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湯涵予《馬碩》
世上有伯樂,才有千裏馬。千裏馬多,伯樂不多。所以雖有名馬,也只是被奴才羞辱,不叫千裏死於低谷。
白話解讀:
世上(先)有伯樂,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珍貴的馬,也只是在仆人手裏受辱,死在槽裏(和普通的馬壹樣),不被稱為千裏馬。
擴展數據
寫作背景:
《馬碩》成書於貞元十壹年(795)至十六年(800)。那時候的韓雨初,事業不成功。
我曾三次寫信給總理請求允許,結果是40多天的待命,我的誌向卻打不通,也談不上。盡管如此,韓愈還是宣稱自己“憂國憂民”,不會躲在山裏。
附在我宣武使董謹、武寧使張謇的幕布上,未被采納。後來,它們被附加到我們這個時代的壹些場景中。再加上朝中漢奸當道,政治黑暗,人才被忽視,失意。
文章鑒賞:
《馬碩》是壹篇議論文,似寓言而非寓言。使用隱喻來進行辯論並不能明確地表達觀點,也不能把個人觀點強加給讀者。
作者以形象思維描述千裏馬的經歷,提出事實,省去了筆墨說實話,運用了古漢語中的虛詞(助詞、感嘆詞、連詞),體現了唱嘆的情趣和意境。伯樂的典故被韓愈多次引用(見《薦人書·送文河陽序》),可見韓愈命運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