現出雍容華貴、輕盈飄逸的風格。整個建築沒有采用正南正北的規則方向,而是45度角傾斜,而且可以懸掛在空中的水面上,避光透氣,最適合夏天觀賞。亭子邊上種著幾棵黑松。風壹吹,松枝挪開,松濤聲,色聲俱備。這是壹道獨特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