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去朋友家做客的時候,遇到壹個九十多歲的老人,自稱會澤人。新中國解放前,他從十五歲起就走在茶馬古道上。他是老馬幫,主要帶緬甸京東到昭通市水富。他的馬幫經歷徹底顛覆了我對茶馬古道的印象。
當老人們看到我對茶馬古道的興趣時,他們立即來到了侃侃。我很好奇的想問,當時茶馬古道的商隊主要是運茶葉的吧?
老人說,解放前跑了十幾年的馬幫,沒見過有人運茶葉,但有很多冒煙的地方。那時候商隊很有錢。壹個馬鍋頭率領的商隊大約有200到300匹馬。兩個人負責三匹馬。從會澤到緬甸的京東或者佛海(今猛海),回到四川宜賓。來回差不多用了7個月。壹路上,他們不得不去驛站補充耶戈,每個人都配備了壹支槍。官員和土匪必須管理三匹馬,每個馬夫都必須得到報酬。
況且中國的黃河以南到處都有茶,就連四川的藏區都是產茶區。那時候利潤沒那麽高,只有舶來品才會有高利潤。很容易說我這裏有必備的貨,妳那裏沒有,以此擡高價格,賺取高額差價。
從清末到民國,茶馬古道上利潤很高的有四樣東西,分別是鐵、鹽、西方工業品和熏土。鐵是日常生活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原料,如鋤頭、鐵鍋等。生產生活離不開它,但很多地方自己不生產,所以能保證高利潤。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它和食物壹樣重要,是生活必需品。家家有糧種,但產鹽的地方並不是遍地都是,這是壟斷暴利;西方工業品雖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卻是稀缺性商品,我們國家很多東西還生產不出來。而內地壹些會享受生活的民族資本家和土豪鄉紳,卻能買得起西方手表、留聲機等許多工業品作為上流社會的必需品,因此獲利可觀。工業品的運輸得益於緬甸仰光到京東的火車軌道。當時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為了掠奪緬甸的方便,修建了幾條火車道。仰光到京東是重要的通道之壹。西方工業品坐船來仰光,火車運到京東。許多中國商人使用大篷車在京東運輸遊戲,沿著“茶馬古道”到昆明、宜賓,然後通過水路轉到重慶。
當然利潤最高的是煙熏土。雲南的烏煙瘴氣土最為著名,統稱為“雲土”。其品質擊敗天下無敵手,抽鴉片在當時是國內上流社會的奢侈品。即使全國各地都可以種鴉片,但質量比雲土差的不是壹點點,雲土的價格也比其他地方貴十幾倍。雲圖是雲圖中的貴族,產於緬甸北部和中國的部分地區,寧洱府以南。就像古巴雪茄近65,438+000年來享譽海內外壹樣,對吸煙是很有講究的。
近代上海灘鴉片出口量占全球70%,各種幫派壟斷了出口資源,給上海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作為鴉片中的貴族,雲圖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利潤,吸引了各路大亨來征戰。杜的三鑫公司在上海灘可謂是叱咤風雲,但要說運送天下最好的產品,杜老板本人也是警惕性很高,有過被搶貨的經歷。
雲圖的流行給滇南帶來了什麽?答案是社會的巨變。滇南的鴉片種植是在中英第壹次鴉片戰爭之前。英國人把鴉片帶到了緬北,緬北把鴉片種植引進了滇南。
緬甸北部和雲南南部都是山區。許多少數民族世世代代在這裏過著刀耕火種、原始自給的生活,幾乎沒有商品社會。物物交換基本上是物物交換。硬幣的使用在中國古代還停留在“殼”裏,華夏文明已經消滅了差不多三千年,但在這裏還在使用。比如哈尼族同胞就是壹個喜歡把錢穿在身上的民族,現在也會在民族服飾上用貝類作為裝飾。當時的貝類今天的貨幣是等價的買賣商品交換,就像藏族人喜歡在身上佩戴珍貴的瑪瑙和天珠,靠昂貴的物品來顯示自己的富有。
當時緬北、滇南山區是壹個封閉的社會。他們沒有什麽可以交流的,外面的東西也進不去。那是壹個封閉的社會。然而,隨著英國人試圖在緬北種植鴉片,並發現其品質優良,鴉片種植也傳到了與緬北接壤的雲南南部,喚醒了這片沈睡了千年的土地。天下最好的鴉片,自然能吸引各國客商絡繹不絕,與世隔絕幾千年,只能靠大篷車運輸。運輸鴉片的商隊帶來了白銀,破壞了當地人千百年來以物易物、以貝類為貨幣的古老封閉體系。有了白銀,這個古老的體系就會土崩瓦解,因為他們現在使用的是和外界壹樣的貨幣,會吸引很多外來者去賺白銀。沒有銀子的商隊把鹽和鐵產品帶到村莊換取銀子。鐵制品的出現直接提高了生產力,鐵鋤和鐵刀的使用改變了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鐵鍋的出現讓烹飪方式越來越多,改變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煙土的高額利潤,吸引了這裏和外面的文明。
?運送雲土的馬幫隊伍壹般都比較大,至少有三四百匹馬。隊裏每個人都配有槍。當他們來到雲南南部時,他們會立即攜帶金錢。到了雲南南部或者緬甸北部,他們會找壹個有趕集日的地方,因為有趕集日的地方,有利於把消息送到周圍的村子裏。還有的每年固定在某個地方。當季節來臨時,大家會在約定的地點交易。大篷車壹般駐紮兩到三個月,接收足額的煙土,然後返回,沿著今天提到的茶馬古道去宜賓,再經水路轉運到上海。
商隊穿過山脈、河流和雨林。痢疾瘟疫橫行,土匪遍地。可以說走壹次就危險,九死壹生。但是,暴利可觀。從滇南到宜賓壹次7個月,壹個馬夫活著能掙500塊。
老人家裏窮得開不了鍋。他經營商隊好幾年了,但每次都能僥幸活下來。他家裏還有500畝良田,娶了壹個賢惠的妻子,在幾十公裏內建了壹個方圓最好的四合院,出門坐黃包車,還專門雇了壹個黃包車夫。他還在家裏買了兩頭外國奶牛。每天早上,全家人都有鮮奶喝,買了留聲機和洋鐘。這都是為了運雲土。
然而,在戰火紛飛的民國,軍閥更叠,土匪肆虐,百姓水深火熱,到處挨餓,財富在風雨飄搖的社會裏守不住。
壹次搶劫後,老人失去了爺爺奶奶、父母和壹個孩子,房子也毀了。他和他的妻子在外出打工的時候逃跑了,他們開始逃跑。直到全國解放,他才回到家鄉。環境平和,他有教養。上世紀80年代,他最小的兒子被分配到版納工作。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十分便利。他經常坐兒孫們的私家車,四處走走,看看當地的風土人情。
他覺得自己解放前已經絕望了壹輩子,想死,現在卻想多活幾年。在這幾十年裏,這個國家日新月異。中國的歷史發展了幾千年,但是朝代更替不斷,國家的基礎幾乎沒有變。中國解放後就不壹樣了。它改變了整個社會,社會不再動蕩。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了。
交通的變化是翻天覆地的。有了飛機、火車、私家車、高速公路,以前出門就是九死壹生,簡直就是死門。現在不同了。現在出去是壹種享受,不是旅行。“茶馬古道”也結束了交通的使命,漸漸消失在歲月的塵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