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山,屹立在松花江東岸,挺拔,景色幽靜,樹木蔥郁,覆蓋了整座山。龍潭峰海拔388.3米。爬到山頂可以俯瞰整個城市。清代,因山東北側壹條小河盛產小魚,龍潭山又被稱為西哈(滿語,意為“小魚”)山。龍潭山上,有龍潭山公園,有高句麗古城。龍潭山城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吉林省風景名勝區。龍潭山因龍潭山城和城內龍潭的傳說而得名。
龍潭位於龍潭山西北角的最低點,又稱“水牢”。據考證,是高句麗時代(另壹個是遼金時代)守衛山城的士兵利用山泉修建的備用儲水箱。水池東西長52.8米,南北寬25.75米,深9.08米。水深是藍色的,墻壁是由整齊的長方形花崗石砌成的。無論天氣幹旱還是洪水,水位變化不大,歷經無數寒暑,從未幹涸。龍潭前有壹座譚芳,曾有壹塊“婁澤QIA”的牌匾,是清德皇帝景宗1891(清光緒十七年)的禦書。池水縹緲,四周綠樹幽靜,有“龍潭印月”之譽,為吉林八景之壹。
關於龍潭的由來,還有壹個感人的童話。傳說很久以前,龍潭山壹帶天氣好,五谷豐登。人們捕魚、打獵、耕作,過著和平與滿足的生活。有壹天,突然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壹條龍從天而降,掉進了山塘。從此,人們把這個池子叫做龍潭,這座山也叫做龍潭山。這條惡龍經常求雨,洪水淹沒山腳的人們。有壹年惡龍又發洪水,淹沒了山腳下的莊稼和房屋,百姓四處逃散。壹個名叫林曉梅的女孩也被洪水沖走了,她的父親翁琳在後面拼命追趕,最終遊到了女兒身邊。就在她準備去救女兒的時候,壹只受傷的燕子突然落在了翁琳面前。翁琳先救了燕子,然後看著女兒卻不見了。翁琳和他的妻子失去了他們唯壹的女兒,他們非常痛苦。這時,獲救的小燕子突然開口了。她安慰這對老夫婦,並承認翁琳夫婦是他們的父母。因為燕子住在龍潭,所以大家都親切地叫她龍潭燕子。為了趕走惡龍,報答這對夫婦的救命之恩,龍潭巖決定飛往南海仙山拜師學藝。三年後,龍潭燕子成功歸來,帶領燕子打敗了惡龍。從此,龍潭山腳下的人們又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據說投降的惡龍被鐵鏈鎖在池底。早些年,水池的樹幹上拴著壹條鐵鏈,另壹端深深地掛在池底。有個愛管閑事的人拉了拉鏈子,頓時烏雲密布,狂風大作,池水翻騰。相傳池東南有壹棵白樺樹,高9尺,胸徑2尺,枝幹筆直,枝葉繁茂。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親臨此處,將此樺樹命名為“聖樹”,每年春秋與龍潭壹同祭祀。解放後,有關部門曾對龍潭進行過疏浚清理,池底出土過鐵鏈、金代陶器等物品。
龍潭區舊稱土城子。西哈站(也叫烏拉站)清初設在這裏,是東、西、北三個方向的交匯點,也是相鄰車站的主要車站。光緒年間是吉林政府管轄下的雍支社。1930(民國十九年),隸屬永吉縣第十區。1936新增吉林市江北區、龍潭區。1950年8月更名為江北區。1951更名為第六區。1953更名為第四區。1956更名為龍潭區。吉化公司下屬的企業大多集中在這壹帶。